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疫情、俄乌危机、全球通胀以及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等影响下,近期市场仍然处于偏负面的状态,以往市场偏爱的互联网、医疗、白酒等行业跌幅较大,使得追高买入的投资者们损失惨重。 此前,市场中一直存在关于流动性的顾虑,人们都在等待专家们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期待跟随其步伐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专业人士的预测也不全都准确。 “人类即将迎来300年不遇的最大熊市。”这是著名财经分析师罗伯特·普莱切特2010年夏天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做出的预言。2011年,他再次拉响了警报——市场会一路下跌。他的预测使投资者们迅速产生恐慌,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回顾历史,这么多年来,我们市场已经经历了好几次的牛熊转换了,比如说2008年、2016年以及2018年,但是随后也都给了我们一波不错的行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判断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很难想象未来与当下的悬殊差异。的确,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这一变革多么剧烈,也能看到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是,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往往会按以前的方式以线性的眼光推测将来的发展,甚至看不到发展。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作者拉斯·特维德,一直坚持以指数性的眼光、发展的态度来预测未来。在新作《逃不开的大势》中,拉斯·特维德总结了50个关于未来的超级趋势,其中涉及人口、生物技术、科技、能源、商业、政治等多个维度。 一、总体趋势 1.全球科学活动每15年翻一番。也就是说,它会在100年的时间里增长100倍。人类发展的速度将越来越快,由线性增长转变为指数性增长。 2.DNA破译技术的倍速发展,价格快速下降。未来的DNA破译技术的发展速度,每隔一年半至少会翻一番,成本价格至少下降到原来的一半。 3.随着社会的日益数字化,人类会越来越多地为生物细胞编码,它们会像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一样为我们服务。 今天的科学家们能够为微生物编程,这就像制造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人一样。它拥有令人难以相信的精确度,能够带来类似于复合蛋白质和药物的多种新产品。换言之,生命体已经成了人类的计算平台,而细胞就是新型机器人 4.未来的挑战需要用更新的技术来解决。 就像和上个世纪相比,如今的生活适应了互联网、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事物一样,未来的环境和发展,一定也会有更新的技术技术和设备来应对。100年后,如今的的技术总量中大约只能占1%。 5.创新是一个无穷的、呈指数级增长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不会有自然约束能让它停下来,物理定律除外。 若没有暴政、集权、宗教等社会变革的影响,创意设计领域的发展也会随着创意素材的线性增长,呈超指数级增长。如同88个钢琴键能编出无穷无尽的乐章一样。 6.从根本上讲,可能的和必要的事物也许都会成真。在未来,只要有客观需求的存在,而且不违背物理定律,一切想象就都有可能实现。 物理定律是极为慷慨大方的,例如,物理学中的绝对速度极限是光速,以这一速度运动的物体大约可以在一秒钟之内绕行地球7圈。因此,创新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没有藩篱的,在未来,一切都可以实现。 7.人们经常会高估新技术的短期影响,低估它们的长期影响。 每一项伟大的核心创新一开始都几乎是没有用户的,这些内容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尝试,不可能一蹴而就,且建立在新核心技术之上的绝大多数应用并不仅仅与技术有关,它们还关系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企业类型,因此高科技短期的影响不会很大,而后期也同样会呈指数性快速发展。 8.在人均经济增长水平较正常的国家里,人们的平均智力会以每年约0.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即每10年增长3个百分点,直到经济水平完全达到发达水平为止。 由于种族混合(远系繁殖)的程度更高、同系繁殖的程度更低、营养更好、婴幼儿罹患严重传染病的概率更低、疟疾等顽疾不再肆虐以及认知刺激更好等因素影响,人类的生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人们变得更富有,也会变得更聪明。 9.总体而言,世界的状况好于过去,世界的实际发展好于大多数人认为的样子。 和大多数的悲观主义论调相反,事实上,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变得越来越好,人类的各项事业都在长久地、不间断地提高和改善,医疗、教育、安全、经济等等,莫不如是。 10.对于工业生产而言,市场规模每翻一番,平均生产率就会增长5%~10%。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过高地估计实体世界的发展,过低地估计数字层面的发展,事实上,机械世界常常以线性发展,而数字世界的发展通常呈现指数级变化。 11.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完成演进过程,它们把工作重心从手工劳作转向机械生产,最终再进化到数字化。这意味着生产效率从静态变为线性增长,再发展到指数级增长。 计算机技术或者基因操作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它们同时也在迅速地变得更廉价、更简单易用,价格效应的发生和延续常常快于性能效应。比如,沃尔玛、亚马逊、宜家家居、微软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如何把自身服务变得更廉价,同时保证盈利。 二、关于人口 12.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国民生育率会越来越低。总体而言,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生育率就会开始负增长;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每位妇女拥有的)儿童数量通常会下降到均衡水平以下,随之而来的是本土人口数量的下降。 为什么儿童的数量不再增长了?日裔学者加来道雄在他的著作《物理学的未来》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世上最有用的避孕药物就是经济的繁荣。 13.高经济增长率和更高水平的经济繁荣会带来更多的理性、和平和包容,它们又会反过来促进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和人们的普遍想法相反,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和平,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战争的规模和犯罪的严重程度都在下降,收入水平的倍增也会让爆发内战的统计学风险降低一半。 三、关于生物科技 14.人类基因一旦解码,生物学的发展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追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破解人类基因组的过程中,DNA链最初是在计算机上完成设计的,这和设计计算机芯片没什么两样,随后,DNA链进入实体制作阶段并最终投入使用。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的并非只有人类破解和合成基因能力的发展,还有这一能力带来的、人类即将创造的实际应用的数量。 15.未来的人类会利用基因组学的力量刻意消除现存物种(物种灭绝)、改变现有物种并创造新物种。人类还会用它来重构自身。 在人类掌握基因技术后,人们甚至可以控制物种,消灭害虫、复原“侏罗纪公园”甚至创造新物种,还可以改造人类自身。 四、关于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网络 16.每隔18个月,相同计算量消耗的能量就会减少一半。 17.每隔12个月,通信系统的总带宽就会变成原来的3倍。 18.高端个人用户的网速会以每年50%的增长率不断提高,相当于每21个月翻一番。 19.硬盘驱动器的性能价格比每年提高40%。 20.每隔30个月,无线网络并行通话数量就会翻一番。 在发达国家,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线上预订出行和用餐服务,而不是给提供服务的企业打电话的方式。人们还会选择在工作和生活的对话中用文字来替代语音。和这些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无线频段数量的爆发式增长。 21.每隔9~14年,电池的性能就会翻一番。 更准确地说,单位重量的性能增速为每年5%~8%。我们可以大体预测出电动汽车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商业意义上的突破。它的影响为埃隆·马斯克这样的商人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收益。 22.计算机存储的价格会以每年20%~30%的速度下降。 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不止关于性能提高和价格下降的指数曲线。对比前文提到的16、17、18、19趋势,我们会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涉及既有范式的变革 23.随着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日益成熟,资源常常会被分割为更细小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被更灵活地推广,分配给不同服务的供应商。 云计算的一大成效是用户会越来越少地购买硬件和软件,他们更愿意购买云端软件的使用权。以音乐产品为例,过去我们只能购买整张CD(激光唱盘),现在可以通过下载或者在线收听的方式单独购买一张专辑里的任意一支单曲。 24.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年增长率为15%~20%。 2017年夏天,互联网第6代协议(Ipv6)问世。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想实现某些物品之间的联网,很快就会有大把可用的专用地址分配给它们,人类正在为机械世界安装数十亿根崭新的神经纤维。 25.全球数字数据量每两年翻一番。 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形成的“铁三角”关系使得线上数据的体量正在以指数级别增长。 26.在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机架构中,量子比特的可能数量可能每年翻一番,也有可能呈现双指数级的增长趋势。 量子计算机(或者量子计算能力)即运用量子物理的现象完成计算。IBM公司认为,一个适用于量子计算机也将迅速发展,量子体积每年翻一番,且成本将极速下降;谷歌公司认为量子计算的发展速度是“双指数级”的。 五、关于能源 27.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造成价格下降,而价格的下降又会导致该类型资源消耗量的增加。我们不能期望未来降低全球的能源消耗。 28.全世界的能源供应正在经历从碳到氢的指数级转变,如果这个趋势延续下去,那么这种转变可能会在2150年左右完成。人类会在大约200年的时间里完成从碳到氢的指数级转变。 29.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每隔1.8年,人类的核聚变试验就会使三重积水平增加一倍。三重积指的是密度、温度与约束时间的乘积。 核聚变过去是,如今依然是所有能量的主矿脉,其能量形式高于其他所有能量形式,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类一直致力于提高三重积。 六、关于创新的意义 30.每隔10年,LED的流明单价就会下降到原来的1/10,同时,对于给定波长(颜色)的光,单位LED产生的光亮度会增加到原来的20倍。未来照明行业也会呈指数性发展,且成本价格极速下降。 31.创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获取新的资源。由于创新是指数级发展的,人类对资源的获得也是指数级的,所以创新型社会永远不会遭遇资源枯竭的问题。 32.仅有创造力的社会并不总是可持续的,因为一旦创新消失,可持续性就会随之消失。但是,只要创新持久延续,这个社会就会一直保持可持续性。 33.创新型社会能更好地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同时避免陷入基本资源的匮乏。这主要来自诸多方面的不断进步,而且经常是指数级的进步。这些方面包括:(1)合成化;(2)集约化;(3)虚拟化;(4)再循环;(5)共享经济;(6)替代化;(7)数字化。 34.一个国家越富裕,其环境就越洁净。 统计显示,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时,人们通常会开始考虑环境问题,并且纠正首先出现的问题。当人均GDP达到或超过1万美元时,整体环境就会变得更清洁。 七、关于新型网络与技术 35.随着数字化的日益普及,组织和企业会变得越来越多,它们可以在没有任何传统/中央管理的情况下运行和发展。 因为所有可以程序化的事物都可以通过程序自动执行,所以它们也可以实现自我管理。现实生活中的分布式自治组织可以由人工智能来编程,这能够带来自主的数字式进化。 36.共享经济会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更高的信任,进而提升社交资本水平。 总的来说,人们在数字平台都会信守自己签订的协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享经济和它的点评体系对文化的提高和改善大有裨益。 八、关于未来住行 37.现代经济在几乎所有行业中促进和实现自动化和自助式服务。 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三步:从纯粹的人工到计算机辅助下的人工(半人马),再到自动化计算机/机器人。 38.开放的、流动的社会能创造出社会性及经济性网络效应,进而建立自我强化的经济卓越中心。 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移动化,相似的人们会聚在一起,有的会形成小型商业集群,有的会成为覆盖面更广的经济卓越中心。 九、关于新的生活方式 39.机器、机器人和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底层需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类劳动被用来生产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较高层次的产品和服务。 机器通过机械化方式完成最底层活动变得越来越容易,且基本服务日益丰富,这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人们可以从事更多位于顶部的活动。 40.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数字化,个人生活与工作之间、家庭与工作场所之间,以及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之间的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41.随着社会变得日益数字化,越来越多的服务,包括产品、服务和劳动力在内,将会被细分为更小的对象并出现在灵活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上,这一市场有时也被称为“云”。这样的市场通常表现为实时的价格波动、公开透明的竞争和点评排名。 42.随着世界变得日益数字化,信息及娱乐的创造、交流和管理会变得越来越分散化、网络化和交互化。 人们未来几乎可以获得一切信息,定制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聚合意味着,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回声室”里,这里的绝大多数成员彼此认同。同时,这些人也很容易过高地估计志同道合者的人数。 43.全球OLED屏幕行业的产出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未来的屏幕会有更多的用途,例如景观设计、环境服务等。 44.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现自己的其他身份,越来越不愿意在工作场合里隐藏自我。对多元身份的接受和赞美也是一种正在兴起的趋势,它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十、关于商业管理 45.随着世界变得日益数字化,个人的信息收集会走向草根结构的、多点对多点式的交互循环,而不是金字塔结构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 人人都需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从其他人身上获得信息,也可以自己发布信息,不再仅仅依靠权威。 46.随着全球创新速度的不断提升,主流企业的管理风格会走向进化型组织,它的特征是自觉创新的制度化。 在进化型社会中,员工在小型团队中工作,团队之间互帮互助,但主要依靠自身决策。进化型组织极其敏捷,富有创造力,能够遵从内心,自我成长。 十一、关于政治影响力 47.由于消极的自组织的影响,社会显现出了分崩离析的自然趋势,这种趋势都是自然发生的,也是极难解决的。各种文明形式组织下的社会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最终社会会走向分崩离析。 48.公共机构会贪婪地攫取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它们的工作效率却变得日益低下。现代公共部门主要由方法驱动,等级森严,他们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工作的总体成果令人极度失望。因此现代福利国家的税负通常会稳步增加。 49.长期来看,把认识、责任和成果结合得最紧密的体系通常有最好的表现。 长期而论,去中心化的系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因为它们会开展更多的试验和竞争;同时,由于“认识—责任—成果”在去中心化体系中得到了更好的统一,因此,它们能在更大的范围里激励人 最后一点 未来的世界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未来的挑战主要依靠未来的科技来解决,因此如今的我们也不必过分焦虑。 总体来说,未来极其光明。拉斯·特维德的看法很明确:未来一定好于现在。就像现在好于过去一样。这就是本书总结的第50个超级趋势,也是最后一个、最关键的超级趋势:总体来说,明天会更好。 作者: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 责编:金木研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内容来源:摘自中信出版集团书籍《逃不开的大势》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