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2022年国内期货市场十大猜想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01-05 08:50:29 来源:期货日报网

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率先复苏,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展望2022年,国内经济形势面临三重压力,将更加注重稳中求进。《期货和衍生品法》有望在2022年正式推出,期货品种进一步扩充,创新业务不断发展,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稳步提升,期货行业文化建设不断强化,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宏观经济稳字当头  大宗商品重心下移]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美国方面,2022年经济或温和修复,结构趋向再平衡;供需矛盾缓解,通胀压力逐渐回落;美元指数上行后趋稳;美债收益率跟随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先升后降。美联储已开始缩减购债规模,预计在上半年货币政策收紧,并为了遏制通胀在下半年开始加息。中美经贸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对美国有选择性地削减对华关税上持偏乐观预期。


国内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2022年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需密切关注全球通胀走势,防止输入性通胀影响。供需两端将进一步深度修复并趋于平衡,CPI将有所回升,PPI将稳步回落。宏观政策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及绿色低碳。预计2022年煤电短缺、供求偏紧问题将缓解。同时,要正确认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合理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风险。2022年,宏观政策更注重国内,整体发展趋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稳定内需及优化结构。


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大概率见顶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动力不足,将维持高位振荡,供需错配问题仍难改善,预计价格重心下移。黑色系方面,整体供需趋于宽松,价格中枢将下移。在限产和“双碳”政策长期执行情况下,铁矿需求会持续承压,预期发运量增加,价格将持续处于偏低位置。焦煤和焦炭整体需求趋于宽松,价格均趋于回落,但需关注下游需求走向,若房地产政策回暖,焦煤价格将反弹。能源方面,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油需求预期将持续放缓,对油价形成压制。长期看,原油需求尚未达峰,复苏仍是大趋势,油价长期上涨的基础仍在。农产品方面,当下拉尼娜现象对产区的影响较弱,大豆播种情况良好,国内已将扩大大豆生产作为2022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预期未来供应较宽松,油脂牛市或将终结。国内玉米产需缺口依旧较大,价格易涨难跌,重心有望继续上移。2021年生猪价格处于近几年低位,需求增量较大,预计2022年需求难有明显增幅,生猪期货价格将呈先跌后涨态势。


[二][期市品种将破百  绿色低碳成重点]


截至2021年12月,境内交易所已上市94个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农产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同时,期货市场国际化稳步推进,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增至9个,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跨境经营覆盖面。2021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75.14亿手,成交额58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3%和32.84%,连续十余年居全球场内商品衍生品交易量首位。


预计2022年期货及期权上市品种将突破100个。上期所将推动航运指数、液化天然气、石脑油等更多对外开放品种上市,研究探索黄金期货国际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将积极研究钴、氢能、氨能和电力等期货品种。郑商所将推进PX、瓶片和长丝等聚酯产业链品种研发上市。广期所未来两年计划研发16个品种,涉及四大板块:一是绿色发展相关品种,如碳排放权期货、电力期货、工业硅等;二是大宗商品指数类,如商品综合指数期货;三是国际市场互挂类,通过实现与境外交易所的产品互挂,推动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四是具有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特色的大宗商品,如咖啡期货等。


2022年,期货市场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衍生品研发和布局。因此,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研发绿色低碳衍生品,优化完善“双碳”政策相关品种的合约规则将成为各大交易所发力的新方向。以广期所为例,两年内的产品规划均为服务绿色发展相关品种,以创新绿色为特色,发展创新金融、绿色金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大趋势。此外,广期所已与全国首家商品指数编制运营服务平台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指数期货或成为一大亮点。


[三][期货立法工作全面提速  上半年有望通过并发布]


2021年期货立法工作全面提速,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正式通过并发布《期货和衍生品法》。此前,期货市场基本靠《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对应的几个管理办法进行监管。《期货和衍生品法》将各类衍生品纳入法律监管范畴,是一部跨部门、跨领域,全面统领期货和其他相关衍生品的基本法律制度。《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发布意味着资本市场的法律短板得以补齐,将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2022年《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推出将再度明确发展期货市场已是国家战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发挥有了法律保障。其秉持的理念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方向一致,也是成熟期货市场的标志。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表现在:一是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期货市场的风险防控体系,更促进了期货及衍生品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维护了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健运行。二是期货市场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化。三是法律与国际接轨为期货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从法律层面对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路径、跨境监管等作出安排,为期货市场国际化保驾护航。


[四][品种上市注册制  创新打开新空间]


目前成熟市场大多采用注册制作为期货品种的上市机制。我国现行期货品种上市机制采用并联审批模式,存在品种上市周期不明确、上市周期长、行政力量强而忽视市场需求等问题,使得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受限,风险管理功能受阻。


《期货和衍生品法》推出后,期货品种上市将实行注册制,将期货品种的上市权限交给交易所,即将上市品种的选择权转移到市场机构。《证券法》关于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及成熟期货市场的品种上市机制,为我国期货市场品种注册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注册制推行后,期货市场将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首先,注册制简化了期货新品种的上市程序和监管流程,有效缩短了品种上市周期,提高了监管效率。其次,交易所有权上市差异化合约,以满足实体经济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品种多样化发展,从而提升交易所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形成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机制。最后,注册制下品种的上市和退市将常态化,有利于形成健康完整的品种体系。


[五][探索多元化“双向开放”  交易“引进来”交割“走出去”]


对外开放是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争取国际定价话语权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要求,是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和引导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化是期货市场的天然属性,随着期货市场的纵深发展,为了满足多元化需求,客观上要求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自2018年原油期货上市,我国期货品种国际化的步伐从未停止,国际化品种不断增加,且交易所还在继续研究推出更多的国际化期货品种,拓展国际化业务。发展期货市场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硬实力”,拓宽我国期货市场深度和广度。


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历程中,以期货交易所为例,相较于已成立的四大期货交易所,新成立的广期所有望借助政策和区位优势,在品种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推动交易所国际化。以业务模式为例,2020年1月,上期能源低硫燃料油期货首次交割和跨境交收成功实施,形成了“境内交割+境外提货”这一“双向开放”的新路径。这是期货交割服务“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交易“引进来”交割“走出去”的目的不仅在于国际化,还在于进一步打通产业链,构筑完善供应链,有效提升价值链,通过交易“引进来”逐步形成国际定价基准,通过交割“走出去”探索多元化对外开放路径。未来还应继续引入符合要求的企业作为交割厂库,以“境内交割+境外提货”为着力点,推动跨境交收服务深化发展,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好的通道和服务,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预留空间,推动形成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中国力量。


[六][交易所建设稳步推进  统一结算是大势所趋]


广期所是继中金所之后,我国第二家以公司制运作的期货交易所。其他交易所大多采取会员制,由政府主导创立,证监会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与国际通行的会员制和公司制交易所存在不少差异。相比会员制交易所,公司制的市场化导向更强,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型交易所都由会员制改为公司制,成为全球交易所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将为期货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期货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期货市场统一结算并为场外衍生品提供结算服务符合国际惯例,我国期货市场顺应国际潮流走向统一结算也是大势所趋。多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各自为政,由各个交易所为会员提供结算服务,增加了结算成本,降低了结算效率,不利于期货市场风险控制,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从近年来国际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看,拥有独立清算组织已成为期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期货和衍生品法》对独立期货结算机构的设立、变更和解散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为我国期货市场建立统一结算体系预留了法律空间。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具备向独立的统一结算公司转变的优势和基础。一方面,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是非营利性公司制法人,在期货市场穿透式监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期货市场的第三方参与人,具备了向外部统一结算公司转变的条件。另一方面,作为保证金封闭运行的执行者,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可为投资者提供结算单、追加保证金通知等服务,拥有各交易所客户的资金往来信息,在期货保证金的收取和监控上具有各交易所结算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有逐步开展结算业务的基础。


[七][跳出同质化陷阱  迎来高质量发展]


目前期货公司呈“北上广深+江浙”的竞争格局,南强北弱,且头部化趋势明显。造成南北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金融环境等的差异。永安期货于2021年年底成功登陆主板,成为第三家在主板上市的期货公司。期货公司上市有助于利用资本市场扩展融资渠道,为公司及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补充资本实力,支持各项业务的创新发展。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13家期货公司均有望登陆主板市场,未来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期货公司上市。头部公司做大做强做优,将改变期货公司规模小、业务模式单一格局,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此外,作为引领期现、含权贸易、场外衍生品、贸易商厂库等业务创新的头部公司,永安期货上市不仅激发了期货公司的上市热情,更带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引导期货公司推动创新业务的转型发展。


同质化竞争一直是行业痛点,未来经纪业务竞争将更激烈,期货公司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之路。未来交易商功能将成为期货公司发展的重点。此外,目前大量生产贸易商充当交易商角色,这类交易商群体将趋于规范化,与期货公司一起引导市场良性竞争、稳步发展。期货经营机构在2022年将采取多元化战略,跳出同质化陷阱,迎来高质量发展。


[八][场外业务持续拓展  风管公司大有可为]


近两年来,因疫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增加,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骤增。截至2021年10月底,共91家期货公司在中国期货业协会备案设立94家风险管理公司,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213.38亿元和317.87亿元。2021年1—9月份,场外商品业务新增名义本金达8500亿元。其中,期权业务规模约6600亿元,同比增长68%,互换业务增长最为显著,规模约1300亿元,同比增长近8倍。


自风险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场外业务增长迅猛,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的主要方向之一,反映出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企业风险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实体企业出于个性化风险管理的需要,纷纷涉足场外衍生品市场。2022年,着力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势在必行。


为进一步规范期货风险管理业务,2021年,中国期货业协会制定并发布了《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试行)》及配套文件,正式建立了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公司风控指标体系。2022年,期货公司在落实相应制度安排,强化对风险管理公司的管控职责的同时,将稳步发展各种风险管理业务,提升期货经营机构以及风险管理公司自身专业度,增强风控管理。着力于为广大产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以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近年来企业避险需求日益突出。农产品方面,期货交易所和期货风险管理公司继续加大力度,以点带面,把“保险+期货”向纵深发展。工业品方面,企业除了直接参与场内套保外,还可运用场外期权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与产业客户签订一对一的场外协议,有效解决场内标准化合约和个性化需求不匹配问题,帮助企业用更少的资金实现风险管理效果。场外衍生品业务可以更好地匹配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也实现了场内市场的有效补充。2022年,各具特色的场外交易平台和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大有可为。


[九][迎接大财富管理时代  期货资管进入新阶段]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高净值人群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性金融工具需求激增。2022年将是财富管理业务蓬勃发展的一年,做好迎接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准备,期货公司资管业务亦大有可为。


2021年第三季度全市场资管产品162174只,规模65.87万亿元;期货公司资管产品1722只,规模317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40.11%、50.09%。自资管新规颁布,期货资管业务持续转型,进入新发展阶段。


一是期货市场品种不断扩充,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场内场外市场不断完善,丰富了期货资管的投资标的。二是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推出,秉承“多一点惯例,少一点特色”原则,将更好地发挥监管效能。三是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日益开放的期货市场,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资金池扩大。四是目前期货公司资管计划投向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占比较低,随着人才队伍的壮大,CTA策略不断成熟,这一现象将得到改善。五是期货公司文化“软实力”提升,未来将以“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行业文化为抓手,发挥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十][推进行业文化建设  培育优质复合人才]


未来期货行业文化建设常态化,“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十字方针将在行业内进一步渗透。在期货行业文化建设中,信义义务成为一大亮点。诚信文化是立业之本,也是规避期货市场交易风险的基本要素。信义义务是期货业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投资者保护的制度根基,是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当前期货市场需要提高服务水准和层级,信义义务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抓手。


文化建设主体方面,期货交易所致力于建设行业的服务文化和期市的开放文化,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化期货定价功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定价体系。期货公司未来要将风险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子公司业务纳入主营业务范围,在政策支持与引导下,促进行业竞争文化、创新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期货自律机构也将致力于建设行业稳健文化、担当文化,在全行业培育服务实体经济的文化土壤。


多措并举提升文化“软实力”是资本市场共识,投资者文化建设也是其中重要一环。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居间人纳入监管范围,居间文化的建设也将成为未来期货行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交易所文化建设、期货公司文化建设、投资者文化建设、监管者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期货文化的良好生态。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期货市场的监管文化也在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优良的行业文化能够提高行业服务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行业的创造力与影响力。期货公司的经营若要持续改善,必须向专业化、机构化出发,大力发展创新业务,加大人才体系建设投入,凭借专业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市场,在其普及与发展过程中,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知识普及、宣传。未来期货专业人才队伍将向复合型方向转变,因此培养符合期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是良好期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专业优质人才的培养对期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