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以来,由于1月信贷数据引发宽信用预期升温;美国通胀持续高涨使得美联储紧缩预期持续升温,中美利差持续压缩;春节前降息利好兑现后货币政策暂时处于观望期等因素影响,国债期货高位回落近1.5元。后期看,人民币延续强势,中美利差持续收窄对国内债市影响有限。俄乌地缘局势升温叠加权益市场波动加大,避险情绪升温。央行超量续作MLF印证货币政策并未转向,而且有可能继续加码。上半年经济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当前通胀形势利于政策继续发力,降准、降息依旧值得期待。一季度数据出炉前,预计债市将继续上行。 降准、降息值得期待 通胀形势利于政策继续发力,降准、降息值得期待。2022年1月CPI超预期回落,主要与终端需求疲弱、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跌有关。但后续看,考虑到2月春节的节日效应对农产品、交通工具使用价格等CPI分项仍有一定支撑,叠加原油价格大幅上调,2月CPI同比或转为上行。全年看,伴随年中附近生猪产能出清,下半年猪价对CPI的影响或从拖累转向拉动,结合能繁母猪存栏量等领先指标,预计猪价于年中附近回暖。全球疫情防控放开,原油供给弹性受限,叠加地缘局势因素,油价或维持高位。整体看,全年CPI或延续温和抬升势头,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猪油共振”局面,进而导致部分时点出现一定通胀压力。1月PPI同比增速下行,主要与高基数背景下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节前工地提前放假、建筑业需求偏弱有关。 随着煤炭增产保供的推进,煤炭价格继续回落,并带动相关工业品价格下行,预计PPI同比增速将继续下降。而居民收入增速低迷背景下,价格向消费端传递较慢,叠加疫情影响,核心通胀将继续保持弱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市场对稳增长政策预期较多,工业品期货价格明显上涨,不过目前政策层面更多是财政支出提前,整体财政扩张力度有限,短期难以支撑经济明显企稳。且目前房地产政策放松力度有限,商品房销售仍在加速回落,预计将继续拖累经济,结合出口对经济难有更多增量贡献,而局部疫情继续抑制消费和服务业,预计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因此,货币政策可能加大放松力度,预计央行或有更多降准、降息操作。本周央行再度超量续作MLF,印证货币政策并未转向,反而有继续加码的可能。 整体看,通胀格局呈现“PPI环比弱势、CPI疲软”格局。另外,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2%,与上个月持平,表明在短期疫情冲击叠加中期地产走弱等压力下,国内整体内需依旧不强。 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无超预期鹰派信号 去年12月FOMC纪要传递出有关加速缩表的信号,但1月FOMC纪要并未进一步明确紧缩的具体路径。纪要中关于货币政策前景的内容并未超出1月FOMC会议后美联储与市场沟通的范畴,无更多证据表明3月将加息50个基点。针对Taper进度,大多数与会者倾向于3月结束。针对加息,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如果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加息速度可能快于2015年的加息周期。针对缩表,一些与会者表示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表是合适的,1月会议没有就缩表的具体细节作出决定,但与会者同意在即将举行的会议上继续讨论。议息会议纪要发布后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幅度的预期下降。近期圣路易斯联储行长的鹰派表态带来市场对3月FOMC会议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大幅升温,而1月会议纪要中相对温和的表态则缓和了加息“恐慌”,纪要发布后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幅度预期由加息41个基点降至37个基点。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加速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加速,整体符合计划。2月14日,财政部公布1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披露已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78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80亿元(首次公开披露),专项债务限额14600亿元。2月18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的要求,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债券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从地方债实际发行与发行计划看,2月21日当周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2426亿元,其中一般债485亿元,专项债1941亿元,发行节奏加快;2月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含已公布未发行)3701亿元,其中一般债650亿元,专项债3051亿元。截至2月20日,从23个省市区已披露的Q1地方债发行计划看,1—3月新增专项债分别计划发行3919亿元(实际发行4844亿元)、3186亿元(已知发行3051亿元)、2427亿元,已知新增专项债发行占提前下达限额的54%。整体看,2月下旬地方债发行如期加速,基本符合计划。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