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场脉络清晰 邓晓峰认为,与2016年以来的资本市场的发展相比,2021年的市场有非常大的差异: 2016年至2020年,大市值的行业龙头公司表现突出。但2021年整体呈现出了越是市值偏小的公司表现更好,而大市值公司则相对落后。 他将2021年的市场走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年初到春节前,偏大市值的“茅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表现领先于全市场; 第二个阶段是春节后市场开始调整至六月份,这个阶段所有类型指数的表现变得趋同; 第三阶段,六月至十二月,股市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以国证2000、中证1000和中证500指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资产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而“茅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则持续落后于Wind全A指数代表的市场。 总体来看,2021年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年景:正回报的行业和负回报的行业大约各占50%。 领涨行业集中于两大维度 邓晓峰总结,过去一年表现比较好的行业板块,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 一是与经济增长和复苏相关的周期性行业,例如有色、煤炭、钢铁和许多制造业。 二是结构性增长的新能源的相关领域,包括光伏、风电、电动车及电网相关的产业链。 去年年初,高毅资产判断拥挤的“茅指数”行业龙头(食品饮料、医药)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降低了相关配置,并在一些市场没有关注到的细分领域的制造业龙头公司,如上游原材料、化工、汽车零部件等。 两点操作反思 邓晓峰总结了2021年持仓两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一是新能源行业,他们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对光伏、风电和电动车行业做了大量的早期研究和准备,但在2021年,行业爆发尤其是电池行业大发展的时候,还是低估了产业的爆发性及对产业链的广泛影响,非常遗憾地错失了许多机会。 这是值得他们去反思的地方——如何充分把握看到的产业机会,如何去抓住自己能够抓得住的机会。 二是对于一些好的行业、好的生意模式,当受到疫情、投资者偏好、周期、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逆市投资,提前布局。 如2021年下半年逐步增持的互联网和运动服饰。他们逆势布局的节奏可能会有些过早和过快,这一点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反思调整、努力去改善的地方。 互联网巨头机会犹在 邓晓峰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看法,相当正面。 他认为,如今的互联网可以有一个简单的类比——白酒行业。 2012年受到“八项规定”和“塑化剂”事件的影响,白酒行业持续调整,是2013年全市场回调最多的行业。白酒行业的复苏从2016年左右开始,但是不妨碍白酒这样的好生意提供了长期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互联网同样是商业模式非常优秀的行业,有着巨大的网络效应和很低的边际成本。当其稳定之后,很容易为股东创造可观的回报。 虽然互联网公司由于渗透率已经较高,从增长的属性变成了成熟的生意模式,但他们认为这个行业未来仍然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如他们前面说的白酒行业,股价在2013年见底,行业基本面好转,重新开始新一轮增长是在2016年,中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阶段。但是资本市场在持续进步,投资人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迭代。 这一次互联网行业的机会,可能不会像历史上白酒行业一样,留给投资人那么长的时间窗口。不过他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次时间可能也会拉的很长。 展望2022年,互联网至少是一个下行风险很小的行业,当然它上行的空间和时间目前还处在不确定的状态。 新能源关注整车领域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目前已经过了最早期、最有挑战的阶段,进入了自他循环的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个领域,市场共识度最高的是电池行业。电池行业的竞争结构及赢家相对清晰,虽然行业未来还会保持很好地增长,但市场的预期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反映的相对充分。所以对电池环节潜在的投资回报率,他们会相对谨慎。 在整车领域,目前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赢家出现。除目前全球的龙头公司外,全球各个市场和国家还需要通过竞争来观察谁是最后的赢家。在这一轮产业迭代得过程中,中国的公司是全产业链参与。 这可能不一定是一个公司成功地走完全程,而是中国全产业链的各家企业参与到不同的环节,最终由不同的公司一起实现产业地变迁,提高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使中国汽车业从在全球相对历史上一个弱势的状态,逐渐进入更有竞争力的阶段。他们不仅有机会在本土市场实现突破,而且有机会像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电子的产品一样,把产品卖到全世界。 部分消费品有望爆炸增长 消费品里面新供给可能会带来新的需求,新的品类或者说新的产品有可能会带来阶段性、爆炸性增长。但是作为整体,消费品已经是处于中低速增长的阶段,他觉得这是必须要先接受的一个大前提。 2021年消费行业的调整主要表现为估值水平的调整,向合理水平回归的阶段。目前来看大多数消费品的公司还不能说便宜。未来很难再通过流动性偏好提升估值水平的方式获得比较高的回报。 但由于消费品生意模式的优势,仍然会有稳定的回报。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看,邓晓峰觉得未来消费品行业自下而上仍然是会有机会的。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