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棉价疯涨为哪般?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6-17 14:01:49 来源:德州市棉花协会

从2009年国庆节开始,特别是今年五一节过后,棉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上涨。6月初三级皮棉提货价已达17600元/吨,比春节前上涨17%,比去年9月份上涨34%,接近历史最高价位。如此高的棉价给下游的纺织、服装等行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棉价到底怎么了?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棉花价格持续走高

受2008年棉花价格低迷、农资价格较高、植棉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2009年全国棉花总产量比2008年减少10%左右,是2000年以来棉花产量的最大降幅。山东省德州市作为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植棉面积230万亩,比2008年下降19%,棉花总产更是减少37%。

去年9月新棉上市后,籽棉收购价格一路上扬,从9月初的6元/公斤上涨到12月底的7.30元/公斤以上,比2008年同期上涨了60%,超过了2003年度7.20元/公斤的历史最高价位。

今年春节以后,特别是五一节过后,棉花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籽棉收购价格最高达到8.30元/公斤,再创历史新高。5月底、6月初标准级皮棉售价与2004年历史最高价持平,达到17600元/吨,五一过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上涨1300元/吨,比去年9月份上涨34%。

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气候等因素影响,2009年度国内棉花减产,产需缺口较大。社会资源量少,造成棉价居高不下。二是自去年国庆节以来,国内纺织行业逐步回暖,尤其是春节过后,棉纱价格上涨较快,纺企用棉需求量增大,国内棉花供需缺口扩大。三是前期产棉大区新疆遭受雨雪霜冻灾害。四是近期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持续上涨。五是国际现货棉价持续走高。印度宣布自4月19日起暂停出口棉花,消息一出,引发全球棉价大涨。六是不排除社会游资进入棉市炒棉的可能性。

高棉价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如此高的棉价,是暂时性的还是将长期维持?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低棉价时代即将结束,今后棉价将会长期处于高价位状态,这是因为:

第一,近年来种棉比较收益降低,农民植棉积极性下降。因2008年棉价大幅下跌,2009年国内植棉面积下降,棉花总产减少,棉价迅速上涨。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虽然2009年度当地棉价创历史新高,但与种粮和种辣椒相比,种棉收益并不高。经测算,种棉比种粮食每亩少收入289元,比种辣椒每亩少收入3150元。

第二,种棉机械化作业率低、政府补贴少。据了解,近年来种粮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强度减轻,用工减少。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山东省每亩共计补贴82元;种棉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

第三,种棉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棉花整个生长期,除播种可实现机械化外,其他如生产管理、打药、摘拾等都需要人工完成,用工比较多。目前,德州市农村近80%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月收入一两千元,远比种棉挣钱多。

植棉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挣钱门路的多样化,使农民植棉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据调查,即使2009年度棉价创历史新高,2010年德州市植棉面积210万亩左右,仍比2009年降低10%以上,降至十年来最低点。

随着去年10月份纺织行业的复苏,就全国而言2010年度纺织用棉量只增不减,国内棉花产不足需,缺口较大。据分析预测,2010年9月新棉上市后,其收购价格不应低于7元/公斤。若低于7元,2011年植棉面积还会下降。

棉价低了植棉面积下降,面积下降又推高了棉价。据此分析,今后几年棉价将在高位运行。

纺企调结构迫在眉睫

棉价上涨的压力虽然可以向下游的纺织、服装行业转移,但也不同程度地压缩了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高棉价时代的到来,纺织企业今后的路并不好走。业内专家认为,纺织行业应该提倡“淘汰落后,减量升级”。一是向高支、多组份发展,增大非棉纤维以及生态环保纤维用量,减小对棉花的依赖。近年来,德州华源科技、德州恒丰纺织、陵县宝鼎纺织等企业加大了对天丝、莫代尔、牛奶纤维、竹纤维、玉米纤维等新型纤维以及羊绒、蚕丝等动物纤维的应用和产品开发,非棉纤维用量占比逐步提高,效益可观。其中:华源科技占72%、恒丰纺织占49%、宝鼎纺织占65%。二是引进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把纺织产业做大做强,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