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渠道有很多关于如何识别经济周期的文章,也有很多关于如何做资产配置的文章,尤其是总拿美林时钟(识别经济周期的一个提炼总结)说事儿,可没有一个能够有效指导投资,为什么? 一个是识别经济周期太难,一个是仅靠一篇文章就把经济这件事讲明白,不可能。 总有人跟我们反映,投资到底该如何入门,包括有那么多知识星球,究竟该买哪一个,哪一个更有价值。 每每听到这样的求助,都想直接甩一句,“大道至简,去学习教科书”。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赚到符合自己认知的钱。 但学无止境,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知识还是要一点一点啃,这世上没有无用的东西。 于是,我们当然也可以知其所以然一下,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讲讲经济周期(相对短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识别,如何做相应的资产配置,如何有效指导工作和生活。 如上图所示,经济周期是贯穿于经济总量长期向上增长的趋势中,出现的上下波动。整个社会的财富,长期看来,是向上的。像一些因素比如人口、技术以及资本,既影响经济的长期趋势,又会导致一些短期的变化。这些是比较明牌的(外生因素)。 这里,我们从供需的需求角度出发,着重考虑那些由预期、政治、自然灾害及货币和财经政策的变化引起的反复(注意,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换句话说,就是那些由经济体中参与者行为内生而来,做出的决定都过多或过少于预期导致的现象。学习经济周期不一定能很快有效指导投资,但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看懂了。 很多年轻的投资者都是从吃到这波成长股,中概股也好,A股的电新产业链也好,港股的科网股也好的红利开始的,到了当下这个经济周期,傻眼了,对大宗能源、资源股,两眼一抹黑,不知从何下手。 而挑选穿越周期的伟大公司太难,大多投资者赚的不过是周期的钱,亏的也是周期的钱。 因此,你不得不学习如何识别经济周期。 言归正题,不同于通常的四阶段周期,我们划分的更细了,分为五阶段:复苏、早期增长、后期扩张、放缓、萧条(如下图所示)。 先说一下,有一个实际GDP和潜在GDP(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时候的GDP)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差(产出缺口)也反映了经济周期的不同。 01 复苏期 1)经济特征 可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起于衰退期的末端,经济开始增长,商业信心提升,货币刺激政策还在,产出缺口依然非常大,通胀率明显减速。住房及耐用消费品销售呈向上趋势。 2)资本市场影响 因为还在放水节奏,短期利率和长期国债债券收益率非常低,但长短利差还是在扩大的趋势,收益曲线仍然陡峭。贷款利率也低,贷款上升,投资上升,拉动就业。 但有预期更远的未来发生紧缩的情况,债券收益率可能继续下降,但已经在底部了。 债券收益率是投资债券或固定收益在特定时期内产生和实现的预期收益(价格变动和利息支付用现金流折现方式计算),以百分比或利率表示。如下所示,债券收益率是跟债券价格成反比。这个要记住。 所以,债券(高质量债)价格在高位,肯定不是买入的时机,出货的时机差不多。 股票还在底部,是买入的好时机,经济有复苏迹象,长期的衰退恐惧逐渐散去。 周期股、风险更高的资产,如小盘股、高利率公司债、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都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需求的拉动,大宗商品表现也会好。 可能看完这个分析,依然有纠结,纠结就对了,一致性预期都形成了,还有啥赚钱机会? 总的原则是,经济要转好的时候,猪或许不久都能飞上天。 02 早期增长期 1)经济特征 复苏已经确认,经济增长有了惯性动量,失业率(滞后性指标)开始下降,但是产出缺口依然是负的。 企业增加产能和投资,利润也快速上升。 预期就业市场、工资及收入的增长,消费者开始借钱和消费。 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依然很强。 2)资本市场影响 货币刺激政策已经停止,短期利率抬升,长期利率稳定或开始小幅上升,长短利差在缩小,但依然是长期的大一些,基本上收益曲线是趋于变平的。 债券该卖赶紧卖,现金此时是可以保留一部分的。 股票整个趋势非常好,买买买的节奏。 周期股也可买,地产也是OK的,大宗商品也在低位。 03 后扩张期 1)经济特征 基本上产出缺口已经闭合。经济有过热的迹象,繁荣心态盛行。 失业率低,企业利润非常好。工资和通胀都继续上升,产能压力刺激投资继续扩张。 资产负债表扩张,利率上涨,债务覆盖率有恶化趋势。 此时央行有意“软着陆”,比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加息)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资本市场影响 货币收紧,短期利率明显提升(这里不止一次加息,加息前资本市场或有反应),长短利差开始向下扩大,债券收益率有上升,上升幅度很小,远慢于短期利率,收益曲线继续变平。债券价格见底。 民企的借贷给信用市场造成压力。 股票市场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开始出现大波动,不适合买入,适合逢高卖出。有一些人开始去识别经济减速的新号(财报都是滞后信息)。比如在经济复苏的时候,企业往往在开始大批招聘前实行加班(“996”),而在经济要放缓或衰退前,停止加班,进而裁员。分析某个行业的周期,亦适用。 周期股可能表现不佳,逢高卖出。抗通胀类的表现优异,比如住房、资源、能源、大宗、材料等等。 04 放缓期 1)经济特征 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接近于顶部,相对应于利率持续提升,靠谱的投资也减少(会有大规模减少加班或小规模出现裁员的情况发生),和高杠杆率,商业信心波动。 通胀继续,加息也没降下来,也降不下来大概率。企业担心成本上升,开始提价,其他企业纷纷效尤。 2)资本市场影响 短期利率非常高了,可能继续提升,快到顶了。 国债收益率也到顶,一旦确认经济放缓的新号,大概率到顶转头快速下降。受加息影响,收益率曲线大概率会出现倒挂。适合买债券,或者债券价格继续上涨。 信用利差扩大,股市不好,类固定收益股票比较好,比如公用事业股、有稳定业绩的高质量股票。 抗通胀类见顶(也有可能发生在上一阶段),住房类资产见顶,并开始下降。 现金可保留。 05 萧条期 1)经济特征 衰退通常持续12-18个月,广义的投资支出下滑,导致明显的萧条。企业大幅减产,利润快速下滑。央行停止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放水。 众所周知,银行往往是晴天发伞,雨天送雨。收紧的信用给经济造成很大压力,破产现象开始发生并蔓延,多是由于财务造假及激进的会计操作引起。严重时发生金融危机。 失业率快速上升,严重影响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 2)资本市场影响 短期利率下降很快,国债利率亦如此,但比短期利率慢,简单理解的话,长期利率是未来短期利率的平均数。收益率曲线回归陡峭。 债券表现好,直到停止放水。 股票先跌后涨,周期股先跌后涨,因为见底,直到复苏出现。 信用利差依然大,直到经济见底信号出现或者企业能够对要到期的债务进行展期的时候。 住房低迷,大宗或见底。 现金准备抄底。 这五个阶段中的具体资产大类,也要结合全球经济的联动来考虑,比如有的是内循环,有的是内外循环,每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可能不同,每个国家采取的政策也不同。 比如,需进口的大宗,受出口影响大的海运,受国际影响很大,这些都有输入性通胀的可能。而内需消费,只看国内就可以。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太容易识别,经常随着不同的时间长度和振幅而变化,拐点几乎不可能把握。但是,学习经济周期能够帮助我们感受真实的经济,来规避一些风险。 最后说几个结论: 紧缩政策比扩张政策更有效。 通货紧缩伤害经济,导致降低债务融资的投资,以及减弱央行市场干预的力量,比如利率已经接近零,没有空间实施刺激经济的政策。 通胀是顺经济周期的,并在后期得到加速,直到衰退出现,开始减速。每个国家的央行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目标通胀率,只要经济周期内的平均通胀率在范围内,就是符合通胀预期。不在预期内,就要使用货币工具来调节。均值回归,长期的通胀预期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短期对通胀的预期是比较准确的。 现金类资产抗通胀,适合在利率上升的环境持有。尤其在紧缩期(利率大于零)。 债券的现金流比较固定,受通胀影响最大的就是其折现率了,即收益率曲线。利率上升的环境中,投资债券会有损失。长期的紧缩有利于高质量债券,违约概率小,现金流购买力强。 理论上讲,通胀在预期范围内,对股票的表现是没有影响的,因为一切业绩皆可预测。通胀超出预期范围,于是央行开启紧缩政策,股市下跌。通货紧缩尤其对重资产、大宗及周期股不好。 房地产表现恰好与股市相反,预期内,不影响。通胀超出预期,紧缩政策,分子折现率上升,分母现金流租金也上升,房产价值上涨。通货紧缩的话,房产价值下跌。 以上讨论均从需求端出发,若供给出现问题,则会引发滞胀。 以美国为例,3月1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即0.25%),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至0.25%—0.5%,这是201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加息。不仅如此,美联储还透露更激进的措施,预计将在今年加息六次政策会议上,以加大努力减缓处在40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此外5月将宣布缩减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进程。 贴一下美国一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的长短期国债利率差变化图:10年国债与2年期国债(利率差越小,利率曲线越平缓) 经济处于低谷,利率曲线陡峭;经济过热触顶,利率曲线变平甚至(部分)倒挂。 (2021.3.18-2022.3.18) (2017-2022.3.18阴影代表美国衰退期) (2013-2022.3.18阴影代表美国衰退期) 再贴一下近年来道指的趋势图,看一下美国股市在放水周期的大膨胀以及在进入加息周期后的下挫: 结合近两年的疫情,经济一夜归零,然后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经济刺激或复苏措施,经济周期的阶段也在发生着不同步的变化,你可以真正感受一下经济周期的微妙。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