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期货市场出现了高价格高波动的情况,很多品种都是大开大合。一方面是因为由于能源危机、拉闸限电、天气影响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部分商品确实存在较大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疫情之后全球大放水导致的货币宽松,部分资金涌入了商品市场,期货保证金规模从4000多亿变成了1.2万亿,增量资金是存量资金的2倍,再加上期货市场程序化率比较高,推动了商品的暴涨暴跌。 尽管很多品种都是大开大合,但是,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品种的大开大合却充满了争议,先是空头天天在骂,后是多头天天在骂,这个品种就是红枣。那么,红枣这个品种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市场上出现矛盾,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多空双方都在骂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红枣这个品种暴涨暴跌并充满争议行情的全过程吧! 1 红枣行情回顾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价格长期低迷的红枣,突然出现一根不寻常的大阳线,记得Pro群里当时有群友说可以关注一下红枣,可能要出行情了。只是这个品种当时持仓量太低了,又不活跃,大家没有当回事。 红枣的启动K 突然起来的一根大阳线之后,市场都在寻找原因,谁也不知道出现了什么情况,第二天盘面在调整,走出了窄幅波动的调整K,然后到了周五,突然又出现了一根放量上涨的进攻K,以涨停板结束当周的交易,这样的情况,几乎预示着大行情要来了。 红枣的进攻K 此时,市场也知道为什么上涨了,农产品上涨都是炒天气,而红枣当时主产区天气出问题了,可能会导致减产比较严重,在市场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情况下,嗅觉灵敏的资金就提前干进去了,依然是采取索罗斯攻击法,即先大胆假设,资金干进去,然后再去验证情况。 据说,周五那根放量的大阳线是某大佬干进去了,然后周末两天大佬在京津冀地区和期货公司产业的一起开会讨论,顺便调研一下,最终对行情进行了定性,就是减产,要大胆做多,当时的期货公司人员以及产业相关人员只看到12000,而大佬看到15000起步,这可能就是格局上的差距吧。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调研,得出的结论可能截然相反,这个不一定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有经验和阅历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不是说你知识水平高,你去调研就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可能的,人的认知、经验和阅历千差万别,得出来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对红枣的定性了之后,大佬又直接飞到新疆去调研了,有时候还是非常佩服大佬的精神。当然,由于大佬的信徒众多,对品种定性之后,有很多交易者都会跟着去做多,结果毫无悬念的事情发生了,周一开盘之后,大枣直接一字板涨停了。这个时候即便你知道红枣有可能发生减产,但是价格已经涨起来将近3个板了,这个时候再去做多,你的成本就处于劣势,而且可能面临随时回调的风险。 随后的几天红枣在高位波动,也曾因为短短几天暴涨3000点之后而出现短暂的跌停,而后,红枣2101合约价格基本上都维持在12000点以上波动,关于天气的炒作暂时基本上告一段落。因为目前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是否减产,或者到底减产多少。 但此时,市场也有传闻某大佬已经平仓走了,根据某大佬的目标15000打个8折,到12000走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也有人说是被交易所劝退才走的,还有人说,大佬去新疆调研之后,发现减产还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走的。究竟走没走不得而知,如果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走的也不清楚。 上涨之后高位震荡 无论是做股票还是做期货,想赚大钱,一定是做确定性,可能是因为短期爆赚,同时红枣减产不确定,所以大佬就平仓走了,因为红枣一年开三次花,三次开花结的果大小不同,第一次开花可能对交割品影响不大,第二次开花对交割品数量影响很大(之前,有前辈给我普及过,时间有点久了,不好意思,我给忘了),这次只是第一次花期影响比较大,所以后面红枣是否减产还有不确定性。 此时,市场上关于减产开始进行了讨论,有人认为减产30%以上,有人认为减产20%,基本上这一轮上涨之后价格始终没有跌下来,大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减产的共识了,唯一的分歧在于减产的幅度情况。 慢慢地,大家认可了减产的情况,也有很多人去调研减产情况,随后盘面基本是走趋势盘,上涨的逻辑无法证伪,然后趋势继续震荡向上延续,只是在国庆节之前一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红枣出现了连续上涨,基本是又涨了2000点,从14000涨到了16000,虽然,我当时有一些红枣和硅铁的多单,为什么上涨,我也是莫名其妙。 国庆节前突然上涨 因为当时我认为红枣和硅铁都是国内特有的品种,不受外盘影响,所以就留着过节了,结果国庆期间新疆那边出现了疫情,好像有到新疆去旅游的旅客,都因为疫情无法正常回来了,新闻上各种报道新疆的疫情。此时,市场并产生了一种预期,就是疫情可能影响沧州以及外地贸易商去新疆收购枣子,市场产生了利空的情绪或者预期。 结果,国庆开盘之后,红枣如期下跌,但是跌幅之大和跌速之快,是我没有想到的,当天我就几乎在最低点平仓了,利润大幅回吐;更加郁闷的是,硅铁也是大跌,国庆之后,开盘第一天,红枣和硅铁双双干我1000多点,一下子利润回去好多,就都止损先出来看看了。结果红枣竟然能够连续跌一周,又跌回国庆节之前上涨的起点,这个过程真可谓是波折万分。 国庆节后跌回起点 从客观情况来讲,疫情确实影响了沧州贸易商去新疆的收购,据调查统计,今年同期去新疆产区看枣子的沧州贸易商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但是也有几个奇怪的现象:一个是去看枣子的贸易商虽然少了,但是有几个大企业的老板亲自去了,而以前他们都不亲自去,而是派下面的人去;二个是除了传统的贸易商,现在也有一些期现商进来了。 到了11月,红枣逐步下树了,产量逐步要揭晓了,很多调研的人发现,实际减产情况比之前预期的更严重,基本上在40%以上,甚至有人预估在50%-60%之间,所以抢收的时候,产区的价格今年都很高。盘面也进一步上涨。 所以,从10月底到了11月中旬开始,去调研的人慢慢发现了减产的情况比预期严重的多,新疆地区减产40%以上,新疆以外地区减产70%以上,全国减产在50%左右,所以供应端减产40%以上是一个确定的而且是保守的幅度,这是第一个矛盾点。 由于减产严重,枣农惜售,甚至很多枣农都毁约,所以今年新枣的价格比往年高很多,并且一路上涨。期货盘面上红枣2205合约也一路涨到了18000多点。但是,这其中并不顺利,供应端的大量减产只是一个矛盾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市场上也不允许存在客观公正的声音。 盘面随新枣收购价格上涨 我的农产品网统计的结果是减产不及预期,它统计的结果是只减产25%左右,其中减产30%到40%占比37%,减产10%到20%的占比30%,减产40%到50%的占20%,增产的占13%,合并计算,减产约25%左右。 卓创资讯最初给出的减产结果也是25-30%,但是,后来卓创调整了减产结果,已经公开承认了红枣减产40%的事实。 此外,也有很多期货公司的研究员或者分析师,他们去调研了情况,甚至在他们的研报里写到了减产40%以上,结果,据说写这样调研结果的人都要给交易所出具书面报告,需要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说减产40%。 从我的农产品网统计结果以及它们后期发的一些观点和报告来看,他们是普遍看空的,因为我有好几路调研的朋友,他们都是independent的,互相独立,他们得出来的结果,减产幅度都没有低于40%的。所以,对于我的农产品网的统计结果,我对此存疑。 至于交易所为什么会对一些分析师的分析报告中提到红枣减产40%的问题寻求书面报告,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关于红枣这个品种,郑商所已经打破了市场对交易所的所有认知。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后面再继续展开来谈。 除了一些机构对于减产40%的结果不愿意接受之外,还有很多媒体也在变相营造丰收,在央视财经新闻散播红枣丰产的新闻,在文华财经随身行的期货圈里面以特约稿的形式发布了一些看空红枣的报告。事实是残忍的人,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所有这一切不合理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矛盾,就是某集团大量套保单子被套了。 红枣这里面的故事太多了,在行情回顾部分,我先不展开来讲了,先继续回顾行情。当红枣下树之后,我们看到交易所的仓单数量不断增加,创了历史之最,以前交割量非常小的红枣,现入金仓单量非常大,记得当时大约有8万多吨的货。 红枣历史天量仓单 巨量仓单的生产,导致近月的交割压力非常大,在盘面高升水,历史高仓单的情况下,交易所大量批卖出套保额度,而不批买入套保额度,原则上多头如果去接货,10手是不需要交易所审批的,所以只要多头可接货的账户足够多,那么还是有可能接下来这么多货的,所以我们看到近月临近交割合约的持仓龙虎榜时,我们会发现,多头的席位非常分散,每个席位都很少,而空头席位主要集中在国泰君安上面,那就是套保被套的那家企业,而多头由于交易所不给批买入套保额度,只能靠增加可接货的账户优势去拼了。 当然,据说后来交易所更加严格了,本来接货10手是不需要交易所审批的,到后来,交易所也需要你提供销售合同,不能你想接货就接货,还是打压投机性买盘,后来也有一些现货企业被处罚了,就是因为去接红枣,交易所后来也发公告了,当时也有人调侃那几家企业不务正业去接红枣。 当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仓单生成呢?一方面,某些套保的产业已经亏了,尤其是国企,亏损了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只能被动走交割了,按照程序走完了,谁也不用担责任;但问题是,那时候红枣刚下树,哪里来那么多可交割枣子呢? 根据交易所红枣手册的规定,老枣原料枣是可以加工注册仓单的,但是老枣成品枣是不允许再次进行注册加工成仓单的。但实际上我们看到交易所仓单和有效预报不断增加的时候,这里面不仅有老枣原料枣加工成的仓单,同时也有老枣成品枣重新加工,然后修改了日期(上面的日期好像是11月21日还是11月23日,时间有点久了,忘记了),但是不确定交易所知道还是不知道这种行为;另外,据说交易所甚至给各交割库下任务,让他们大量注册仓单,这个情况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之前没见过这种操作的。 当然,我觉得交易所应该是相对公平一点,因为后面交割的时候,买方还是对卖方交货的品质提出了质疑,说明一些仓单不合格。具体不合格的原因有两种可能:第一,有可能是那些老枣成品枣重新加工再次注册仓单导致的不合格;第二,新疆本地加工企业能力有限,加工经验也不足,短期仓促加工的枣子不满足交割标准。这两种都是有可能的! 由于产业铆足了吃奶的劲,把合理和不合理的枣子都拉过来注册仓单,同时交易所大量批卖出套保额度不批买入套保额度,并且鼓励交割库大量生成仓单,这就导致了,多头在近月接货的意愿虽然强烈,但是能力不足,所以才会出现了另一个极其不合理的问题,就是CJ1/5价差远超full carry,这个月差和这个时间的无风险套利的收益远比银行理财的收益高。 CJ1/5价差远超full carry 当然,市场上有很多smart money看到了这样的机会,当CJ1/5价差达到-2100多的时候,有大量想接货的资金进来,尤其是在上海等地,有好多大资金借用一些产业可以接货的账户,想要去买CJ2201,然后卖CJ2205,不得不说资金的嗅觉是灵敏的。 但问题是,如果允许他们去大量接货的话,给他们批01合约的买入套保额度的话,那些套保亏损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救了,但是交易所是不允许的,不批任何买入套保额度,你要这么搞,你就是投机单子,不过好在当CJ2205涨到18000多的时候,市场开始变结构了,CJ5-7-9已经从contango结构变成了back结构,价格一路上涨,涨到高位变back结构就很危险了,说明投机需求消失了,只能靠现货需求来带动期货上涨了。 红枣价格高位c变b contango结构下盘面带着升水一路上涨,这是投机需求拉动的上涨,当高位变back结构之后,投机需求就消失了,就需要看现货带动了。为什么投机性需求会消失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交易所的打压,交易所采取了很多常规和非常规手段。 首先是提保来抑制投机,交易所保证金比例逐步提到了18%,基本上除了3个煤炭之外,就红枣的保证金是最贵的。 其次是限仓制度,每个账户每个合约最多开600手,后来交易所总量不限,但是限单日,单日开仓不能超过300手,也就是说原来这600手,你可以一天开进去,后来你得需要两天开进去;再后来交易所有限制单日开仓不超过100手,这样原来你想开600手只需要一天,现在需要6个交易日了。 这种限仓制度已经很罕见了,但是后面交易所又出台了一个更罕见的手法,首先它先出了一个公告,就是运行交易所在特殊情况下对品种的开仓灵活限制,然后郑商所果然对红枣期货的开仓实现了灵活限制,最低开仓4手,一些散户被排除在外,单日最多开100手和以前一样,但是以前你这100手可以直接对手价买入,现在不行了,你这100手,最少也要日内分5次买,单次主动竞买不能超过20手。如果你开仓达标了,交易所会让你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要做多红枣? 因此,在交易所的严厉打压之下,盘面在投机性需求拉动下维持contango结构涨到18000的之后,投机性需求直接被按死了,盘面就开始变结构。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位变结构我们都需要小心,因为变结构需要考验现货的承接能力,而恰好,当时红枣的现货需求还不行,现货起不来,然后价格从高位先是小跌,然后大跌,直接转势下来了。 当然,在红枣这波下来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其他事情,就是有人以崔尔庄贸易商的名义写了举报信,然后给郑商所,发改委,证监会,物价局等等,然后在网络上和微信群里各种传播,营造出一个引起公愤的现象,从心态上瓦解多头的信心。同样的事情,有人也利用玻璃企业的名义去举报纯碱。这种事情在期货市场太常见了,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敢于署名并留下自己的身份证,都是无名无证不知道哪里来源的莫名举报信,然后期货市场就开始恐慌了。 中国的资本市场极其不完善,不说制度层面上了,就参与者来说,我觉得股民是最牛逼的,股民和国足一样牛逼,无论A股跌多么惨,股民没有举报,没有闹事的,而是各种娱乐段子,赌品很好;球迷也是,足球踢得越来越差,用范大将军的话说:脸都不要了,然而球迷依然神奇地对国足抱有期望,股市和国足最大的问题是制度性问题,在这种制度性股民不赚钱和国足输球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事情,反之,那就是极其不合理的事情。 相反,买房的人赌品就太差劲了,只能赢,不能输,输不起,没人让你买,买完之后,房价一跌,就开始拉横幅,维权,这东西就是你自己抢着买的,又没有人逼你,房价不是永动机,只涨不跌的,输了就耍赖,这个领域的赌民赌品不行。 同样,做期货的一些人赌品也不行,亏钱就举报,也有人亏钱怨别人,如果举报能够把亏得钱赚回来,那做期货就太简单了,亏钱我就举报,不用研究了;如果怨别人就能够把亏得钱赚回来,那就天天怨别人就可以了。本质上,这些人来玩期货就是没看清楚没深刻理解这个市场是个啥,同时又是一些输不起的人。 行情回顾的部分,就简单地先介绍到这里,主要是这个品种里面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太多了,现在回过头来有些事情可能忘记了,接下来,我开始分项介绍这其中的其他一些故事。 2 红枣多空逻辑 其实多头的逻辑很简单,我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几点: 1)供应端:新疆减产40%+,全国减产50%+。 2)需求端:他们认为红枣是偏刚需的品种,需求变化不大。 3)库存端:无库存、无抛储、无替代、无进口、产地集中、销往世界。 4)供需缺口的测算: 2020/2021年度总供给=2019/2020年度结转库存+2020/2021年新作产量=20+80/90=100/110万吨; 2020/2021年度总需求=2020/2021年度总供给-2020/2021年度结转库存=100-10=90万吨; 也就是说,2020年红枣的消费量是90万吨,当然,这个是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之下,已经是需求非常差的一个消费量了。 2021/2022年度总供给=2020/2021年度结转库存+2020/2021年度产量=10+40/50=50/60万吨; 2021/2022年度总需求就算是再差,基本上也和去年差不多,哪怕今年再减少30万吨,也只能达到供需平衡。 所以多头十分看多红枣,基本上都是看到2万以上,都是2.5万起步,甚至3万,因为盘面的上涨已经验证了供应端的逻辑了,需求端的逻辑要么在年前备货走一波,要么在年后走一波,到时候供需缺口就会暴露,价格就会上涨,在18000的基础上再涨一些,涨到2.5万甚至3万,都是可能的。这是多头的核心逻辑! 对于多头的逻辑,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第一,需求刚性说。我觉得是有矛盾的,如果需求是刚性的,那么2020年为什么会出现需求不好的情况呢?所以说需求不是刚性的,它可能存在某些领域是刚性需求,但是整体来讲,我认为红枣是非必需品。但多头的理解是,红枣的需求=药用刚需+餐饮刚需+食用偏刚需+深加工需求。中药配料里面需要红枣,不会因为你价格涨了,中药的配方就变了;餐饮里面需要有红枣进行调味,调味品用量占整个食品用量的比重很低,对价格不敏感;食用的话,除非是价格涨得过于离谱吃不起了,否则在一定的价格区域内就是刚需;深加工需求可能会因为价格上涨而需求有一点影响,但也需要看终端的接受,想好想你在1月1日开始对终端产品进行了提价,转移成本。 第二,供需缺口说。因为我对红枣产业并不熟悉,我唯一能够相对确定的就是供应端减产40%的情况,供需缺口测算的数据可能是新疆地区交割品等级的数据,总觉得红枣的实际产量比这个大,实际消费量也比这个大,这个测算样本不确定是怎么选取的。 第三,价格空间问题。CJ2205合约从10000涨到了下树之后的17000-18000,涨了7-8000点,这个上涨幅度究竟反应的是供应端自己的幅度,还是已经把空虚缺口的预期已经打满了,这个也不确定;如果涨到20000的话,盘面依然保持contango结构,那么我觉得后面还是有空间的,但涨到17000-18000,盘面5-7-9就变成了back结构,这个就很危险了,不是一个好兆头。 其实,空头的逻辑也是非常简单的,我简单总结一下几点: 1)供应端:不认可减产40%+,只认25%的幅度。 2)需求端:红枣价格太高,又是非必需品,价格高了抑制需求。 3)升贴水:盘面期货升水太多了,期货相对现货高估太多。 4)高仓单:历史天量仓单来交割,高升水+高仓单,盘面看跌。 5)价格price in:盘面的上涨已经把供应端减产的逻辑打满了,但高价格抑制需求,后面临近交割会出现高仓单+高升水压力下的期货下跌回归。 对于空头的几个逻辑,我觉得也是有如下问题的: 第一,减产不及预期说。严格来说,知道真正减产幅度的基本上都是去调研的,所以多头测算的供应端减产幅度是合理的,并没有夸大,而且卓创修正之后也是40%,空头所谓的减产不及预期说,基本上都是没去调研,拍脑袋瞎想的。 第二,高仓单+高升水逻辑。常规来讲,高仓单+高升水情况下,期货肯定是要大跌的,高升水说明期货相对现货价格高估,高仓单说明空头交货意愿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都是期货下跌来修复基差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够盲目地按图索骥。我举一个近几年发生过的类似的例子,菜油1905,我们都知道菜油仓单有效期是5月强制注销,当时菜油还是高升水,这个情况也是高升水+高仓单+仓单强制注销的断腿合约,照理说,菜油1905是不是得下跌去修复基差呢?实际情况不是,因为当时中加因为华为事件闹得关系紧张,就是一个简单的事件驱动,就改变了大家对菜油未来供需偏紧的预期,然后从那一年的下半年10月开始,正好棕榈也减产,油脂走出了大牛市一直到今天。红枣也是类似,高升水+高仓单+一个减产的事件驱动。 菜油1905历史高仓单 第三,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常规来讲,大部分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只有一招:做结构然后不断展期。简单来说,就是back结构无脑做多,下跌了就继续展期,不怕绝对价格的下跌,就怕结构变成contango;contango结构无脑做空,上涨了就继续展期,不怕绝对价格的上涨,就怕结构变成back。但实际上,现在市场参与者越来越精明,对品种了解的越来越透彻,对品种未来基本面变化的预期越来越精准,这就导致了,预期阶段,期货总是率先起到价格发现作用,然后带动现货发生变化,最终通过现货的上涨和下跌来完成基差修复。 越是简单容易研究透彻的品种或者越是容易被控盘的品种,越容易出现你期限结构的行情。因为大家都了解地太透彻了,像鸡蛋这种的,基本上都是盘面升水带着涨,高位变贴水基本上顶部附近要跌了。还有一些小品种需要有足够多的对手盘,产业最好割,因为傻傻做结构,所以能够控盘的大机构就是专门绞杀做结构的贸易商,就跟钓鱼似的,contango结构一路涨,近月慢慢接仓单顶现货价格,高位一路back跌,让你觉得换月有展期收益,跌到底了,现货给你来一个暴击变contango。 通过回顾红枣到现在的行情,前半部分多头的逻辑占优,主要是供应端的硬逻辑以及新疆产区红枣收购价格确实比往年高很多的支撑。但是行情的后半段空头的逻辑占优,当然,空头占优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确实今年年前的需求并不好,崔尔庄那边的到车量以及价格都不行,价量都很弱,虽然那个不一定是终端消费,但也是贸易商中间环节对需求看不看好的一个态度;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易所的打压以及对一些大户的强制平仓和限期平仓导致的盘面崩塌。 在之前的上涨过程中,空头吃尽了苦头,所以要么骂交易所无能,要么骂某集团是猪队友;在此后的下跌过程中,多头吃尽了苦头,都在骂交易所拉偏架,打着为产业服务的名义做着为某企业服务的事情。总而言之,真的是:涨,空头骂!跌,多头骂! 3 红枣产业的未来 红枣这个产业基本上可以分为: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几个环节。在增量收益时代,整个产业链附加值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无非就是分增量利润的问题,只是哪个环节分得多哪个环节分的少问题。但是到了存量收益时代,整个产业链没有新增利润,甚至整个产业链附加值开始下降的时候,产业内部存量利润的争夺就会非常激烈,产业上下游矛盾也会非常大。 先从最上游的种植说起,这部分的主要参与者是枣农。我是农民出身的,小时候在家种过地,虽然经常偷懒,又不爱种地,每次拔草的时候,刚到地里一看那个地怎么那么长,我就开始惆怅。但是,我见过我的父母长辈以及邻居他们种地是何等辛苦,而且没有一个人是靠种地赚钱的。在中国农村,只要你没办法规模化种地,你是不可能赚钱的,因为种地实在是太累了,粮食还卖不上价格。想要规模化种地首先要实现机械化,有了机械化取代人力劳动,你可以扩大种植面积,然后进行规模化种地,机械化和规模化之后,整个种地成本才会降低,才有可能赚到钱。 这么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农民带来太多好处,反而是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他们没有其他收入,在别人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收入依然微薄,然后物价不断上涨,他们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只是在胡温时期取消了农民的各种苛捐杂税,不用交公粮啥的了,那是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一个大问题;现在党和国家又开始给一些老人发补贴,农村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和农民的福利,这个我是发自内心地替农民感到高兴。 红枣种植面积逐年下滑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这些年种红枣是多么不赚钱啊,全国红枣种植面积连续4年下滑,而且下滑的越来越厉害,不用想,枣农一定是不赚钱,大家纷纷不种了。在今年减产40%多的情况下,价格的上涨都不一定能够弥补枣农的收入。所以,站在枣农的角度来讲,我特别希望红枣价格使劲涨,涨到他们能够赚很多钱。 再从收购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新疆当地的一些企业、沧州贸易商以及今年新增加的期现商,在红枣没有上期货以前,主要收购者是新疆当地的企业和沧州贸易商,基本上各占一半,但是自从上了红枣期货之后,新增加进来的期现商来抢夺货权,同时新疆当地企业自身也要增加货权的占比,这样会导致,新疆当地果业集团收购量增加,期现商收购量增加一部分,沧州贸易商收购量会逐步越来越少。 新疆本地的很多企业都是国企背景,收购的资金基本上也是国家的,他们负责从枣农那里收购红枣,然后到时候贸易商补库的时候,再卖给贸易商,自己加工销售的少一些,离终端基本上越来越远了,主要是控制产业上游。 今年的问题是,这些企业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去做红枣的套保,量还比较大,亏得幅度还比较多,你套的越多,你就越得买红枣现货,农民越占有主动权,要么你认输砍仓,不去买枣。这个时候市场上多空双方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舆论战。 当时,整个大宗商品上涨非常猛,然后国家提出了保价稳供的口号,所以空头趁机拿着这杆大旗,疯狂打压多头,你敢做多,就是公然与国家的保价稳供政策作对。无巧不成书,国家也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口号,所以多头顺势举起这杆大旗,疯狂地进行反击,枣农穷苦了这么多年,现在要实现共同富裕了,你敢做空,就是公然与国家的共同富裕目标作对。多空双方都是仁义之师啊,打着鲜明的旗号,谋着自己的利益。 当然,国家每年为新疆地区的维稳与发展投入了很多资金,假如这笔钱就是要拨给新疆,要么补贴给枣农,保障枣农的利益,要么补贴给果业,让果业拿着资金去收购枣子。如果补贴枣农,那么红枣的价格极有可能跌,如果补贴果业,那么红枣的收购价格一定高。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无论补贴给谁都会有损耗,你补贴给枣农,他肯定总是嫌少,补贴完了,他可能也不愿意降价卖枣子;补贴给果业,果业拿着固定的金额,要收目标量的枣子,就容易压果农的收购价,既能够完成目标收购量,同时收购价格也比以前高一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价格转移补贴给枣农。所以怎么处理枣农与当地国有收购企业的利益,是很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 从加工的角度来说,全国70%的红枣在河北崔尔庄进行加工,那边有很多红枣加工厂,所以每年红枣快下树的时候,有大量贸易商从沧州去新疆等着收枣子,各个酒店里基本都住满了。 从销售的角度来说,红枣在崔尔庄加工之后,最终往广州如意坊进行销售,北方还有一个骏枣的消费区,从而完成最终的销售阶段。 红枣产业传统贸易流 但是,红枣期货上市之后,我觉得这个产业未来可能会逐步发生变化,既然上期货了,肯定是要有不一样的变化: 第一,基差交易定价。新疆产区的果业集团对下游的贸易商和期现商采取基差交易,对于期现商来说,他们轻车熟路,无非是多做一个品种而已,只是对于传统贸易商来说,他们需要尽快接触和学习期货,不然有可能以后就被市场淘汰了。 第二,货权向上游集中。如果产业的果业集团们想推动基差交易,那么他一定要有大量的货权在手,你们都得从我这里拿货,按照基差交易操作,这样新疆内部的政策倾斜可能是枣农的货权优先定量供给新疆本地的收购企业,可能只给其他贸易商留很小的量,产业以外的收购量被缩小了,同时又有期现商介入,这会导致沧州贸易商未来拿货量可能越来越少了。 第三,加工厂转移至产区。目前崔尔庄加工了全国70%的红枣,但问题是期货上市后,交割库主要在产区,产区加工企业能力薄弱,如果果业集团想大量套保,并且保障有满足交割质量的交割品生产,就需要当地加工产能和水平上来,这样我就负责大量收购红枣,我可以盘面做套保,我还可以和下面的贸易商期现商做基差交易,同时我还可以让新疆当地加工厂加工成标准仓单,还可以卖仓单,同时加工厂的转移会带动新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只是这对崔尔庄那边不是很有利。 第四,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增加。期货公司无非就是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公司业务,经纪业务靠散户没戏,很多期货公司靠拉散户返佣,这种公司没有投研服务能力,散户死的很快,公司业务很难有大发展;投资咨询业务更不赚钱了,不提了;资产管理业务还是有可能赚钱的,期货公司做自营产品,让买方购买,但问题是,好像市场上更喜欢买私募,而不是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还有的换个玩法,自己找钱,做MOM本质上还是做规模为主;当然最大有可为的是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只是绝大多数中后部的期货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投研水平太差了,还是靠原始的拉人头的经纪业务存活。 通过红枣主力合约的持仓来看,物产中大、华融融达、永安期货、国泰君安这些期货公司在这方面可能有不错的增量收益。一般情况下,年底了,很多企业资金非常紧张,都很缺钱,但是期货公司还可以提供代持的业务,期货公司替产业客户代持,约定期间,代持期间盈亏为产业客户所有,与期货公司无关,到期后产业客户按照约定支付固定的收益给期货公司,相当于为产业客户年底回笼了资金,同时占用了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的一段时间的资金并支付一定的利息成本。 红枣产业未来可能的变化 当然,我也是瞎猜的,我也不知道红枣这个品种上市的时候交易所是怎么想的,据说是某业集团某主任参与设计的,我只是根据棉花这个品种的情况进行推测的。棉花期货上市之后,也是定价权逐步向产区转移,交割库基本上都在产区,便于产区企业进行交割,然后棉花就一直熊了多少年,被压得起不来,棉花和橡胶成为多年以来期货市场的两只白熊,内地棉花种的也越来越少,基本都向新疆转移了。我觉得红枣极有可能走棉花这样的过程,但是需要时间。 4 争议之中无赢家 一个充满争议的品种,一波又一波充满争议的行情,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呢?在分析赢家输家之前,我先讲几个小故事吧。 微博上有四个人是红枣的空头,两个女的两个男的,一个女可能是沧州的贸易商,在上涨过程中一路看空,不知道有没有做空;另一个女的是期神,神是深井冰的神。两个男的都是大V,其中一个在之前上涨的那波行情中爆亏,据说已经爆仓了,几乎砍仓在最高点,最多的时候开了几千手,关键还是别人的资金;另一个是写举报信的鼻祖,在交易所打压,盘面下跌的时候,顺势赚了些。 当然,最惨的是我的一些朋友,他们为了做好红枣这个品种,在外调研长达2个月,新疆那里去了好几次,转了好几个地区,还有去沧州的,还有去如意坊的,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认为自己掌握了信息优势,可以从期货中赚一大笔钱。 结果无一例外,都亏的非常惨,倒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赚过,恰恰相反,而是赚到过好多次,做了好多次过山车,最终大亏了。大亏的原因在于坚信自己调研的结果,而不尊重盘面。但实际上,盘面立足于基本面,同时又高于基本面。虽然,这种通过调研了解情况,然后交易品种,容易让你重仓抓到大行情,然后爆赚,但是也会有你不知道的各种其他因素影响。所以基本面分析是用来赚大钱的,但技术分析是用来保命的,一定要客观尊重盘面。 我不知道如何去安慰那些付出了那么多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的朋友,有的朋友每年都去调研,赚钱之后还会捐好多钱,但是今年一个红枣把她过去三年赚的钱都亏回去了,有时候成也调研,败也调研。过去你成功的原因,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你失败的原因。所以,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首先要认清楚它的运营规律和本质,其次不依靠固定的经验,而是随机应变。 在这波上涨过程中,很多空头和大V成了输家,他们心里很不服;在这波下跌过程中,很多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去调研的多头成了输家,他们心理很憋屈。我既有很多多头朋友,也有很多空头朋友,他们都亏钱了,从财务角度来讲,他们多空双方都是输家。 交易所是赢家吗?并不是!交易所也输了,虽然郑商所从财务上并没有损失,但是它输掉了信誉,因为这波行情之后,已经有好多朋友已经决定终生不碰郑商所的品种了。因为他们实在想不明白,郑商所为什么会对红枣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品种采取了历史罕见甚至是从未有过的手段进行打压。 比如,动力煤这种涉及到民生的品种,郑商所只是提保,并没有采取像红枣那样的限仓手段,600-300-100-4/20,很多人做了一辈子期货,从来没见过单独为一个品种设计这样的开仓限制,而且还临时出一个文件。菜粕逼仓没人管,苹果那种典型的割韭菜品种,也都没人管。 表面上来看,那些套保的企业最终赢了,因为他们前期套保的仓单都是老枣原料枣,仓单成本极低,但是以较高的价格最终进行交割了。然后新枣收购之后,货权集中在他们自己手里,现在主动权掌握在这些企业手里了,可以拉高继续套保,也可以控货拉涨进行逼仓,更加有意思的是,之前这帮企业在做卖出套保的 时候,交易所批了大量的卖出套保额度,不批买入套保额度,这样多头最终不得不平仓离场,价格跌下去,空头的货也不用交割了,现在价格跌下去了,12和01交割完了,交易所又开始为这些手持货权的企业批买入套保额度。 但实际上,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满盘皆输的结果,没有赢家。空头前期做空亏了钱,怒骂果业和交易所无能;多头后期做多亏了钱,怒骂果业和交易所无赖。交易所输掉了信誉,果业可能会输掉设计红枣上市最初的目的。最终如果这是一个满盘皆输的局面的话,那么红枣就会变成一个僵尸品种,没人玩了,那么红枣就没有办法完成最初上市的目的,这个可能也不是交易所和产业想要看到的结果。 5 红枣未来怎么看 按照传统的情况来看,红枣消费旺季在春节前后,春节之前不涨,春节之后一般会涨。今年的春节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市场还是比较清淡,春节之前并没有怎么涨,其实我对这波下跌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很多时候农产品的高价就是出现在收获季节,收购价最高价出来之后,供应端整体都是充足的,需求端暂时不确定,而绝对价格又高,所以很多时候,从现货和期货的角度来看,第一个价格高低就是出现在时收货价的抢收价高点出现的时候。 然后供应充足,需求要么不确定,要么没启动,现货和期货就逐步开始下跌的,因为到抢收高价出现之后,整个供应端的大逻辑,就暂时告一段落了。需求端就需要另说,谁也不确定今年是什么情况,所以盘面回落一些,我个人觉得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可能多头不能够接受的是盘面回落的方式是在交易所这种史无前例的打压之下造成的,这个可能是有些亏钱了的多头无法接受的事实。 既然,需求节前没有如期兑现,那么节后应该给予一定的需求预期,这东西不可能平白无故就完全没需求了,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我觉得节后可能会有一波需求预期带来的反弹。 红枣节后的一波反弹 从CJ05合约的价格季节性来看,确实也有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在1月底2月初到3月初,CJ05合约都走出一波小的反弹,可能也是节后现货需求带动的。 既然,供应端减产40%+,节后需求启动,为什么只看反弹,不看反转呢?主要是因为交易所没有放开持仓限制,没有大量投机资金进来,这个盘面是不太容易推高的。但如果交易所这个时候放开持仓,那又说不过去了,如果说当时为了帮助产业打压投机多头采取了严格的限仓措施,到了产业解套货权在手,再去放开持仓,让价格飞上天,那我觉得交易所就说不清了,你究竟是为产业服务的,还是为具体的企业服务的。所以,我觉得它可能就是一个反弹。 但如果你问我要不要去做?我的答案很简单:红枣这个品种,里面鬼多,坚决不碰!原因很简单,各种事物都是有自己的规律,宇宙有宇宙的规律,经济有经济的规律,还有人际交往、学习、赚钱、期货,都有自己的规律。大多数人只看见表面的现象,随波逐流,反复在一件事情上栽坑,但我们需要去懂得研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样做事的成功率就大。红枣这个品种,既然认清了就不做它了,做自己能够理解的品种! 6 熔断思维法 我并不认为自己很懂期货,比我懂期货的人多了去了;我也并不认为自己做期货很成功,做期货比我成功的人更多了去了。但我认为自己一直在不断成长,成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与我的一个习惯有关,就是熔断思维。 比如,当我在看书的时候或者听别人交流的时候,看到或者听到某一个词、理念、方法等,给我一个很大的触动,我就会停下来,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这个东西会触动到我呢?是不是我过去的生活中哪些方面经历了类似的感觉或者情况?又或者是这个东西给了我某个启发,解开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以后我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能够去运用这个东西?因为无论是看还是听,本质上都是输入,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不然,你看再多,听再多,都没什么卵用。 我自己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但我发现生活中很多人很奇怪,不仅仅是做期货的人奇怪,但是做期货的人和那些人的奇怪点都一样。 比如,他们做事情的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或者效果,那么他们选择一再重复这个老方法,也同样不能达到目的,错误的方法重复千万遍还是错误的方法。一件事情,如果我用同一种方法尝试了100遍,都是相同的结果,如果我再期待第101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那我觉得我可能是脑子不正常。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一种侥幸心理吧,如果一件事情你试了一两次不成功,你还会用老方法不断地尝试下去,心理暗暗侥幸期盼有一天可能会成功。但是,就我个人自己的人生经验结果告诉我,错误的方法永远不会给我想要的结果。一旦发现之前的方法没有效果,我需要的是立刻去思考或学习一个新的方法和技能。 很多人,无论是期货也好,还是做事情也罢,他有一个目标,然后他自己不知道是从别人那里听了一个方法,还是自己随便想了一个方法,然后尝试好多好多遍,依然离他的目标相距甚远,他并没有意识到可能他的方法是错误的,而是不断拿着美好的目标结果来激励自己,然后继续一千次一万次重复错误的方法。 我觉得目前确定之后,就是不断尝试换方法的过程,知道你找到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断地给你正反馈,让你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那你可以去重复这种方法,当然,也需要小心路径依赖,因为过去成功的原因未来可能成为你失败的原因,所以你既要有过去成功的经验方法,又不能完全不变死按那个方法去做,适当地去学会随机应变即可。相反,如果这种方法不能给你提供正反馈,反而不断给你提供负反馈,那你一定要听下来,去思考和尝试新的方法。 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做某些事情都注定无法成功,原因很简单:错误的方法重复千万遍还是错误的,不可能成功,做期货也一样!我不是说我做期货的方法就是对的,我只能说,目前流行的很多做期货的方法都是不对的,至于什么是对的,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去寻找,你一定能找到适合你的最好方法,然后才有可能在期货市场里成功,否则一辈子都不可能赢的。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