一、大蒜简介 大蒜,也叫蒜头,又叫胡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是我国四辣蔬菜之一。大蒜原产于地势高爽、气候干燥的亚洲西部地区,汉代传入我国,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它的鳞茎、嫩叶和花薹均可作菜。鳞茎即蒜头。在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以嫩叶供食用的蒜叫青蒜,软化栽培时为蒜黄,花薹为蒜薹,均可炒菜、调味,为人们所喜爱。蒜薹与蒜头都耐贮藏和运输,并可腌制加工成各种制品,如糖醋蒜、腌蒜薹等,一年四季都可供应市场。 二、大蒜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大蒜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食疗和药用价值。大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 大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增强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机体衰老、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等。大蒜中的大蒜素能有效减缓血液中的脂肪上升趋势,抗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对血液、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且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和抗菌特性,因此大蒜素也被称为“植物性天然广谱抗生素”。大蒜中的有机硫化物能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在体内的合成,能够起到抗癌作用。所以,蒜是一种良好的药用植物。 三、大蒜的分类 1.按大蒜鳞茎外皮颜色划分 可将大蒜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紫皮蒜蒜头和蒜瓣的外皮为紫色或紫红色,多数品种鳞茎外层总包皮颜色较淡,有的呈紫红色条纹。其蒜瓣少而大,属大瓣种,多用于蒜头和蒜薹栽培。白皮蒜鳞茎的总包皮和鳞蒜包皮均为白色或灰白色,抽薹能力较弱,多用于蒜苗栽培。 2.按蒜瓣大小划分 可将大蒜分为大瓣种和小瓣种两种。大瓣种有蒜瓣4~8 个,每瓣蒜大小比较均匀,蒜瓣肥大,外皮容易剥落,蒜薹粗而长,辛辣味较浓,产量高,以收蒜薹和蒜头为主。小瓣蒜又称狗牙蒜,蒜瓣有10~20个,蒜瓣大小不均匀,细长,外皮不易刮落,辛辣味较淡,适合用作蒜苗栽培。 3.按有无蒜薹划分 可将大蒜分为无薹蒜和薹瓣兼用蒜两种。有蒜薹是指可以正常抽薹的大蒜,其适应性广,种植面积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无苔蒜早熟质优,但由于不产蒜薹,产值较低。 4.按生态特征划分 可将大蒜分为春性蒜和冬性蒜。春性蒜蒜瓣小而多,一般为春季或近冬播种,通常不抽薹;冬性蒜蒜瓣大而少,通常为秋季播种,可抽薹。 四、我国大蒜的栽培分布及生长发育周期 (一)我国大蒜栽培分布 大蒜栽培季节随栽培地区的气候不同而有差异。在北纬35°以南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露地栽培的幼苗可以顺利过冬,种植方式多为秋播;北纬38°以北地区,冬天寒冷干燥,秋播幼苗易遭冻害,种植方式为春播;北纬35°~38°之间地区春秋播种均可。 (二)大蒜的生长发育周期 蒜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可分为萌发期、幼苗期、花芽鳞芽分化期、蒜薹伸长期、鳞芽膨大期和生理休眠期。 1.萌芽期 大蒜从开始萌芽到初生叶展开为萌芽期。大蒜在3~5℃即可开始发芽,20℃左右是发芽最适温度。此期所需天数因地区、品种及播种期不同而异,一般均需10~15 天。出苗前保证水分供应,避免由于覆土过浅而造成“跳瓣”。 2.幼苗期 大蒜从初生叶展开到花芽、鳞芽分化前为止。春播幼苗期约为25天,秋播为150~180天,幼苗生长的适温为14~20℃。 3.花芽鳞芽分化期 从大蒜的生长点出现花原始体到花薹伸长为止。所需天数约10天左右,适温为12~16℃。 4.蒜薹伸长期 花芽分化结束到蒜薹采收为蒜薹伸长期,此期约需30天。适温为17~22℃,此时期对水肥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应保持土壤湿润。要及时浇水、追肥。 5.鳞芽膨大期 由鳞芽开始分化,到蒜头收获为止。此期约需45天,其中前25天与蒜薹伸长期重合,所以在采薹前鳞茎生长较为缓慢。鳞茎发育要求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20~26℃),若温度过高,鳞茎发育缓慢,甚至转入休眠期。在采薹以后,及时补充一次水。 6.生理休眠期 采收蒜头后到蒜瓣萌芽为止,约需两个多月。在生理休眠期间,即使给予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蒜瓣也不会萌芽发根。通过自然休眠后,蒜瓣就会萌芽发根,如果人为控制其萌发条件,强迫休眠,即可长期存放。 五、大蒜的贮藏 1.挂藏法 将机械伤、腐烂或皱缩的蒜头挑选剔除,编成辫子或将蒜头假茎用铁丝串起来,悬挂放置在通风保温处,使蒜头自然风干。 2.窖藏法 地窖要求通风、凉爽,地质条件坚硬,地下水位低。在窖内安设通风道,窖藏期间要定期检查,随时除去腐烂或变质的蒜头。 3.冷库贮藏法 入库前先对大蒜预冷降温,当大蒜温度接近0℃时,便可入库贮藏。入库后及时控制库内温度,保持库内温度均匀一致。根据包装和堆码方式的不同,库温可控制在-1~3℃之间。 4.射线照射贮藏法 用钴-60发生的伽马射线照射蒜头,照射后既可以杀虫灭菌,也可以抑制大蒜发芽,钴-60剂量为2.85~5.16库伦/千克。此法处理后一般可贮藏半年左右,贮藏效果很好。 六、总结 近年来,大蒜所具有的独特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伴随着对其药用价值的不断挖掘,大蒜制品市场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市场对大蒜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大蒜产业已经走向集约化,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形成了特色产品产业链。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