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外铜价剧烈波动。笔者认为,铜市在供需面相对良好的支撑下,来自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造成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短期来看,尽管美国经济数据趋好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趋弱,但后市依然存在众多风险,铜价大幅波动的概率依然较大。 从今年年初以来的半年时间里,铜价显然以宽幅振荡的价格形态取代了去年的单边上涨行情。无论沪铜还是伦铜,在宽幅区间内剧烈振荡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操作风险。笔者认为,当前铜市在供需面相对良好的支撑下,来自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造成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尽管短时间内市场风险偏好情绪在超跌之后有所恢复,但后市依然存在众多风险,投资者不宜盲目乐观。 市场风险情绪暂时恢复 上周五,美国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5.5,高于市场预期的74.8,这提振了市场风险情绪,美国三大股市也出现了较大涨幅。尽管本周一穆迪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自A3连降四个级别至垃圾级Ba1后市场一度再现风险厌恶情绪,但因希腊问题此前由标普下调评级时已成为老生常谈的关注焦点,且市场普遍认为希腊当前收支平衡符合垃圾评级,因此,市场对此消息消化的速度很快,同时市场很快就重拾信心。另外,西班牙方面仍然没有出现向欧盟寻求援助的迹象,欧洲债务危机的集中影响暂时告一段落。上周五,中国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CPI同比上升3.1%,触及警戒红线,同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现回落,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至16.5%,国内经济状况出现滞涨局面,后期调控重点仍围绕管理通胀预期,但因当前地产政策仍未出尽,在提防政策叠加的负面效果之下,政府连续出台紧缩性政策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外,英国及欧洲央行继续维持宽松低利率政策,保持对经济的刺激措施,加之日本、澳大利亚公布强劲经济数据等,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的忧虑有所缓和,短时间内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恢复。 铜市消费状况保持良好 虽然受到终端消费行业建筑和汽车领域的需求可能放缓的影响,但在精炼铜下游加工行(601398,股吧)业的开工率保持高位的提振下,6月份全球铜显性库存的下降水平仍然有目共睹。从过去的5月份来看,国内铜杆线企业开工率达到了80%,铜冶炼企业开工率达到92.92%,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在83.3%,铜板带箔和铜管企业的开工率也都在80%左右的高位,同比环比皆有所上扬,企业在铜价明显回落后的订单情况反而纷纷有所增长,国内期市铜库存从4月底的峰值水平已经连续回落超过50%至4万吨左右。与此同时,从美国ISM制造业金属制品分项来看,新订单指数与库存指数的差距继续拉大,伦铜的注销仓单比率已经稳稳升至5%以上达一周时间,同时库存也连续两个月回落至46万吨水平。可见在前期宏观经济风险较大时,铜市供需面良好是底部支撑铜价的关键理由。值得注意的是,面临消费淡季即将来临,7、8月份铜市或逐渐失去来自基本面的良好支撑。 铜市资金面不温不火 从最新的CFTC持仓报告来看,COMEX期铜的非商业性净多头寸再次回落至1300手。反映基金对商品青睐程度的CFTC非商业头寸报告向来是一个长期性的验证指标,尤其是净多头寸反映了市场做多商品的热情程度,自4月中旬铜市净多头寸达到峰值至今,虽然期间有过反复,但也已萎缩2万多手。当前虽然净多头寸仍为正值,显示多头仍保有优势,但趋势已经向空头倾斜,折射商品型基金整体对铜价的未来走势抱有疑虑。从伦铜的持仓水平来看,虽然离4月峰值已经很远,但27万手的水平仍处在历史高位,显示多空博弈在当前价位附近存在较大分歧,双方也只能在波段之中暂时体现自身优势,而无法拥有绝对主动权。因此,投资者在得到来自资金信息对振荡市的印证后,在市场参与中进一步去强化了带有振荡意味的操作,从而使得铜价短时间内更加难以脱离这种格局。 美元强势周期料未结束 从近期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表现来看,美元从阻力位88.7回落是促使商品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除了来自技术阻力的因素以外,美国经济数据公布的好坏不一也是导致美元短期无法继续得到提振的主要因素。虽然许多数据环比都有上升,但相比市场预期仍有差距,而最新公布的5月零售销售数据竟然还环比回落1.2%,定义美国经济复苏尚且只能用缓慢形容,美联储加息的时间窗口再次被推后。但另一方面,尽管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处于暂时歇息阶段,但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美元可能在欧元疲软之际仍然具有大量避险买盘需求存在,中期升势仍然未完,这给予铜价下行压力。 结论 国内端午节休市之际,国外股市、大宗商品期市皆有所反弹,当前言之转势未免过早。尽管当前铜市供需面保持良好,市场风险偏好也暂时回归,但后期因欧洲债务危机随时可能继续恶化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同时也将面临消费旺季的逐渐逝去,铜价中期前景依然不容过于乐观,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之下,铜价仍将保持剧烈宽幅振荡的形态不变,单品种投资者仍应保持谨慎的短线波段思路为宜。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