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基金行业推陈出新的一年:基金投顾业务整改、代销机构公募保有规模首次公布、指数基金指引发布、公募REITs产品诞生等。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行业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果:公募基金突破9000只、资产管理规模逾25万亿元、各类创新型基金备受追捧等。公募基金行业正成长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 基金管理规模逾25万亿元 2021年,公募基金迎来两个历史性时刻:一是全行业基金数量首次突破9000只;二是公募基金规模逾25万亿元。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12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达25.32万亿元,较2020年年底的19.89万亿元增长27.3%,位居全球第四;公募基金数量合计9152只,首次突破9000只,较2020年年底的7913只增加1239只。由此可见,公募基金规模体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品规模和产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同时,我国境内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137家,较去年年底扩增5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 回溯基金发行历史可以发现,2015年年初是基金发行数量快速增加的源头,彼时基金产品总数仅为1897只;而如今仅权益基金数量就达5637只。在业内人士眼中,未来十年是中国A股市场的黄金十年,大力发展权益基金正当时。从基金规模来看,目前权益基金规模合计约8.46万亿元,占总规模比例为33.44%,有效地改善了产品结构;从收益率来看,权益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超7%;从投资者数量来看,越来越多投资者希望将闲散资金投向公募基金产品,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量达11.9亿个。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公募基金被认为是最透明的资产管理行业,其在回报投资者、服务投资者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创新产品迭出 从双创50ETF到各行业主题ETF,从公募MOM到公募REITs,从ESG主题基金到布局港股,2021年,公募基金行业创新产品迭出。 在北交所开市之际,首批8只主题基金正式获批。随后,11月19日北交所主题基金产品正式发行,发行首日募资逾百亿元,进一步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此外,首只由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也正式成立;公募FOF基金迎来快速发展的元年,全年新成立的公募FOF基金达91只,首募规模超过1160亿元;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受热捧…… 2021年,公募基金行业在发展机遇期中守正创新、磨练内功,聚焦投资主业,在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快自身改革,不断加强产品创新,走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基金投顾整改 近年来,“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尴尬处境一直是行业痛点。为了解决投资者面临的选基难、择时难等难题,2019年10月份,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下发,第三方销售机构、基金公司、银行、券商等纷纷摩拳擦掌,备战财富管理新时代。 一年多以后,第一批18家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推出不少智能投顾品牌,创建基金投顾部门,并纷纷将基金投顾业务作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赛道。 同时,新鲜血液仍在源源不断涌入。2021年,多家申请试点机构参与答辩,42家机构陆续拿到基金投顾试点获批文件,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总数扩至60家。 引人注意的是,行业基础制度规范在2021年也接踵而来。今年四季度,基金投顾业务指引文件开始征求意见,以厘清基金投顾业务责任边界,直击行业痛点。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面对日益增长的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基金投顾业务在今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走向规范成熟。 外资独资公募获批 2021年6月11日,资产管理规模达9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7.48万亿元)的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宣布,其在中国境内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正式获批开业。 随后贝莱德基金在产品布局上驶入“快车道”。时隔不到1个月的时间,7月1日,贝莱德基金申报首只公募基金产品,正式拉开布局中国公募产品的大幕。 同年8月份,第二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富达基金获批设立;随后,9月份路博迈基金也正式获批。 这一年,基金等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实质性成果不断落地。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已经有45家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联博、范达等国际资管巨头也在排队申请公募牌照。业内人士认为,众多全球资管巨头进军我国公募市场,短期内或将为本土基金公司带来挑战;但长期来看,外资基金公司的公司治理及考核机制将对我国本土基金公司的优化带来正向作用,促进我国基金行业做大、做优、做强。 “小而美”基金领跑 “胜负兵家之常”,公募基金市场亦如此。2021年,有一群“小而美”的基金横空出世,并连续多月领跑基金业绩榜单。 “小而美”指的是规模较小但回报率排名靠前的基金,这些“业绩黑马”基金大多是由新锐基金经理掌舵,投资类型以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为主。据观察,当收益情况随各季报浮出水面后,这些“业绩黑马”规模普遍骤增,而部分百亿元明星产品却缩水严重。 数据显示,全市场有29只权益基金规模在今年三季度末环比增幅超过400%,这29只权益基金大多为中小型基金产品。其中,27只基金在今年二季度末的产品规模不到10亿元,25只基金的二季度末规模在5亿元以下。 在此背景下,一群新锐基金经理被市场快速熟知,例如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交银施罗德基金杨金金、金鹰基金韩广哲、长城基金杨宇等。 当然,在公募基金领域,“黑马”常有,而“常胜将军”却不常有。目前,权威基金评级机构通常会将考核周期延长至三年、五年,以此来评价基金经理的“长跑能力”。据记者统计,成立满三年的282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超1500只产品在过去三年收益翻倍,占比达50%以上。 公募REITs启航 在1960年世界第一只REIT诞生的半世纪后,今年5月份,中国公募REITs正式启航。 5月17日,中国首批9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获得中国证监会准予注册批复,而公募REITs的发行也十分顺利,首批9只公募REITs首募金额总计314.03亿元,平均首募金额近35亿元。 目前首批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产品运行平稳,第二批产品首募热度更是超过首批,对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从这批基金的认购资金来源来看,机构投资者占主导,个人投资者对产品认知度大幅提升。 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公募REITs的诞生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意义非凡。在研究并推进公募REITs的过程中,许多基金公司投入大量精力,走出了“从0到1”的坚定步伐。 ETF多点开花 继2020年ETF规模井喷式增长之后,2021年,ETF规模持续扩容,成为今年公募基金市场的另一大特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8日,ETF市场共有630只产品,资产管理规模约1.3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3000亿元。 有大型基金公司渠道负责人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非货币类ETF的持续爆发与股市行情有较大关系。此外我国公募市场不断完善,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基金公司对各类被动指数型产品的布局也在积极展开。 在存量ETF产品获资金加持的同时,创新型增量ETF产品也陆续面世。例如期现联动产品MSCI中国A50ETF及联接基金、“双创”指数基金、风电、稀土、有色金属等相关细分行业主题ETF等。 但狂热背后也频现隐忧,产品同质化加剧、部分ETF面临清盘、费率战致使成本被挤压等现象“浮出”水面,对行业影响颇深。 事实上,近几年来公募基金行业ETF业务异军突起,基金公司从扎堆热门赛道转向挖掘相对冷僻赛道,目的是在ETF快速发展时代提前抢占赛道。 基金直播迎全面规范 今年5月27日,因基金行业直播业务存在边界不清、合规内控环节需要进一步强化等问题,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公募基金直播业务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旨在引导公募基金合规开展直播业务。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直播娱乐化行为已快速偃旗息鼓。在涉及投资者教育、公司品牌宣传、基金产品推介引流的直播业务中,已没有出现去年撒红包等促销行为。 公募基金对待基金直播业务现存问题迅速“亮剑”,彰显了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2022年的大幕将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已经是基金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总方向。如何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投资管理能力,远离行业乱象,优化业务结构,塑造可信赖、受尊敬的行业形象,将成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