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A股市场震荡调整,资金情绪仍处低位。数据显示,最近一周A股成交额、融资买入额、换手率等指标较此前一周均小幅下降。机构认为,未来A股磨底后震荡上行概率较大,关注国内维稳政策持续出台,经济基本面确认底部。配置方向上,机构认为,财报季关注业绩有可能超预期的行业及个股。 华西证券:“政策底”到“市场底” 2008年后,A股市场大致出现4次“政策底—市场底”组合:2008年9月-2008年11月、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和2018年10月-2019年1月。“政策底”的确认通常伴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出台,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政策落地上,往往货币宽松先行,而财政政策和资本市场政策的持续发力是构筑“政策底”的重点。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预期的好转和对股市信心的恢复才是市场走出底部的主要驱动力,例如:2008年救市三大政策和“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2012年发改委密集批复逾万亿元基建投资项目,同时险资、国家队集体增持A股;2015年七部委参与A股“救市”,国家队资金发力护盘;2018年高层针对股市波动发声、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及2019年初央行全面降准等,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相配合,提振市场对经济基本面和股市的信心。 “政策底”确认后市场往往出现反弹,但市场底部的构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历次维稳政策密集出台后,A股市场往往出现反弹,反弹持续6个至29个交易日,幅度在4.4%至19.1%区间,反弹阶段行业板块普涨。但外围因素扰动或经济基本面担忧可能使得市场再次回落,回落阶段行业板块普跌,例如:2008年,持续6个交易日反弹后,由于国内经济数据继续走弱、国庆假期美股市场暴跌等影响,市场再度走弱;再如2018年,因中美摩擦再度反复,A股市场又开始缓慢磨底。本轮A股“政策底”已基本探明,3000-3200点是底部区间,“磨底后震荡上行”概率大。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召开,上证综指触及最低点位3023点后走出了“V”形反弹行情。从A股历次筑底的节奏看,“政策底”探明后,“市场底”也不太遥远,上证指数在3000-3200点附近或是比较坚实的底部。未来A股磨底后震荡上行概率较大。 光大证券:关注业绩超预期的行业 配置方向上,财报季关注业绩有可能超预期的行业及个股。4月进入财报季,历史上财报超预期的公司往往会有更好的表现。对于今年财报季而言,当前市场对于2022年盈利增速预期偏高,全年业绩低预期概率较大,因而在一季报中仍有不错业绩表现的行业股价或将有更好的表现。一方面,根据此前披露1-2月经营数据的公司行业分布来看,食品饮料、医药等消费行业,建筑、建材等稳增长方向的行业或有不错表现。另一方面,从市场一致预期与1-2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对比来看,大部分行业的预期偏高,而食品饮料等消费品行业的预期增速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更为相近。 主线一:稳增长方向。稳增长及财政发力背景下,稳增长方向或将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之一,而历史上历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行区间,“稳增长”相关板块表现突出。 主线二:消费方向。从历年上来看,通胀剪刀差明显收窄时期,消费板块多有不错表现。同时,消费板块2022年业绩的相对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建议关注:高确定性的白酒与医药。受益于补贴政策的家电以及大众消费品。 国盛证券:2022年神似2012年 2012年对2022年的五点借鉴:1、2022年提示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的行业是房地产;稳增长没弹性,见效需要时间是一致预期。2022年从“宽了也没用”到“宽了最终会有效果”的过渡并不容易,需要耐心等待“无可辩驳”的复苏验证。 2、2022年前三季度全A两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可能维持负增长,2022全年全A两非盈利能力可能持续下行。特别是2022年二季度总体业绩增长弱,且缺乏结构性亮点,是基本面支撑最弱的阶段,需要继续提防事件性冲击伤害市场。 3、2022年还有很多长期问题悬而未决,事件性冲击难免时有发生:中美摩擦、国际地缘冲突,美联储紧缩终会伤害其他国家的稳定性,房地产调控难度空前……风险事件出清,胜率远远不如择时基本面拐点。 4、公募对新经济的关注难有根本变化,但2022年新经济基本面改善的可见度偏低(特别是2022年二季度),2022年新经济投资潜在回报率有限(特别是2022上半年):2022年二季度到三季度中游制造的盈利能力可能全面承压;消费和TMT都是下半年相对业绩趋势占优,但一季度尚未有效改善,且二季度业绩增速可能不及一季度。 5、2022年顺周期低估值可能也有两波机会,2022年三季度前坚守稳增长会经历波折,但最终可能是一种致胜策略。一季度政策底的投资机会演绎已较充分,2022年三季度可能还有一波经济底的机会。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