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担忧有所减轻,商品市场反弹 从近期商品市场的走势看,金融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商品本身的基本面。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仍然没有结束,市场对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仍在,这使得大宗商品的走势备受压力。但是在端午节期间,随着爱尔兰及西班牙等国政府公债标售获得良好需求,投资者对危机的担忧有所缓解,即使穆迪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连降4个等级至垃圾级,市场对此反应平淡,欧洲股市依旧上涨。市场交易者对欧债危机的担忧有所缓解,这也使得商品市场获得一定程度的反弹。 但是也要看到,从次贷危机到现在,受到各国政府的低利率和其他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全球的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纷纷触底反弹。正当市场对经济的复苏充满期待时,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股市和大宗商品掉头向下。从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模式的转换需要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仍就困扰的经济。欧洲债务危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而从目前的解决方案看,并不能使得市场解除担忧情绪,目前的形势依旧不乐观。 美元技术性下跌 提振商品走势 端午节期间,上涨两个月之久的美元走低,对欧债担忧的缓解使得美元的避险作用下降,欧元对美元也升至两周高点。美元的走软提振了商品市场的走势,原油期价达到六周以来的高位,CBOT大豆期价也至低位反弹,期价来到一个月的高位。 但从美元的走势看,其下跌更多的动因应来自与连续上涨后的技术性调整,其上涨的趋势并未改变。 美豆自低位反弹,反弹高度应有限 本月初,美豆市场维持弱势格局,不过受到陈作大豆供应紧张的影响,近月7月合约走势要强于新豆11月合约,新豆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以及作物生长进度良好对11月合约走势带来沉重压力。 7月合约在930美分上方寻获支撑,期价虽然几次下破,但随后反弹回到上方。而11月合约期价一度跌破900美分的重要支撑位,但期价未能扩大跌势。端午期间,在外围市场的提振下,加上阿根廷地区罢工担忧和中国的采购需求的影响,美豆期价反弹,7月合约反弹到阻力位951美分/蒲上方,而11月合约也反弹到920美分/蒲上方。 结合豆类的基本面和走势看,美豆期价在目前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认可度,预计短期内期价将在区间内波动,但利空的压力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对美豆的波动上沿不可过分乐观,预计11月合约短期上沿位置在950美分/蒲一线。 供需面宽松,持续给予期价压力 09/10年度美豆大幅增产,南美大豆同样增产奠定的供需面宽松的局面, 美农业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09/10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9142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067万吨,而全球大豆总产量较上年增长22.29%,美国农业部预计的2009/10年度需求增长幅度为 7.75%,需求的增长较为平稳。 6月份供需报告同时预估,2010/11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9008万吨,产量下降134万吨; 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分别为6500万吨5000万吨,产量下降400万吨。全球大豆总产量将较上年度下降927万吨至24993万吨,需求的增长幅度为4.12%,预计至2011年8月底,全球大豆库存量为6699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52万吨。美农业部调低10/11年度全球大豆的产量主要是从历史统计的角度考虑,认为在上年度的大幅增产后,新年度大豆产量增长将会放缓。但目前来看,美豆的播种面积和播种期价的天气良好,后期有望逐步上调美豆的产量。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作物进度报告显示,截至6月113日美国大豆大豆播种已完成91%,去年同期为84%,五年平均水平为09%;出芽率为80%,前一周为66%,去年同期为70%,五年均值为79%。美豆的优良率为73%,较前一周下降了2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持续降雨带来的不利影响。美豆创纪录的种植面积和目前依旧良好的生长情况使得后期美豆丰产的预期加强。但是由于农作物生长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后期天气的变化仍需关注。 国内大豆到港量庞大,带来供应压力 当前我国大豆港口库存为553万吨,5月大豆到港量约550万吨,6月份预计到港量接近600万吨,二季度大豆到港量将超过1500万吨,目前国内港口大豆分销价格回落至3400—3420元之间。目前到港大豆多为南美大豆,根据核算,南美大豆5月船期进口成本集中在3400—3550元作用。油厂虽然近期压榨利润下滑,但是受制于大豆库存的压力,后期开工率难以大幅下降。 持续下跌之后,后期大豆豆粕期价走势或将反复震荡 根据我们的判断,目前豆类期价仍处于下降的趋势中,特别是在美豆仍未企稳的情况下,国内豆类期价仍有下探势能。但从油厂成本和国内的经济环境看,豆类下方的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后期的跌势将逐步放缓直到企稳,在这期间,期价走势或将反复震荡。 技术图形目前尚未出现见底信号。从美豆周期研判,周期性的低点应在770-800处,预计此次美豆11月合约调整的低点能在800-820处。国内方面,大豆3800处并不坚实,跌破之后将成为有效的阻力位,大豆1105合约下方调整低点在3500-3600处。豆粕底部位于2550元/吨附近。期价整体企稳或在第四季度。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