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探明总储量1623.405亿吨,境内一共15个含煤盆地和含煤区域,且分布相对均匀。其中位于南戈壁地区的塔本陶勒盖煤矿(TT矿)是世界最大的焦煤矿。此外,蒙古煤炭出口到中国的量占其煤炭总出口量的95%以上,出口的煤炭以焦煤为主。 根据最近的海关进口数据,2022年1-2月的焦煤进口量若剔除166万吨左右的滞港澳煤,其实已经触及近四年低位。细看蒙煤,在有澳煤的参与下仅仅排位第四。1-2月份蒙煤同比累积减少278万吨,主要还是因疫情管控影响。三月份之后,焦煤国内外价差继续拉大,部分煤种价差超过1000元/吨,预期对美、加、印尼等国的海运煤进口将不及1月以及2月的进口量,俄煤也因信用证问题被迫减少对华进口,短期预计进口煤增量并不乐观。 近期,蒙煤通关量的确在甘其毛都口岸持续小幅增长,目前维持在200车附近。但总地来说,因为蒙煤通关车数增量仍旧非常有限,预计近几个月全球对华焦煤进口量或将维持在300-400万吨/月的水平,这是严重不足的。 经过对蒙古煤炭分布、煤质、煤产量及运输的分析,我们认为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考虑,蒙煤均不及澳煤。此外,由于蒙古自身运输条件有限,对华进口焦煤目前主要还是陆路运输为主,运量也因疫情影响受限颇多。 2021年288口岸通关车数平均230车,2022年至今的288口岸进口平均车数仅刚突破100车,500-600车通关量或是今年峰值水平,与此同时备受期待的铁路运输能提供的增量可能也非常有限。据Mysteel了解,7月中旬左右蒙古TT矿至中国288口岸的铁路将建设完成。然而,届时即便完成铁路建设,运力更多是被铜矿占据,留给煤炭可能仅1列火车/天的运力,一列火车运量3000吨。倘若下半年火车运输全勤, 也不过是50万吨的进口增量,因此,2022年蒙煤进口维持2021年的进口或是偏乐观预期。 此外,其他海运煤进口亦难期待达到去年同期。美国、加拿大煤受国际煤价影响,短期不利于进入中国市场。俄罗斯煤受限于运力瓶颈、贸易不确定性及信用证等支付问题,进口资源有限。总体上看, 2022年进口煤市场总体仍然趋紧。 本篇文章分为3个部分:蒙煤资源篇、蒙煤运输篇、中蒙贸易篇,此为第三篇。 蒙古政府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对能源出口贸易非常重视,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进口蒙古煤炭,成为蒙古重要的煤炭贸易国。目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甘其毛都口岸、策克口岸、满都拉口岸是蒙古煤炭出口到中国的主要通道。 1.蒙古煤炭出口的量与质 蒙古国煤炭产量最高达5083万吨(2019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蒙古煤炭产量降低至3998万吨,其中出口煤炭总量2868万吨,占其煤炭总产量72%,同比降低1000万吨。2021年煤炭产量继续下滑至3012万吨左右,出口累计1614万吨。其实出口中国煤炭总量占蒙古出口总量的95%以上。此前,蒙古国政府曾一直努力想摆脱煤炭出口过度依赖中国的局面,尽力开辟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市场,但因受限于通关口岸能力等条件,目前蒙古国的煤炭还无法过境中国出口到日本等国家。蒙古国正制定措施积极推动加强通关能力,包括修建一条由塔本陶勒盖煤矿通往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铁路,进而改变蒙古国煤炭完全依赖汽车的运输方式,以降低煤炭企业的刚性成本。 早在2017年蒙古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煤炭贸易进口国之一,仅次于澳大利亚。蒙古国大量向中国出口煤炭贸易,除了中国有巨大的煤炭消费需求之外,还在于中国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蒙古国矿商在煤炭贸易商获利颇丰。而蒙古对中国出口的煤炭中,焦煤是主要出口煤种,占其对华煤炭出口总量的75%以上,尤其是2018年,蒙古对华出口焦煤量占对华出口煤炭总量的94%。2021年,该占比约为87%。 中国自2020年10月暂停澳煤进口后,蒙煤成了中国进口煤主要来源之一。从品质上来看,与其他进口煤种相比,蒙古#5精煤是最接近当前大商所焦煤交割指标的品种,同时也最具有交割经济性。质量上看,蒙煤、澳煤都是优质煤种,都满足大商所交割要求。对比澳煤,蒙5#精煤硫分稍高,粘结指数稍低,对比澳煤整体质量稍次。数量上,蒙古煤炭产量峰值不不到6000万吨/年,与澳洲煤炭量上亦相去甚远。不过相比其他海运煤,蒙煤运输胜在路途近。此外,能减少长距离海运过程中煤的质量损耗。由于蒙古自身运输条件有限,铁路主线仅有一条,主要还是陆路运输为主,其出口煤炭主要还是仰仗中国,而煤炭出口又是蒙古的重要经济来源,较少可能性会出现因“大国政治”问题导致的煤炭贸易受阻。 2.疫情对蒙煤出口的影响 查干哈达-甘其毛都口岸是蒙煤对华出口最多的口岸。从通关情况来看,最多通关曾高达1400车/天,而2021年以来,甘其毛都口岸通关最高仅600余车,甚至中途因蒙古疫情加重,口岸多次闭关,造成蒙煤出口量大幅降低。2021年,蒙焦煤出口1404万吨,同比降低972万吨。由于蒙古煤炭主要出口到中国,煤炭贸易占比较重,煤炭出口中国受创,给蒙古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是蒙方所不愿意见到的。 但是中蒙两国在疫情影响下,甘其毛都通关车数再次降至200车的水平。尽管近期蒙古疫情新增人数有好转,但是中国境内的多点爆发同样对口岸管理不敢掉以轻心,因此蒙古通关车数并未显著抬升,目前288口岸仍维持在200车附近的通关水平,对国内煤价降温暂未起到作用。 经过Mysteel的调研,假设288口岸疫情闭环管理小组继续在今年施行,司机一天一车当天往返两国边界进行短盘运输的话,288口岸每天500-600车通关将成为今年的峰值,因此2019年的3300万吨级的蒙煤进口量很难再现。 3.中国对蒙古煤炭资源的投资现状 从中国向蒙古国投资规模上来讲。1990年-2004年期间,中国对于蒙古国煤炭业的投资数额比较小,仅为1.86亿美元。从2005年起,中国开始向蒙古国的煤炭业进行大量的直接投资,仅2005年,中国向蒙古国煤炭业直接投资达1.66亿美元,2012年在中国对蒙古国煤炭行业的投资金额高达7.52亿美元,在2012年后中国对蒙古国的直接投资金额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对蒙古国煤炭资源进行投资的国家数量增加,投资额数量也逐渐增大,加之前几年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的煤炭开采区域有了一定的勘探和开采效果,因此直接投资出现了波动。据相关数据显示,从1990年-2019年中国对蒙古国煤炭业投资的金额累计达56.5亿美元,占中国对蒙古国总投资金额的53.7%,由此可见,中国对蒙古国煤炭业的投资占中国对蒙古国投资的较大比例。 中蒙煤炭贸易金额比较大,贸易额占蒙古国对外贸易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两国煤炭贸易在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对蒙古国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以及就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从宏观层面影响来看,煤炭贸易是蒙古国的第一产业,影响着蒙古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中蒙煤炭贸易会直接影响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1990年蒙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8亿美元,但逐年呈现降低趋势,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5.2亿美元,人均GDP仅为991美元。从2010年起中蒙煤炭贸易发展规模开始扩大,中蒙煤炭贸易额增加到30亿美元,同时,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开始迅速提升,2010年蒙古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71.89亿美元,相比2005年增长了185.28%,人均GDP为2643美元。2010年起蒙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但与2010年相比增长速度放缓。截止2019年蒙古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4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4242美元。由此可见,中蒙煤炭贸易的发展对于蒙古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拉动了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的增加。 4.蒙煤能替代澳煤吗? 展望2022年,假设澳焦煤依旧进口不利,蒙古焦煤能否支撑起进口的任务? 根据最新公布的焦煤进口数据,2022年1-2月份中国焦煤累积进口850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今年1月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26%;而2月份同环比分别下降7%和46%。2022年开年前两月的焦煤总进口量初看尚接受,但倘若剔除166万吨左右的滞港澳煤,1-2月进口总量其实已经触及近四年低位。细看蒙煤,在有澳煤的参与下仅仅排位第四。此外,三月份之后,焦煤国内外价差继续拉大,部分煤种价差超过1000元/吨,预期美、加、印尼等国的海运煤进口将不及1月以及2月的进口量,俄煤也将因为信用证问题被迫减少对华进口。 蒙煤通关量的确近期在甘其毛都口岸持续小幅增长,近期维持在200车附近,此消彼长下排名届时也有望超过俄罗斯与美国,但这对中国焦煤总进口量的增长没有意义。因为蒙煤通关车数增量有限、海内外价差高以及俄煤贸易信用证结算等等问题,全球对华焦煤进口量或将在近几个月维持在300-400万吨/月的水平,这是严重不足的。 因此从数量级上来看,蒙煤能否替代澳煤的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经过对蒙煤的分析,我们很难期待蒙煤进口量能够完全弥补澳煤3500万吨的缺口,这也不现实。更多地,考虑2022年蒙煤对华出口总量能否超过2021年则更加现实。蒙煤若能恢复到2021年的产量(1404万,2019年的3370万吨为巅峰高点)甚至更多,叠加查干哈达堆场的500多万吨左右库存量,才能对焦煤供给有一定的积极补充作用。 2021年288口岸通关车数平均230车,2022年至今的288口岸进口平均车数仅刚突破100车,结合前文所述,500-600车可能也就是今年的巅峰值了,与此同时备受期待的铁路运输能提供的增量可能也非常有限。市场广为流传的版本是7月中旬左右TT矿至288口岸的铁路将建设完成。然而,根据Mysteel了解,届时即便完成铁路建设,运力更多是被铜矿占据,留给煤炭可能仅1列火车/天的运力,一列火车运量3000吨。倘若下半年火车运输全勤, 50万吨的蒙煤进口增量可以期待。 此外,其他海运煤进口亦难期待达到去年同期。美国、加拿大煤受国际煤价影响,短期不利于进入中国市场。俄罗斯煤受限于运力瓶颈、贸易不确定性及信用证等支付问题,进口资源有限。总体上看,2022年进口煤市场总体仍然趋紧。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