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国内制造业PMI保持在50上方的温和乐观态势。而物价方面国内表现较为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明显小于国际水平。预计2022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可能保持平稳,而二季度开始,国内国际经济情况可能企稳反弹。 2月底至3月,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初步经济数据超预期,欧洲经济整体平稳。美联储加息预期和俄罗斯地缘政治因素成为扰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其中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影响较大,而对铜影响较小。 后市主线逻辑仍然是美联储3月中旬议息会议会加息25或是50BP,预计3月15日会议结果公布后,铜价才会有明确的趋势形成,加息后上行的概率偏高。预计3月15日中国1-2月经济数据公布和17日凌晨美联储加息确定之后,铜价可能开始进入旺季,预计3月下旬至4月铜价整体走势偏强,有望再创新高。沪铜上方压力80000,下方支撑72000. 一、 行情回顾 2021年6月至10月铜价一直在趋势线附近运行。8月下旬沪铜一度跌穿中期上行趋势线,10月冲高回落再度回到中期趋势线附近。2021年10月底至今,铜价延续7万点附近区间震荡走势。但在近期国际能源价格大涨和高通胀刺激之下,伦铜开始逐渐走出重心缓步上移的震荡上行格局,并创出新高,考虑到4月传统旺季到来,中期铜价小幅乐观。 目前市场已经广泛接受美联储将在3月开始加息的消息,逐步情绪好转。春节后宏观基本面和供需情况整体并无明显变化,主要受到俄罗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铜价小幅上行。进入3月以后,能源价格暴涨和运输不畅带来的乐观情绪传导至金属,有色金属全面开始走强。但需注意的是,目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小幅正面影响,对欧洲经济负面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有色金属消耗。后市主线逻辑仍然是美联储3月中旬议息会议会加息25或是50BP,预计3月15日会议结果公布后,铜价才会有明确的趋势形成,加息后上行的概率偏高。预计3月15日中国1-2月经济数据公布和17日凌晨美联储加息确定之后,铜价可能开始进入旺季,预计3月下旬至4月铜价整体走势偏强,有望再创新高。沪铜上方压力80000,下方支撑72000。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及基本面因素中性小幅乐观 2021年国内铜产量延续高位,前4个月同比2021年产量大幅上升15.3%,再创历史新高。5月开始国内铜产量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10月限电影响国内铜产量小幅下降,10月能源问题缓解后国内铜产量小幅上升,但较去年同期仍显不足。2021年全年国内铜产量累计同比上升缩窄至7.4%。国内现货端铜供应存在一定的压力,小幅利好铜价。 相对于2019年,2021年全年国内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12.5%,房地产销售面积上升4.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上升11.7%,四季度国内房地产行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景气度下降。另一方面,中国恒大债务问题基本确定走向资产重整,官方定性个体案例可以接受,不影响国内房地产行业整体走向。考虑到公租房和基建投资逐步发力,在全面降准和定向降息的支撑下,预计房地产行业将在中期维持稳定走势。 2022年一季度国内制造业PMI延续反弹势头,1月官方制造业PMI小幅下降至50.1,财新制造业PMI下降至49.1。2月官方制造业PMI小幅上升至50.2,财新制造业PMI反弹至50.4,均表现出积极走势。在欧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出口拉动国内制造业情况持续回暖,一季度国内制造业稳定运行。 2021年全年国内汽车产量明显上升,同比2020年上升4.8%,较19年同期约上升3.3%。国内汽车行业整体情况小幅乐观。考虑到四季度国内汽车产量明显放量,与往年情况相当。预计22年国内汽车行业延续新能源汽车大幅上升,整体较为稳定的现状。但1-2月按照惯例不会公布数据,汽车行业对有色金属基本面影响有限。 2022年1月国内进入淡季至今,国内外铜库存出现明显分化,伦铜库存小幅下降,而沪铜库存和保税区库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在春节因素的影响下,国内铜需求明显不及国外,目前节后复工仍未全面展开。国内外整体铜供需大体平稳,旺季将至,预计国内铜需求会逐步回暖。 2021年12月底铜现货回到平水附近,表明随着国内市场逐步进入淡季,现货需求转弱。而2022年1-2月国内现货升水再度小幅上升,但随着铜价快速上涨,现货回到平水附近。春节前后和旺季到来之前存在备货行情,但目前并不明显,现货端情绪小幅好转但不明显。 2、国家政策托底,国内经济稳定运行 中国1-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月率投资同比4.9%,预期4.8%,1-11月为5.2%。中国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12.5%,预期12.7%,1-11月为13.7%。中国1-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 9.6%,预期9.7%,1-11月为10.1%。2021年,发电量比上年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02亿元,比上年增长4.4%;比2019年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5.7%。 工信部:中国制造业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2月官方制造业PMI 50.2,预期49.8,前值50.1。中国2月官方非制造业PMI 51.6,预期50.7,前值51.1。中国2月官方综合PMI 51.2,前值51.0。中国2月财新制造业PMI 50.4,预期49.1,前值49.1。 中国2月CPI同比上涨0.9%,预期0.9%,前值0.9%;中国2月PPI同比上涨8.8%,预期8.6%,前值9.1%。中国1-2月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16.3%,预估为14.0%。中国1-2月份以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15.5%,预估为17.0%。 受到国外疫情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出现持续回暖迹象,一季度国内制造业PMI保持在50上方的温和乐观态势。而物价方面国内也表现较为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明显小于国际水平。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将进一步拉动国内出口(包括新能源相关产品等),以及国内能源价格可能较国际价格更为稳定。我们预计2022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可能保持平稳,而二季度开始,国内国际经济情况可能企稳反弹。与此相应,有色金属价格一季度可能保持稳定,而3月15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可能在4月至5月初的传统旺季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3、疫情影响逐步减退,宏观因素主导市场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67.8万人,创2021年7月来最大增幅。现在的就业总人数仅比2020年2月创下的历史新高少210万。按照2月份的就业增长速度,这一差距将在三个月内消除。美国2月失业率录得3.8%,为2020年2月来新低。美国2月ISM制造业指数 58.6,预期 58,前值 57.6。美国1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6.1%,预期6%,前值5.8%。美国2月19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 23.2万人,预期 23.5万人,前值 24.8万人。 欧元区四季度GDP同比终值 4.6%,预期 4.6%,初值 4.6%。欧元区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报58.2,初步数据为58.4。欧元区2月份经济信心指数报114.0;预期为113.1。欧元区2月工业景气指数报14,预期14.1,前值13.9。 由于疫情和假期因素,2022年1-2月欧美经济数据仍然承压。2022年1月初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部分官员考虑提前加息,以及提及缩表,市场情绪受到较大压力。美联储3月份加息概率是25BP和50BP各五成左右,对市场情绪影响降低。2月底至3月,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初步经济数据超预期,欧洲经济整体平稳。美联储加息预期和俄罗斯地缘政治因素成为扰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其中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影响较大,而对铜影响较小。2月-3月中旬,受到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的压力,预计市场不会过早做出方向性选择,铜价大概率延续当前7万点附近震荡走势,3月美联储加息后铜价可能进入旺季走势,开始转强。 三、 后市展望 受到国外疫情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出现持续回暖迹象,一季度国内制造业PMI保持在50上方的温和乐观态势。而物价方面国内也表现较为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明显小于国际水平。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将进一步拉动国内出口(包括新能源相关产品等),以及国内能源价格可能较国际价格更为稳定。我们预计2022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可能保持平稳,而二季度开始,国内国际经济情况可能企稳反弹。与此相应,有色金属价格一季度可能保持稳定,而3月15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可能在4月至5月初的传统旺季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由于疫情和假期因素,2022年1-2月欧美经济数据仍然承压。2022年1月初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部分官员考虑提前加息,以及提及缩表,市场情绪受到较大压力。美联储3月份加息概率是25BP和50BP各五成左右,对市场情绪影响降低。2月底至3月,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初步经济数据超预期,欧洲经济整体平稳。美联储加息预期和俄罗斯地缘政治因素成为扰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其中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影响较大,而对铜影响较小。2月-3月中旬,受到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的压力,预计市场不会过早做出方向性选择,铜价大概率延续当前7万点附近震荡走势,3月美联储加息后铜价可能进入旺季走势,开始转强。 目前市场已经广泛接受美联储将在3月开始加息的消息,逐步情绪好转。春节后宏观基本面和供需情况整体并无明显变化,主要受到俄罗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铜价小幅上行。进入3月以后,能源价格暴涨和运输不畅带来的乐观情绪传导至金属,有色金属全面开始走强。但需注意的是,目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小幅正面影响,对欧洲经济负面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有色金属消耗。后市主线逻辑仍然是美联储3月中旬议息会议会加息25或是50BP,预计3月15日会议结果公布后,铜价才会有明确的趋势形成,加息后上行的概率偏高。预计3月15日中国1-2月经济数据公布和17日凌晨美联储加息确定之后,铜价可能开始进入旺季,预计3月下旬至4月铜价整体走势偏强,有望再创新高。沪铜上方压力80000,下方支撑72000。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