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主线正在回归,上游股价正在跑赢商品 本周(2022年5月23日至2022年5月27日,下同)成长风格与周期风格形成明显分化,以煤炭、石油石化为代表的上游周期板块大幅领涨,并且在周二市场大跌之际也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而电子、医药、新能源等板块则表现不佳。我们上周周报《衰退交易临近尾声》正在验证,本轮部分基于衰退交易的成长反弹已至尾声,未来由于上游整体处于库存、产能冗余较低的状态,矛盾可能会随之往上游转移,上游占优的主线在逐渐回归。值得一提的是,近一个月以来上游能源与金属股票市场表现明显优于商品。其背后是资源业生产商/商品价格比值处在历史低位,现阶段才开始对于股票长期盈利的定价进行修正。往后看在经历了4月份的需求压力测试后,投资者发现上游景气度依然高企,业绩依然具备可持续性与明显的比较优势(体现在4月采矿业的工业企业利润依然维持在100%以上的增速,而整体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录得负增长),上游市值占比随盈利占比而提升是长期趋势。短期择时看,股票弹性强于商品阶段都是行情早期,例如2021年7-8月和今年1季度。 立足供给看需求:能源的确定性 从历史上看,上游能源消费量变化与全球经济增速尽管走势一致,然而整体弹性一般,相较之下煤炭与天然气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要高于原油(煤炭与天然气分别为0.54与0.71,而原油仅为0.36),这主要与不同能源下游的需求结构存在差异有关,煤炭与天然气的下游主要为电力,而原油下游需求主要与交通出行相关,前者受经济的影响更大。除此以外,自1980年以来,全球主要能源消费量增速均值与中位数均分布在0~3%以内,波动率(以标准差表征)也维持在3%附近,整体消费量增速与波动率同样处于低绝对数水平。随着全球正在逐步走出疫情,全球主要城市的交通拥堵指数正在逼近疫情以来的新高,且远超了季节性,后续上升概率较大。二、三季度海外出行旺季与中国经济活动从疫后逐渐修复,有望进一步带动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需求。从长期视角看,供给端的韧性可能超出想象:当下美国能源的设备与设施使用年限(越高意味着新增投资越少)都处于40年来高位,且与新增产能挂钩的设施类使用年限超过了1972年和200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长期因素正在和短期矛盾共振。中美两大主要经济体的单位能源成本2016年以来存在相对价格波动中枢,当下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抬升带来正在对国内能源同样形成支撑。还有类似矛盾正在突出的是人的能源(农产品),其需求同样更具稳定性,但是由于气候变化、能源价格上涨和俄乌冲突正在形成较为确定性供给冲击,在口粮自给下,这会对于我国以养殖行业为代表的产品价格形成支撑。 工业金属将明显修复,潜在弹性依赖于稳增长政策推动与全球产能建设 金属消费明显对经济活动有更大弹性,以铝为例,2007年至2020年精铝消费量相较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中枢高达1.52.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来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需求增长影响,铜消费量变化与经济增长以及中美制造业PMI的相关性有所减弱,然而经济增长对铝依然具备较高的带动能力。未来来看,短期内随着美元指数与美债收益率的回落,和中国中下游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从疫情影响下回升,工业金属阶段性的恢复具有确定性。中长期视角来看,金属有不确定性需要验证,也可能存在较大“弹性空间”,例如中国稳增长政策下基建投资中的电网建设投资上升,以及可能出现的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化产能建设。基本金属同样处在长期看缺乏投资状态,结合当下相较历史上极低的库存水平,较低的冗余将会对需求变化极为敏感,弹性和预期差值得认真对待。 在多变的世界里,寻找“长夜的守护者” 下游需求变化琢磨不定,不逆大势而行可能比判断短期需求的波动更重要。我们重申《长夜的守护者》中的各大类板块指引线索:周期中能源(油气、动力煤)与农产品(化肥、高标准农田)其受到信用周期波动影响较小,通胀能力较为确定,而大宗商品空间错配下资源类的运输的系统重要性正在上升(油运、干散运),金属类(铜、铝、锌)则对需求变化有更大的弹性,黄金将在通货膨胀型衰退中表现优异。成长投资不应该逆通胀而行,其中通过创新改变行业原有环境依赖的公司会获得更好机遇,制造业的成长股需要寻找供需两端独立于滞胀,部分军工中的细分存在这一能力。高端消费品并不抗滞胀,选择精神消费可能是远离通胀的方法,传媒中细分行业可以挖掘。对于大金融板块看,当下看行业格局出清的龙头地产仍然从中期视角看占优,而区域性的银行仍然能够捕捉结构性的增长机遇。具体推荐思路为:油气、铝、铜、动力煤、油运、黄金、房地产、化肥、银行和军工。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输入性通胀超预期。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