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双碳”对纺服行业的影响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02-21 09:19:54 来源:东证期货 作者:方慧玲

1

绿色低碳将改变全球贸易环境及竞争格局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关注,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碳中和目标,目前80%的经济体承诺碳中和,国际企业也纷纷制定碳中和或气候中性或净零排放的战略和政策,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发展大趋势。而中国方面,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借低碳经济之名而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也令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迫使中国出口企业不得不加快转型。2021年7月,欧盟提出了一揽子环保提案,对碳关税制度实施有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提案内容,欧盟计划从2023年起实施碳关税,于2026年起正式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届时欧盟将对从碳排放宽松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额外加征碳关税。此外,目前,欧美日韩等国家相继实施碳标签制度,碳标签是一种环境标识,即:把贸易商品在生命周期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碳足迹)用量化指数标识出来,以标签形式告知消费者此贸易品的碳排放量。碳标签一旦普遍实施,可能被发达经济体用来设置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国际出口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如纺服产业里,有BCI认证,也有OKEO、GRS、RWS、有机棉等认证,若不能为那些国外品牌提供这其中的某些证书,我国出口的货物就不被接受,从而大大加大国内纺织品出口的难度。可见,不光是碳关税实施带来的出口成本提高,进而将大大削弱国内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同时碳标签及那些正在实施的各种认证带来的贸易壁垒将直接令中低端高碳产品出口受阻,我国纺织业以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为主,行业整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若不加快转型升级,未来行业将受到较大压力。


全球减排问题影响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运营,而是将令全球商业环境与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革,产业供应链及贸易流或都将受到影响。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挑战和压力,但若能在高压之下完成转型升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将得以大幅提升,因此这既是压力,更是机遇。


2

“双碳”影响下,国内纺织业面临减排压力较大


中国是全球纺织服装最大的生产基地,国内纺织服装产品近一半被用于出口,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占到全球纺服出口比重的30%-40%,其中欧盟、美国、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制品三大出口地区,2020年占比分别为22.09%、21.62%、8.88%。国内纺服行业体量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纺织行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织布工序,对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直接能源资源依赖性高,其中能源消耗以电力为主,约占80%,2018年纺织业能 耗总量为 1.056 7×108 t标准煤 ,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 1.1%;排放以上浆和染纱工序产生的废污染液为主。


国内纺织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市场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较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行业处于技术含量偏低、能耗消费高的产业发展状态。2019年,我国纺织业小型企业共1.58万家,约占纺织行业企业数量的87.8%, 但营收仅占全行业总产出的45.8%, 能耗却占行业总能耗一半以上。行业整体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高端产品占比量还不大,目前国内废旧纺织品回收率不足10%。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环保意识缺乏。


国内已定下了明确的“双碳”战略目标——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十四五” (2021-2025年)成为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而国内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其中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中国纺织工业能耗约占中国工业总能耗的4%左右, 纺织工业水耗约占中国工业总水耗的8. 6%, 而废水的排放量约占中国工业总废水排放量的9. 9%。“双碳”目标下,国内纺织业面临减排压力较大。


在2021年7月发布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十四五”发展目标中,要求绿色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十四五”末,纺织行业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3.5%和18%,印染行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绿色纤维(包括生物基、循环再利用和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循环再利用纤维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15%。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紧迫,绿色低碳经济趋势下,国内纺织业结构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新型生产技术,不断改良生产工艺设备,在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倒逼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靠近,才能突破重围、立于不败之地。


3

纺织企业应对措施


(1)从原材料、研发、制造、产品、销售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加强对低碳环保原料(天然纤维和再生环保纤维技术)的开发利用;注重整个生产流程的低碳绿色化改造,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新技术、新工艺,调整能源使用结构,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等。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


(2)加强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也可以减少碳排放。例如合理排单可以减少设备的空转,从而减少电力的间接碳排放。


(3)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纺服产业链较长,整个过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而生产过程又包括纺纱、编织、缝制、前处理、印染、后整理等多项工序,产业需要上、中、下游多家企业协作共同完成,同时还涉及到各环节的各层贸易商,流程运作的时间长,中间各环节势必累积的原料库存、产品库存都不少。而纺服产业作为时尚产业,流行趋势变化较快,若不能快速调整应对,势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有利于纺织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利于生产营销环节上的节能提效、减少库存浪费。1、企业通过获取大数据,分析服装的潮流趋势,根据消费者需求精准生产;2、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塑,同所在国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与当地企业协同分工、紧密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转移与协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3、通过数字化体系和智能化生产,能够促进生产管理中的精益求精,提高产品良品率,提高企业内多部门的协同工作和效率。


(4)积极创新,推动研发自主品牌和设计模型,通过品牌建设开拓自身的品牌市场,扩大利润空间。目前国内纺服企业主要以加工型企业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在产品生产加工环节赚取微薄利润,而该环节污染、排放量较大,反观产业链上端的品牌设计及营销等环节,却几乎没有碳排放,因此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通过不同的产品设计与创新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仅有利于减排,还将有利于增加产业话语权及扩展利润空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注重产品的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量庞大, 然而在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上还是比较薄弱,还处于初级阶段,废旧纺织品的售出量和回收再利用率仍然很低。推进废旧纺织品的回收综合再利用是符合生态、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要求的必经之路。


(6)建立和推广自己的低碳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抢夺低碳准则方面的话语权。


4

减排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策略


为了加快经济向低碳绿色转型升级,国内碳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全国碳市场由配额市场(强制市场)和CCER市场(自愿市场)组成,采用“双城”模式:交易中心设置在上海,碳配额登记中心设置在武汉。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运行尚处于初期阶段,交易主体不多,目前只有2000多家电力企业,交易市场还不太成熟,成交活跃度尚远不及欧盟碳市场,未来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空间巨大。未来随着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我国碳交易体系将更加完善。待现货交易逐渐成熟后,碳期货产品也将应运而生。


在促进碳减排的时代中,在碳交易市场运行下,碳排放权已经具有一定财产属性。排放企业对碳资产管理得当,可以帮助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排放企业碳资产管理策略:


(1)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来进行碳交易。比如,通过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的销售获利。若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配额为1万吨,经过技术改造,碳排放减少为8000吨,则多余的2000吨,可以在碳市场上出售来获取收益。而若企业要扩大生产,原定的碳排放配额不够用,则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购买。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策略是何时买,何时卖,企业获得利润最大。这需要企业对碳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比如评估碳排放情况,根据配额盈缺预测及对碳产品价格的判断,对交易市场进行把握。


(2)根据企业减排成本与碳排放权价格比较,碳价低与自身减排成本时,进行购买;高于自身减排成本时,通过企业减排技术自减。


(3)企业间减排合作:减排技术落后的企业学习先进企业,从而获得先进减排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作为交换,减排技术先进企业则可以获得落后企业的碳减排量,即通过技术换碳资产。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联合减排来进行合作。


(4)关注CCER与碳配额的价差关系(有无倒挂)、地区流动性差异、地区配额是否有缺口等情况,选择相应差异化的策略。根据试点碳市场交易分析,CCER价格主要受各试点配额价格的影响,但总体上低于配额价格。企业可以建立配额/抵消额管理体系,选择时机在市场中储备一定的CCER减排量,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


(5)国内将积极发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届时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或者买个保险以防止排放量过高用以对冲。或者与银行合作,并引入保险公司风险对冲机制,达成“碳配额+质押+保险”合作,实现碳排放配额质押叠加保证保险融资业务。


(6)间接投资碳资产:比如投资碳交易相关资产、碳基金,或者自行设立碳基金等


5

绿色低碳经济变革下,纺服行业发展情况展望


(1)产品贸易结构改变,高能耗、 高污染、 高排放的商品交易将逐步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低碳经济” 的“三低”(低能耗、 低排放、 低污染) 商品交易将逐步增加,即国内中低端高碳工业品的出口将受到较大制约。


(2)将加剧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不平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由于工业技术发展较早,大多已经实现碳达峰,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有低碳体系,而发展中国家还处于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气候问题带来的绿色低碳经济趋势下,将加剧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将更为被动,国内加快低碳转型升级也是积极竞争国际话语权。


(3)在国内环保政策趋严、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国外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的双重压力下,国内纺织产业部分产能向周边越南、 缅甸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将持续。


(4)提升纺织产业生产经营成本。绿色低碳原料的研发、相关设备和工艺的改进、绿色低碳准入认证等都将增加企业成本,在转型期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带来经营风险。


(5)将加大对落后产能淘汰,纺织企业将继续整合,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企业规模化程度将上升,产业被迫技术升级,将逐步向低碳化方向发展,产品逐步中高端化。


(6)节能环保、数字化监控及智能化的中高端纺织机械设备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