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如何面对外资粮油巨头的“步步为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6-09 11:19:52 来源:新浪博客

外资粮油巨头在中国粮食市场“步步为营”。丰益国际自2001年9月与河南合资兴建粮油加工企业开始,已盘踞中原腹地近十年。近日,该公司投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落户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此举意味着丰益国际在国内的粮食产业链渐趋完备。

对于当下外资介入国内农产品行业的状况,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方面,益丰国际等公司加速上马独资的面粉加工等项目,是其业务触角的战略性延伸。虽然目前这些从种植到终端销售各环节的子公司利润微薄,但如若其扩张步伐不受任何规制,外资巨头不久后就可能全面垄断粮食产业链。届时,农业终端产品也极有可能重蹈食用油覆辙,统统被归集到国际巨头的品牌名下,其品质、价格等关键要素决策权及产业厚利均被外资收于囊中。但另一方面,国内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单靠自身因素根本无法保障其发展壮大,农产品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假如没有外资的介入,国内的“三农”问题将会更加严峻。

无须讳言,前一种观点是目前的主流看法,即警惕外资控制国内农产品市场。在商言商的跨国巨头并非扶持中国农业的“慈善家”。随着农业各部门对外资的倚重,包括大豆(资讯,行情)在内的农作物对外依存度同步提升,定价权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曾有媒体报道,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甜椒种子成本仅1分,但在中国市场却要卖到1元。但由于相关市场已被国外公司垄断,农民只能被迫接受高价“黄金种子”。除了这一极端案例,跨国巨头“野心”的全面发力最早体现在食用油市场。此前,以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已控制了中国近60% 的油脂企业。丰益国际就已在中国市场拥有了“金龙鱼”、“口福”、“胡姬花”等多个知名品牌。我国食用油市场被外资企业牢牢把控在手里的结果是,一定程度上公众只能被动接受食用油涨跌无序的价格,市场自主选择空间因此而受限。

尽管外资控制市场的风险的确存在,但是笔者更想提醒警惕泛民族主义的过度泛滥,辩证思维更有益于解决具体问题。实际上,外资在进入我国粮油领域之初,曾博得一片喝彩之声。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农田长期以个人耕种为主,不仅上游播种极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下游粮食价格又常受行政定价约束,价格偏低。粮油行业成本收益的不对等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的积极介入。就此而言,外资巨头不计成本地进入这个领域,带来了类似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改进”,弥补了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空缺,提高了农业产出规模和就业数量,为我国农业注入了新鲜活力。而且,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快速提振当地经济,也对外资设立粮油项目敞开了大门。事实上,跨国公司能在国内农业市场脱颖而出,恰是因为其本身跨越了国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风险收益不对等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市场竞争优势的体现。

制度上的优势使得外资介入国内农业市场有了必然性。首先,跨国企业投资遍布全球,由此能够对冲单一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其次,全球采购、全球销售模式,规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管制问题,能保证一定的投资收益;再次,海外金融市场有成熟的农业产业保险机制,跨国公司能够借金融产品创新实现风险与收益共担。

因此,真正需要把控的,笔者以为是外资介入的度。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曾提出过“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该理论认为,后发经济体的比较优势需要政策去保护和扶持,而不能轻易地全面开放,否则民族产业就会被外资打垮而失去发展机会。从韩国等经济体对农业保护经验看,对外资进入农产品行业需要有范围、比例两个限制,初期应以终端产品、非敏感产品为主,至于粮食油品则需审慎开放;为避免全行业被外资控制的局面,需要将单个外资企业进入的比例限定在10%到 15%之间。

此外,扭转外资操控粮油价格的关键,还在于全面提升本国生产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关制度建设因此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财政资金应大力支持农业系统的技术研发工作,对现代化耕种设备的购买给予更大比例的补贴,鼓励农村技术培育市场的扩容;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完善农产品定价机制和农业金融风险对冲机制;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整合既有资源实现规模化运作,并与国际巨头相抗衡。

外资大举进入我国粮油市场,的确可能影响国内基础农业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部门需要动用政策去排斥,争取主动,设法使得外资彻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是解决问题根本之道。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