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高盛疯狂炒作中国概念 中国金融体系何时自立?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6-17 09:07:26 来源:时代周报

高盛集团北京代表处的相关人士并未直接回应这些传闻,只是举例反驳:“双汇和雨润两家公司加起来在中国的肉类市场都不足以占据半壁江山,我们只是收购其中的部分股份,又怎么可能占据半壁江山?”

恶意规避中国法律?

“高盛在中国的高明之处在于,在重大问题上,它没有违反中国法律的规定。但是,高盛以种种手段,规避了中国法律,而且是恶意规避中国法律。”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投资系的李国平如是说。

“作为一家公司,我们很难平衡市场的规范和市场的期盼,因为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有人觉得只要符合商业契约就行,而有人觉得不仅要追求利益,还要有道德水准,所以很难去规范它。”高盛中国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管无奈地对记者说。

而高盛中国阴谋论的论战已经从对公司的攻击升级为爱国保卫战。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许明茵以及高盛中国的那名主管都曾遭遇人身攻击,人们称他们是刽子手、抢劫犯。

记者致电许明茵香港办公室,其助理称许明茵正在出差。对于记者的问题,其助理回应称:“高盛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只负责帮助客户寻找其需要的对方。”

而那名主管告诉记者自己被国人骂是常有之事:“常常有人骂我出卖国家利益,甚至更难听的词句。有时我确实难以接受。”

“我们对自己公司的看法,和普罗大众如何看待我们在市场中的角色和做法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高盛集团董事长布兰克芬5月7日公开回应记者,并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盛需要进行严格的反省”。

“高盛的出现,带给中国的是经验与教训,改变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思路,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交了大量的学费。”李德林向记者阐述了高盛进入中国的影响。

中国金融体系何时自立?

高盛高华的成立,打破了中金公司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业务的垄断,中金公司“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身份一去不复返,不得不低下头来倾听企业的要求。这就迫使中国证券业的老大真正开始重视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中金公司的进步也很快得到国际公认。

“在高盛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的改制上市与人民币汇率改革。”李国平向记者坦言高盛的出现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

在中国银行业改革上,高盛首先是在2001年,创造出“金砖四国”一词,描绘中国赶超美国的美好前景。但高盛同时提出,中国要实现赶超美国的美好前景,前提条件是中国必须进行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体制改革。同时,高盛与国外其他机构一起,大幅夸大中国国内银行的呆账比例,声称中国国内银行呆账比例达到50%,中国的国有银行实际上已经破产;如果不将国有银行私有化,中国将出现金融危机。高盛的这些做法,给中国银行业制造了极大压力,并最终促成了国有银行在2006年开始的改制上市进程。而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过程几乎就是复制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过程。

对于高盛以“金砖四国”、“北京共识”等炒作中国概念,李国平认为:“它让中国举国上下处于一种赶超美国的狂躁心态。”

高盛对中国金融体系带来深远的影响,国有银行改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企业对于金融专业和国际市场的认知,目前还在不断变化中,对于中国是好是坏,李国平说:“现在还很难下定论。”

“高盛的行为不存在'违规’,也不能说是道德问题,主要还是中国在金融专业主义面前还很幼稚。”供职于某外资投行上海办事处的丁炜对记者表示。

中国本土乃至全球视野内的金融游戏规则都还没有定型。当前各个玩家正在一边游戏一边制定规则,每个人提出的规则都必然偏向自己的利益。迷信游戏参与者能够如法官般公正只是一种幼稚。

高盛不是法官,它为中国提出的种种改革建议均有值得推敲之处。我们认可它的专业,但也认清它的专业为谁服务。高盛进入中国的16年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位老师面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么今后,中国金融体系又该何去何从?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首先需要自立门户,然后才能参与角逐。中国金融改革应当树立更多主权意识,在主权确定的前提下进行平等而深入的政策调整。

“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摆脱对外资机构马首是瞻的依附心理;在国内,则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惩治官僚腐败,引入专业的管理者,管理者的重组是改革政策能否专业执行的重要关键。”李德林建议。

责任编辑:刘健伟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