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迹象表明,今年将会是全球期货和期权业务的过渡之年。通过对行业内领先的期货期权经纪公司主管的系列采访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对重塑行业面貌的主要趋势持不同观点,且有显著差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对欧美中心市场的交易量持谨慎乐观态度;二是高度寄望新兴市场;三是深度准备即将到来的向场外交易清算机制(OTC clearing)的转移。 目前,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法规制定者们正在紧锣密鼓拟定规章草案,这将强制场外衍生品市场参与者通过中央对手方清算中心(Central counterparties clearing )执行相对标准的金融产品交易。早在这些规章制度尚处筹备之际,主要的银行和互换做市商(Swap dealer)就已经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建立必要的交易基础机构、技术和风险管理资本,以期在即将到来的买方市场业务浪潮中占据相对优势。 许多大银行已经派出他们的期货代销商附属机构作为先遣部队,积极涉足场外交易市场转向中央对手方结算中心交易机制的迁徙中,同时在相关受影响的产品领域做足准备。一些期货经纪商(Futures Commision Merchant, FCM)主管声称,眼下的这轮趋势已经造成了各大银行对期货业务的态度转变。同时,他们也指出现在的期货经纪商被认为有着更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他们在交易过程和复合资产类产品结算中更具专业性。 然而,客户向中央结算中心机制的转移时间尚未确定。一些期货经纪商主管说,目前,投资客户基本上都持观望态度,直到细则最终得到落实。结果,业内形成了一个广泛认同的预期,经过结算中心执行的投资只有到了2011年甚至于2012年才会产生显著的投资收益。此外,很多人认为,某些规章制度的改革有可能挫伤对冲交易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期货和期权交易的整体水平。 今年的另一个主题是,投资客户对新兴国家衍生品市场的兴趣持续走高,其中,巴西、中国和印度尤为突出。目前,这些国家的一些交易所在交易量和流动性方面已成为西方主要交易所的强力竞争对手。并且,市场预期它们将会在交易规模和范围上不断增长。那些已经进驻这些国家的全球经纪商表示,广大的交易客户希望进入这些新兴市场,其他的经纪商正竭力向这些国家扩张。 相比之下,欧美主要市场就没有这般光彩了。尽管基准利率产品的交易量在金融浩劫之后有所反弹,但依然低于2007年达到的交易量高峰。超低的利息率制约了利息收入,从而导致投资盈利性仍然严重受限。结果,一些经纪商希望能够在中小型公司中觅得稳固的支撑点。 场外交易市场结算中心 许多大型期货经纪商的主管声称,尽管向中心结算机制的调整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效益,但对于场外交易市场衍生品交易和结算的主要转型正在有条不紊的准备当中。 瑞士联合银行(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 UBS)北美场内交易衍生品业务主管里英哈特·奥尔森(Reinhardt Olsen)表示,此时此刻,场外交易市场的大部分业务将转至中央结算中心的论断是一个预知结论。对投资银行而言,能够通过中央结算中心对这些产品进行交易是至关重要的投资战略。我们确定这是期货业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相信中央结算模式将贯穿业务运营的始终,我们正对公司积极定位,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花旗银行全球期货市场(Global futures at Citigroup Global Markets)主管纳吉·纳姆豪威尔(Najib Lamhaouar)说:“花旗银行向来先发制人,对待场外交易市场结算机制同样如此。高管们会召开例行会议评定他们各自提出的立法提案,并协调银行在所有受影响业务线上的反应。花旗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专家,我们将与投资客户并肩同行,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变革。” 美国美林银行(Bank of Merrill Lynch)期货和期权全球主管高扎罗·考卡诺(Gonzalo Chocano)负责场外交易市场客户结算主动权。投行在向客户提供场外交易市场衍生品业务的过程中,他的部门扮演了主要角色。 美林银行的策略一部分体现在与客户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向他们提供清算中心公布的信息、监管措施、遵循执行成效所拟定的可能时间以及客户交易衍生品的潜在危害。 美林银行策略的另一部分体现在其时刻准备结算的内部工作委员会(Internal working committee),这个工作委员会时时刻刻密切关注场外交易市场业务的各个方面,从交易开始贯穿至最终的程序说明书,划分银行各个职能部门,包括交易专柜、办公室后台结算、法律许可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分析。 另外,各大银行正密切关注即将到来的规章制度改革的各项细则,以及它将会对整个银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就包含了很多问题,诸如资本费用的增加和法律实体结构。 考拉诺说:“就场外交易来说,美林银行拥有绝对优先权。我们奉献了最核心的资源,目的就是要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另一个例子是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摩根大通银行全球期货与期权以及场外交易结算中心的总主管皮特·约翰逊(Peter Johnson)曾表示,摩根大通银行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构建场外交易结算基础机构,并且已经占据许多关键领域,包括法律、销售、业务发展和其他各功能领域。戴维·奥尔森(Dave Olsen)在该银行已经有18年的工作经验,被任命为场外交易结算中心增建项目的主管,由他负责的五类产品结算增建部门涉及到每个资产种类——外汇交易、信贷、利率、商品和证券。 约翰逊说:“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增建了相关基础机构。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期货经纪商能够凭借自身火力独立支撑相当规模的投资,而我们则认为那样的投资规模是必须的。”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 全球期货业务主管Tim Stack声称,对巴克莱资本而言,场外交易结算中心的增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它可以借助杠杆作用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世界领先的互换交易商(Swap Dealer)。他说,结算客户交易无论对维持现有客户还是吸收新客户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斯泰克说:“我们的战略是,将利率优势和信贷专营权资本化,并向客户提供相关产品,从而在这一领域走在行业的前沿。在芝加哥商品交易集团(CME Group)下信贷违约互换和伦敦清算行(LCH.Clearnet)下的利率互换中,巴克莱资本是第一批向客户提供结算交易的银行。” 不确定性 尽管场外交易市场结算机制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最终结果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一些清算公司依然就清算措施再三研讨,此外,许多法律上的细则仍有待整顿。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投资者依然维持“静观其变”的态势,除非机制改革方案最终落实。 美国美林银行场外交易结算部门主管鲍勃·布尔克(Bob Burke)说:“客户对场外交易结算机制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组:第一组对中央结算机制高度乐观,积极准备将自己的交易报送至清算公司;第二组人数大约占了总客户量的50%,在他们看来,除非制度限制,否则他们不会进行任何场外清算交易;最后一组大约占了总客户量的25%,他们强烈抵制场外交易中央清算机制,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没有最初保证金和浮动保证金的限制下进行场外衍生品交易。”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上市衍生品全球主管杰弗里·詹宁斯(Jeffrey Jennings)表示,在立法和监管制度戏剧般的糅合下,如何从战略角度预期客户的需要进而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才是清算公司目前面临的头等难题。客户能够从风险减轻中获取些许收益,也就是说,场外交易清算机制向投资客户提供了一个机会,即用双边分布风险替代集中的清算风险。但仍然有大多数客户依然在相关的成本收益以及与清算公司环境下的相关要求中完成交易。 詹宁斯指出,在中央结算机制下能够有效降低操作成本,对大资本经理而言尤为明显。但他同时也指出,由于中心结算机制要求保证金交易,因而这可能给资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詹宁斯总结说:“投资客户不大可能大量的涌向中央结算中心,除非立法和监管方面能够带来更大的优惠。如果这样的优惠确实出现了,那么中央结算中心就会极具吸引力。” 在时机方面,瑞士联合银行的奥尔森持相似观点。他预期市场在今年会持续演化,与此同时市场风险环境将会基本形成,创新产品将有效融入到现存的保证金机制和风险框架当中。在此期间,监管部门能够确定明晰的监管方向。因此,在他看来,即便新的清算机制和交易方案能够在今年推出,其交易量也不会有多大突破。但他认为,2011年将会出现明显的迁徙浪潮,投资者对中心清算机制达成普遍共识。等到了2012年,中央清算机制将基本得以确立,一些普通的掉期产品(Plain vanilla)将会在场外交易市场实行交易。 面对转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一些期货经纪商认为其困难之处主要体现在,不能准确评定中央清算机制会产生多少真实需求,同样不能有效估计将会产生多少收益。因而,增建强度的投资规模也就不易确定了。另一方面,清算公司不能等到2011年中期才开始构建清算机构。 摩根大通银行的约翰逊说:“目前,各大投行很难确定需要构建什么,然而,金融改革方案一旦通过,市场行情就会瞬息万变。因此,在高度不确定情况下,我们却不得不采取行动。” 清算方案分化 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清算解决方案的迅速扩散。例如,在利率互换交易中,伦敦清算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国际衍生品清算集团(International Derivatives Clearing Group )都已各就各位,蓄势待发,争夺客户资源。一个额外的更为复杂的问题是,一些清算公司在不同的管辖领域内采用不同的清算方案。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在美国优质信贷信托(ICE Trust)和英国的欧洲优质信贷清算(ICE Clearing Europe)之间进行信用违约互换清算。无论是对清算公司还是客户而言,在权衡利弊之后,这样的趋势都造成了更为复杂的局面。 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全球期货业务主管威廉.克劳特贝尔特警告说,我们有必要关注众多清算公司之间的开放利率分割问题。如果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的清算方案,那么广泛分布的开放利差将会变得越来越大并且难以管理。当客户向我们咨询特定产品的结算价格时,我们将不得不考虑产品的清算地点以及该清算公司相关的资金成本,所要面对的情形将变得十分繁杂。 据美林银行考卡诺所说,这就是为什么从长期而言清算公司将面临巩固压力的原因。也就是说,投资客户将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交易清算公司,清算公司的命运掌握在客户的手中。 考卡诺说:“我们准备在市场上维持所有的实物期权,进行必要的技术投资,确保我们的执行团队整装待命,时刻准备与每一个竞争对手争夺清算交易。” 尽管大多数大型期货经纪商都隶属于同为大型互换交易商的银行,但这些期货经纪商却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中新际集团( Newedge Group)堪称行业领袖,它基本没有私有交易业务,尽管被两家法国银行超越,但它仍然是拥有自有资本的独立期货经纪商。 新际集团的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帕迪斯·布莱克(Patrice Blanc)十分拥护欧美地区推行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机制的改革。欧洲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几乎沿着相同的轨迹向前推进。并且,政策制定者们普遍认为,场外交易产品应当通过中央对手方清算中心进行清算,此外产品应当尽量上市交易。对我们期货经纪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布莱克警告说,场外交易清算机制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是不确定的,特别是当交易依然是由做市商执行时,这样的不确定性尤为明显。同时他也指出,我们完全拥护这样的创新理念,但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相关的细则和相应的资本需求。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