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券商投行在注册制改革中获得了发展新机遇。今年以来,券商已有49.6亿元IPO承销保荐收入“入袋”,同比增长60.83%。 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投行业务暴露出项目遴选不审慎、核查把关不严格等诸多问题,券商投行业务也迎来了强监管,保荐机构“看门人”责任进一步被压严、压实。 注册制改革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全面实行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改革措施为券商带来诸多结构性机遇。中证协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公司共服务481家企业完成境内首发上市,融资金额达到5351.46亿元,同比增长13.87%;服务527家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融资金额达到9575.93亿元,同比增长8.1%;承销债券1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3%。 整体来看,证券行业2021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699.83亿元,同比增长4.12%。不过,虽然投行业务净收入实现了增长,但增速却不及融资规模。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2021年,投行业务主要影响因素是债券业务的政策影响。首先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三条红线’,房企融资大幅收缩,地产债在审批层面一度处于停摆状态。其次则是对城投融资的严监管,2021年上半年,根据地区债务水平实施不同的审核标准。红色区城投只能够借新还旧,无法获得新增债券融资。在审批收紧的大环境下,总体上,2021年信用债净融资较2020年有明显下降,导致投行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份,净融资额数据显著回升,投行业务有望受宽松政策带动。”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49只新股上市发行(按上市日期,下同),募资总规模为1298.87亿元,同比增长160.91%,23家首发主承销商参与承销保荐,共计获得49.6亿元承销保荐收入,同比增长60.83%。 今年以来,从首发承销家数来看,中信证券助力A股IPO家数为12家,海通证券为9家,中信建投为6家。首发承销及保荐费用方面,海通证券以9.73亿元的IPO承销保荐收入暂居榜首。中信证券紧随其后,为9.26亿元。中金公司以5.49亿元位列第三。 投行监管力度再升级 在投行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升级。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2年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中强调,当前资本市场正处于发展关键期,促进机构功能发挥、加强行业风险防控是机构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以深化投资端改革为抓手,以改进风险管理为重点,持之以恒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证券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东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玮,“会议重点其实是在释放严监管的信号,对未来IPO项目从投行介入到辅导,再到上市和上市后持续督导进行全流程管理,净化IPO上市环境,降低各类违规行为发生。” 刘嘉玮还表示,“全面注册制预期推动下的投行业务‘井喷’将成为证券板块中长期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机会。项目供给一定程度上超过投行的承载能力,有望推动券商定价能力提升。” 的确,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促使券商执业专业度随之逐步提高;在券商内控水平和投行业务执业质量总体有所提升的同时,项目遴选不审慎、核查把关不严格、内部控制不完善、“带病申报”“一查就撤”等成为监管重点关注问题。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向多家券商及保荐代表人出具警示函,更是对个别保荐代表人采取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6个月措施的决定。据记者观察,上述投行业务违规信息中,主要涉及首发上市未勤勉尽责履行相关职责,重大资产购买项目、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尽职调查不充分等。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仅是审核重点、方式和分工的优化,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发行人质量、发行价格与节奏市场化约束机制。因此保荐机构的履职尽责能力成为注册制改革配套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政策方面,1月28日,为进一步推动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出,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高质量撰写与编制招股说明。同时,进一步厘清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在招股说明书撰写与编制中的职责边界。 近日,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上海市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方案》正式印发,此举着眼为科创板注册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将适时针对科创板注册制中各类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投行业务领域开展重点执法。 陈雳表示,“注册制改革提高了IPO发行数量,直接融资占比也有所增加。在这一背景下,保荐机构的履职尽责能力实际上成为注册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保荐机构应积极与证监会、行业协会等进行沟通,持续完善工作流程的建设,注重合规、透明。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如信息披露等更加审慎,如有必要增加复核环节,从而保障投资人的知情权。”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