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和元生物、均普智能将登陆科创板,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401家,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超5600亿元,总市值近5万亿元。科创板已成为专业投资者交易为主的市场。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份,科创板的专业投资者交易占比接近90%,较2019年12月份(专业投资者交易占比70%)实现大幅提升。 “整体来看,科创板公司具备高成长、研发投入占比高、科创成色足的特点,并且随着更多公司上市,科创板公司的丰富度将进一步提升。”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设立两年多,科创板以多元化的上市条件、完善的再融资与并购重组服务体系、灵活的股权激励政策环境等,支持“硬科技”企业实现快速上市发展,注册制“试验田”效果卓著。 科技企业“借力”成长 去年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从年报和业绩快报来看,去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据统计,40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184.34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合计936.8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九成公司实现盈利,近七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55家公司净利润翻番,最大增幅为热景生物,增长超过18倍。 “无论是从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来看,科创板公司均取得了高速增长,体现出了非常好的成长性。”孙金钜表示。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3月21日,科创板公司中有29家企业“带U”,其中6家2021年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转正,有望“摘U”。 “这意味着科创板正助力科技企业加速发展,进入具备自身造血能力的良性发展循环之中。未盈利企业自身尚不具备造血能力,更多只能依靠外部融资发展。”孙金钜表示。 “未来,科创板公司‘摘U’将成为常态。”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经营业绩涉及对产业大势的判断以及内部管理、技术运用、激励惩罚等一系列措施,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未盈利企业很难获得融资,科创板为这些企业融资提供助力。另外,科创板公司上市后,将接受市场监督和检验,有助于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将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公司实现更加健康发展。 此外,科创板公司2022年开局良好,多家公司前两个月增收增利,业绩表现超预期。例如中芯国际,今年前两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2.2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9.1%;实现净利润3.0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94.9%。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高速增长,且盈利增幅明显高于营收增幅。 据统计,截至3月21日,14家科创板公司陆续披露前两个月的经营数据,提前锁定一季度业绩喜报。此外,9家公司披露一季报业绩预告,8家预喜。 “硬科技”特色鲜明 示范效应初步形成 科创板开市两年多来,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聚集和示范效应已初步形成。 据统计,上市的401家科创板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11家,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78%。118家公司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37家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合计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35%(14家企业重合)。 集聚效应的形成对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创新规模化起到示范作用。如集成电路产业链,科创板已形成涵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和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在内的全产业链格局,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9家,占据A股同行业公司的半壁江山。其中,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多家集成电路产业链公司在上市后启动了再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在疫情暴发及持续反复中,86家生物医药公司彰显硬科技底色,有力地支持了全球抗疫。此外,动力电池、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数量也逐年递增、融资规模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科创板的科技含量持续上升,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快速攀升,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科技实力凸显。”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行业“小巨人”不断涌现,通过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在行业内积极发挥“头雁效应”。 上市以后,科创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三季报显示,科创板公司合计研发投入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投入金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到13%,居A股各板块之首。 铁建重工于2021年6月份登陆科创板,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同比增长22.53%。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研制国产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锦绣号”、国产首台6m割幅青贮机等27项“国之重器”。 “公司登陆科创板后,有力地促进了公司业务开拓,生产经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铁建重工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募资的运用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现有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产品的性能和应用场景,不断推出迭代新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专业投资者持股占比超六成 107家公司获外资青睐 目前,科创板已成为专业投资者交易为主的市场,获得境内外投资者青睐。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份,科创板的专业投资者交易占比接近90%,持股达到64%,较2019年12月份(专业投资者交易占比70%)实现了大幅提升。 科创50ETF产品份额持续增长,大受市场欢迎。2022年初至2月底,科创50指数累计下跌8.45%,而境内相关4只科创50ETF份额不降反升,逆市增长50亿份达到324亿份,基金份额增幅达到18.09%。 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以来,二级市场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但投资者长期看好科创板发展前景的预期并未改变,在市场调整时不断通过指数基金加仓科创板,科创板ETF受到大量资金申购,份额逆市上升。 “科创板重点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大部分具有较强的科创能力,普遍掌握了核心技术,公司战略与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汪惠青表示。 此外,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发布以来,外资获入市科创板新通道,科创板吸引力进一步凸显,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地境外交易所发布科创板50指数ETF产品。截至2022年1月份,境外科创50指数相关产品已到达12只。 科创板股票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2021年第二季度,科创板公司首次被纳入MSCI、富时、标普三大指数样本,之后数量不断扩充,经过短短1年多的时间,科创板在上述三大指数纳入的公司数量分别为18家、36家与24家,合计38家、78家次,科创板正在迅速进入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篮子”。 国际指数机构的纳入,不仅引导外资流入科创板,也体现了科创板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持续提升,一方面,国际投资者踊跃参与科创板新股发行;另一方面,随着外资投资科创板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外资机构二级市场持股规模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38家外资机构参与了科创板一级市场的初步询价,4家国际投资机构参与6家科创板公司战略配售。截至2022年2月28日,外资通过二级市场持股市值457亿元。107家科创板公司获外资机构持股,占公司总数的27%。 “未来,在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科创板还需平衡好‘硬科技定位’与‘市场化选择’之间的关系,在细化审核标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科技属性定义的动态更新,以更强的包容性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汪惠青表示,此外,还需注意协调好与创业板、北交所等市场之间的关系,共同建立起层次分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有机联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