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2022玉米市场展望:供需收缩理论缺口存在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01-11 09:10:12 来源:对冲研投 作者:孟金辉

01


供给端产量增量不及替代品减量


(一)2021年中国玉米产量增幅4.6%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0%。全国玉米单产41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1.7公斤,下降0.4%。全国玉米产量5451亿斤,比上年增加238亿斤,增长4.6%。


图1:中国玉米单产、面积和总产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二)21/22中国玉米面积增幅受限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明年年初的一号文中的关于农业部分的政策应已基本定调。习近平、李克强、唐仁健分别主持的会议精神,指向清晰:2022年总的考虑是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稳定产量首先要稳住面积,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最大限度挖掘撂荒地、间套作潜力,确保明年粮食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初级产品供给的保障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食以及一些农副产品,所以稳定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价格,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谁也不是旁观者,粮食安全责任要一起扛,绝不能推诿塞责或把希望放在调运和进口上。


要加快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我们解读是:


A、2022年,大豆面积稳中有增,增长的区域或以黑龙江东部的农垦系统为主,再涵盖安徽等省份。


玉米面积增长空间幅度明显受限。主要增长区域或是黑龙江西部,吉林(2021年该省政府称玉米当年面积增加50万亩)、辽宁、内蒙的增加空间有限。华北黄淮区域,若冬麦面积稳中略增,则夏玉米面积也会稳中略增。即2022年全国玉米面积增幅难以达到2021年3000万亩量级,只有1000万亩量级。


对于大豆增面积,要足够重视。2021年,养猪行业就是严重忽视了“生猪存栏数量目前已与各级政府的政绩挂钩”,对生猪产能恢复的力度。2021年生猪产能恢复明显超市场预期。


2022年大豆增面积中央定调之后,2022年大豆面积究竟会增加多少,是否会超预期?能否从玉米作物抢回部分面积,对玉米价格和供需都有重大影响,也即2022年玉米面积究竟是小幅增加还是持平甚至略减。可以关注两点:


A、2022年一季度统计公报中,往往会有国家统计局农调大队基于10多万户农户调研的面积预测。


B、春季,各个机构东北调研后反馈的调研预测。2022年黑龙江省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玉米面积增加空间受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则增长单产变得更加迫切。而常规育种的单产增幅相对有限。国内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已经成熟,未来几年内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或将越来越现实。转基因玉米已开展产业化试点。


在国家系列科技计划的支持下,中国转基因育种的技术水平已经进入国际第二方阵的前列,初步形成了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创新格局,育种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由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转变。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性状优良,具备了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能力,目前已有4个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C、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脱贫成果。要求粮食价格不能过低。不会刻意打压粮价:在2021年秋冬季国储库收购挺价玉米、收获期上市期停止最低保护价小麦拍卖、2022年1月5日小麦拍卖起拍数量只有50万吨且只面对面粉企业等等。一系列实际行动中,都可看到政策意向的具体措施落地。


D、进口粮食是满足国内需求的有益补充,而非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抓手。不会过度进口冲击国内价格,影响粮食安全。


图2: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总量与玉米海关进口数据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三)进口玉米及替代品总量或会有相对明显的下降


2021年,玉米价格能够从高位明显下落。进口玉米和替代品数量大幅增长,功不可没。


据海关数据:2020/21市场年度,玉米及替代品(玉米高粱大麦木薯DDGS)进口总量5554万吨,同比增幅170%;其中,进口玉米2956万吨,同比增幅高达289%!


2021/22市场年度的前两个月(10、11月),中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总量小计696万吨,按照月度均量348万吨简单推算,全年总进口量将在4177万吨,相对上一市场年度下降24.79%,也即1377万吨。


目前,市场大多预期,2021/22市场年度,进口玉米尤其是美国玉米数量或将明显下降,月均量级从200万吨以上降至100万吨左右,进口DDGS数量难以明显恢复。


不过,进口高粱、大麦甚至碎米数量或将有相对明显增幅。2021年1-11月中国进口碎米203.8万吨,占比达52.3%,同比增加137.1万吨。进口大麦和碎米数量的相对明显增幅,其实就是市场自行找到的新应对之策。


(四)小麦饲用,逻辑上受限


2020/21年度,巨量小麦转入饲用,是玉米价格高位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分析,2020/21年度,小麦饲用数量或可达4000万吨量级水准:本年度最低保护价拍卖成交量,较上年度增加3400万吨左右,另外今年秋季小麦收获华北黄淮遭遇大面积连续降雨,有数百万雨后麦不得不饲用。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截至2021年12月23日,河南郑州,玉米价格较小麦价格低60元/吨;山东济南低110元/吨;广东低160元/吨。玉米价格低于小麦,已经持续了2个多月。也即逻辑上,小麦替代玉米用于饲用,在2021年9月下旬就已经变得不可行。


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像水龙头一样,玉米价格一旦超过小麦,小麦的饲用需求立即停止。毕竟,前期购买雨后麦和最低保护价拍卖小麦饲企,会持续消耗库存。


2020/21市场年度,小麦的饲用量级是4000万吨的水准。2021/22年度,小麦的饲用量级将锐减为1000多万吨的量级水准。减量将超过2000万吨的量级。


图3:小麦饲用消费与玉米和小麦价差和稻谷饲用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五)稻谷饲用或将有所下降


据悉,2020/21年度,陈化稻谷饲用,已经把近些年的陈化稻谷累积的库存消耗一空。而稻谷保存设施和条件相对较好,每年新增的陈化稻谷数量低于1000万吨量级,因此,2021/22年度,陈化稻谷饲用消费减量或较比明显。这个减量的幅度或许又是超过千万吨量级的下降。


(六)农户卖粮进度同比偏慢(季节性卖压会迟到未缺席)


截至12月2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玉米4472万吨。也即农户售粮进度明显落后于去年同期和2017/18年度同期,高于2018/19年度同期。


图4:农户售粮进度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按照国粮中心数据:截至12月27日当周,农户卖粮进度,东北42%,同比落后11个百分点;华北35%,同比落后12百分点。


而落后的原因,起初在于辽宁、西北、华北黄淮产区收获期的连续降雨;之后东北气温持续偏高导致玉米无法上冻,贸易商担忧收购后不易保存而未发力收购。12月中旬下以来,东北温度猛降,玉米上冻后易于保存,收购工作终于如火如荼展开;贸易商终于可以像往年一样建立相对低价库存了。不过,今年春节较早,现货市场普遍担忧春节后,农户余粮数量相对较多,仍有较大压力。


不过,春节前价格自高位季节性回落,确实给了深加工企业、饲企、贸易商建立相对低价安全库存的良机。而资金和场地相对宽裕的上述企业,正抓紧机会建立相对低价安全库存。


02


饲用需求的边际减量有限—生猪减量被禽类增量部分抵消


观察玉米饲用需求水准,其实官方的两个数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需求的总体状态。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6428万吨,同比增长22.4%。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准。


2021年1—11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6817万吨,同比增长13.8%。同样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准。


图5:2021年前三季度肉类产量与历年1-11月工业饲料产量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一)生猪养殖超预期恢复后,减量其实并不明显


农业农村部唐仁健:2021年6月,生猪生产已完全恢复,预计全年猪肉产量大幅增加,牛羊肉、禽肉、奶类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据国家季度统计公报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猪肉产量3917万吨,居历史第3高,仅仅低于2012和2014年同期的3972万吨。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猪产能恢复的超预期程度!!!


2021年1—11月,全国工业猪饲料产量11740万吨,同比增长44.9%。


图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变化与猪肉产量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据农业农村部等5部分联合最新发布,截至2021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96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8%,产能正常波动,处于绿色区域。


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公布的绝对数据,20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达到本轮周期的峰值4564万头,之后连续5个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1月能繁母猪存栏较6月份的本轮峰值降幅5.87%,实际减少绝对数量268万头能繁母猪,PSY按照19计算,对应未来生猪出生存活减少5092万头。


而市场广为人知,遭受小飞洗礼的养猪行业,不得不用肥转母对抗。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同时,其实在提高质量,也即在用高效二元母猪淘汰相对低效的三元肥转母。


实际上,后期生猪产能会继续有政策保驾护航。


2020年12月3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对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十四五”期间猪肉产能要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国家积极调控生猪价格,通过定期启动收储政策,推动市场行情平稳有序;国家对各省下达一定的生猪保有量指标,稳定全国生猪产能。


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从生产环节入手,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生猪产能核心调控指标,关口前移,锚定正常存栏水平,预调早调微调,稳固基础生产能力,从而避免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


202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强调:要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生猪产能的恢复和稳定继续有政策加持!


(二)白羽肉鸡产能去化不理想;蛋鸡行业产能有望增加


据畜牧兽医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祖代白羽肉鸡总存栏量回升至163.26万套,同比增长17.4%。其中,祖代白羽肉鸡后备存栏量为57.78万套,祖代白羽肉鸡在产存栏量为105.48万套;


图7:祖代鸡引种更新、肉鸡养殖利润、禽肉产量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2020年我国父母代白羽肉鸡总存栏量为6074.82万套,同比增长18.1%。其中,父母代白羽肉鸡后备存栏量为2574.36万套,父母代白羽肉鸡在产存栏量增加至3499.95万套。


未来智库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祖代鸡合计更新量约116.8套,同比增加22.95%,预计全年更新量或超过120万套,同比增加16.5%。截至2021年11月28日,全国后备祖代种鸡存栏60.26万套,同比增加16.93%。


按照行业的祖代引种更新、父母代存栏数据来推算,2022年白羽肉鸡养殖数量有望明显增加!


2021年1—11月,全国工业肉禽饲料产量8195万吨,同比下降5.9%。


图8:在产蛋鸡存栏指数、蛋鸡养殖利润、禽蛋产量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2021年1—11月,全国工业蛋禽饲料产量2885万吨,同比下降9.2%。


数据显示,2020年蛋鸡养殖行业亏损,确实导致2021年蛋鸡行业去产能。而2021年全行业盈利猛增的情况下,2022年逻辑上蛋鸡养殖行业产能有望明显扩张。近期,蛋鸡行业不断传来规模化项目落地投产的消息。


因此,我们认为,玉米饲用需求会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准,生猪产能下降带来的减量,相当程度上被禽类增量所抵消。国粮中心12月预计, 2021/22 年度玉米饲料消费及损耗1.88亿吨,同比增加1000 万吨,增幅5.6%。


图9:玉米饲用需求变化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国家粮油信心中心


分析市场要时刻敬畏,不能只盯着局部,而忽略其它因素变动的重要影响!生猪产能周期内见顶回落确实对饲用需求带来不利影响;不过禽类产能高位却带来逆向减持!玉米饲用需求减量不会过于悲观!


03


玉米深加工产能继续增加


国粮中心在其最新的12月份《饲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中预计:12月份预计,2020/21 年度我国玉米工业消费7800 万吨,同比减少200 万吨,减幅2.5%。本年度玉米深加工产能1.27 亿吨,同比增长400 万吨。


玉米价格上涨至历史高位,深加工产品价格高企,导致进口受阻,下游行业替代增加,加工效益下滑,对工业需求有一定抑制作用,行业开工率同比降低,全年度玉米工业消费预计稳中有降。此外,受超期不宜存稻谷原料替代等因素影响,本年度燃料乙醇消耗玉米量降至低位。


图10:中国玉米深加工需求变化情况



数据源:盛达期货研究院


2021/22 年度玉米工业消费7700 万吨,同比下降100 万吨。主要由于玉米价格保持高位,淀粉、酒精等深加工下游产品需求受到明显抑制,产品出口形势并不看好,淀粉出口数量同比降幅超过80%,也不利于支撑开工。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预计玉米燃料乙醇加工数量将有所下降。同时国内氨基酸等饲用加工产品需求有所增加,对玉米用量形成一定支持。


尽管,2021年,玉米深加工行业效益不佳、开工率不高;但是没挡住行业产能继续扩张。国粮中心统计:新年度玉米深加工产能预计为1.29 亿吨,同比增长200 万吨。据Mysteel统计:年内新增商品玉米淀粉产能190万吨,黑龙江齐齐哈尔富裕益海70万吨,山东菏泽大泽成70万吨;甘肃平凉投产商品玉米淀粉产能50万吨。


据行业反馈,2022年,玉米深加工产能有望继续扩大。行业资金或许更关注于占住赛道而非短期收益,继续加大本身的市场占有率,希望“剩者为王”,形成类似于油脂加工行业的寡头垄断局面。


04


个人理解的包含政策的一些或有市场变化


1、强调粮食安全,维护生产能力,保护脱贫成果等,似乎不支持粮食价格过低。


2、粮食库存,从前期的财政负担,转变为稳定的“压舱石”。低价甩卖库存似再难发生。


3、政策调节和指导市场的方式似乎比以前更加灵活,预期管理、参考更多层面的建议、对市场价格变动更加敏感等等。


4、玉米库存重建似乎在考虑范围之内,不仅仅是国家级,还包括省级、市级等。


5、进口美国玉米和DDGS,以季度考量,数个季度似乎难度都不小。


6、粮食进口是调剂方式,不是最终解决国内粮食安全之道。


7、未来以年计,玉米面积增长潜力受限于大豆和油料增长规划。国产技术为主的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似乎逐步变得现实起来。


8、生猪受到关注度明显增加,除非再次遭遇大面积的烈性疫病,生猪生产的波动幅度有望缩窄;产能对玉米和豆粕需求的边际扰动,有望有所收敛。


9、畜产品端增速或许大概率放缓,但是增长趋势并未终止。


10、虽然政策对于玉米深加工支持力度放缓,甚至对燃料乙醇有所抑制;但是玉米深加工行业自身仍有扩张的冲动,部分企业有占赛道剩者为王成为行业寡头的追求。


05


现货和期货市场一些建议


春节前的季节性农户集中售粮期,也是建立现货相对低价安全库存的良机。春节后,一旦现货真如很多现货人士担忧的一样,出现相对明显的回落,或将是又一次建立现货相对低价安全库存的良机。


春节后,现货真如预期一样出现相对比较明显的回调,可逢低择机买入2109合约。


对行情幅度不必有过高期待,高低点价差在150-200点或许更合理。(玉米涉及的下游消费范围很广;一旦玉米价格上涨过高或过快,出现政策调节的可能性较高。参考2021年上半年,局部玉米现货价格逼近3000元大关并带动小麦现货价格上涨时的政策调节)。小麦现货价格可考虑作为玉米价格的天花板来考量。


在政策的引导和影响下,2021/22市场年度,玉米产量增幅难抵进口下降、小麦陈化稻谷替代减量等因素,实际总供给收缩相对明显;供给收缩的幅度逻辑上超过需求微缩的幅度,也即玉米市场年度内供需偏紧。这促使玉米价格或会相对强势、处于相对高位。


所谓缺口永远处于理论上,市场实际中,相对高价会相对抑制需求,且市场已经在自发需求解决之道——大麦和高粱进口或将明显增加、进口饲料级小麦、进口碎米、自黑海区域玉米或将明显增加等等等等。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