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队伍持续扩容。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4日,A股市场已有220家上市公司公布回购预案,比去年同期增长46%。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计划通过发债方式回购股份,显得与众不同。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在披露有关预案后,4家计划“发债式”回购的上市公司股票受到二级市场投资者追捧。 承受负债率增加和偿债压力 “发债式”回购有点难 “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回购,并不算是一种金融创新,在相关回购条例中也早有规定。从市场情况看,目前超90%的上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部分则通过向金融机构或股东借款,也有公司以公司债、可转债和优先股等方式募资实施回购。”信公咨询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岑斌告诉记者,目前上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比较多元,也早有上市公司尝试加杠杆回购。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十条规定,上市公司用于回购的资金来源必须合法合规。 从目前4家“发债式”回购公司来看,其资金来源不尽相同:其中,洛阳钼业、华创阳安均采取了发行公司债的方式;而山鹰国际和南方传媒则以“自有资金+发行公司债”实施回购。 岑斌认为,“发债式”回购也是一种加杠杆,会抬高公司负债率。因此,采取这种方式获取资金实施回购,更适合那些负债率不高且自身偿债能力较强的公司。“比如华创阳安资产负债率虽在70%左右,但在金融业中,其负债率水平适中。” 事实上,截至2021年三季度,上述4家公司中,除南方传媒负债率低于50%外,其他3家公司均处在60%至70%之间。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综合考虑可能提高负债率等方面因素,“发债式”回购的门槛并不低。“上市公司通过发债方式回购股份,自身的负债率必须较低,否则就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影响正常经营;其次,上市公司也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自信’,比如要符合发债要求,并且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同时,此举往往象征着公司坚定认为自身股价已被严重低估。” 董登新进一步介绍:“只有企业现金流充裕、经营足够稳定的情况下,才有能力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回购股份,并将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 或受财务监管要求影响 鲜有公司跟风 业内人士认为,通常而言,相比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回购,“发债式”回购的流程更复杂,对于企业的要求也更多。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回购自主性更高,可以较为快速地完成回购方案实施,有的公司从公布股份回购计划到方案实施完成,用时不过一周多时间。而“发债式”回购需要上市公司先成功发行债券,再进行回购。 为了提高回购效率,山鹰国际在公告中表示,回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和发行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如根据市场情况在公司债券发行前以自有资金进行回购的,相应资金可以由回购后一定时间内发行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进行置换。 深圳新兰德首席投资顾问王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段时间,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方案,但很少有公司跟风“发债式”回购,因为这涉及发债在公司财务方面的监管要求,只有满足条件的公司才能使用这种方式,相比自有资金回购流程要更加复杂。 王伦进一步表示,“发债式”回购虽然更能体现上市公司对维护自身价值的决心和信心,但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公司当前的现金状况并不宽松,要综合分析发债带来的公司财务层面的变化,以及对公司后续经营的影响。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则认为,“发债式”回购体现上市公司对自身的资本运作更有规划性。在债券发行过程中,必须按照“要约”的基本特征明确募集资金用途,相比一些上市公司表面上以自有资金回购,实际上迟迟没有操作的“忽悠式”回购,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用于回购的用途较为明确。 付立春说:“虽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会增加资产负债率,但也表明公司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市场认可公司发行的债券。有的公司是通过交易所的发债平台发行债券,其利率较低,也能降低债务成本。” 此外,对于上市公司“发债式”回购行为,普通投资者也多持乐观态度,多位投资者均表示,这种行为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上市公司回购就是向市场释放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信号,更别说上市公司发债借钱买股票。”一位投资者对记者如是说。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