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连豆高开后一路上扬,最终大幅收涨,并一举站稳20日均线上方,成交量也有所放大。从盘面上可以看出,连豆已明显摆脱前期的下跌通道,短期将进入反弹周期。综合多种因素,笔者认为,后期连豆振荡上行的概率较大,投资者可适当关注逢低买进的机会。 端午假期期间,美豆主力合约从900美分上涨至930美分附近,美豆基本面因素依旧平淡,但宏观经济因素主导美豆价格上涨,同时原油价格上冲至80美元附近,美元指数下跌带动美豆价格上涨。国内市场,大豆在港口库存压力下走势偏弱,大豆价格回升幅度相对较小。 美豆供需变化不大,南美大豆产量继续上调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6月月度供需数据,对新季大豆产量的预估基本维持与上月持平,对市场影响较小。2010/2011年度美豆产量数据预估与上月基本持平,美新季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维持不变,基本与去年持平,虽然种植面积较上年度小幅增加,但美国农业部把天气升水考虑在内,导致本年度产量较上年度减少130多万吨。具体数据为:2010/2011年度大豆种植面积为3120万公顷,与上月预估数据持平;产量为9008万吨,与上月预估数据持平。 此外,2010/2011年度南美大豆产量数据也与上月数据基本持平。在上月报告中,巴西2009/2010年度大豆产量已上调至690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本月又上调了100万吨,南美大豆产量对大豆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压制作用。南美大豆2009/2010年度增产幅度较大,这是当前市场振荡筑底的主要原因,但对于2010/2011年度大豆,美国农业部预计南美大豆产量将大幅下滑。 美豆种植进展顺利,后市天气炒作可能加剧 根据美国农业部大豆生长作物报告,截至6月13日当周,美豆种植进度完成91%,去年同期为84%,5年平均86%,今年美豆种植进展顺利,远高于历史同期种植水平。在种植进度顺利的情况下,美豆生长进度也超出历史同期,当周出芽率达到80%,高于5年平均79%的水平,远高于去年70%的水平。天气顺畅利于种植,美豆天气炒作非常平淡,这也是美豆价格持续在900—950美分区间振荡徘徊的重要原因。据气象机构预测,6月下旬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将出现阵雨和雷雨大风天气,降雨过多将导致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不过东部和南部地区天气可能趋于干燥,温度也会上升,将有利于当地大豆作物以及玉米作物的生长;美国三角州地区温度将会进一步上升,天气也愈加干燥,当地的耕地土壤墒情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不过局部地区墒情有限,持续的干燥天气可能会影响到作物生长。 进口大豆巨量到港,对大豆价格形成压制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二季度大豆进口量创历史同期新高,4月份进口450万吨,5月份进口550万吨,目前我国港口库存598万吨,本月预计到港量为580万吨,进口大豆成本基本维持在3300—3500元/吨,进口量巨大且成本较低对国内大豆形成压力。目前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跌至3300—3400元/吨,沿海地区压榨基本维持均衡收益,二季度国内港口大豆油厂整体开机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大豆压榨已处于多数工厂的盈亏平衡点之下且库存压力上升,因而预计从6月下旬开始有停机计划的油厂数量会逐渐增加。 国产大豆在国储收购保护价支撑下,东北地区大豆价格维持高位,部分地区大豆现价处在3850元的高位,在油粕价格不振的格局下,国产大豆加工厂二季度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在低价进口大豆的挤压下,国产大豆面临回调压力。 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不容乐观 根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供需数据,中国大豆2009/2010年种植面积为880万公顷,产量为1470万吨,结转库存为1264万吨;2010/2011年种植面积为860万公顷,较上月下调40万公顷,大豆产量为1460万吨,上月预估数据为1520万吨。根据我们的预计,2010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将连续第二年下降,由于去年大豆价格低廉,种植收益较低,今年农民多以水稻、玉米、杂豆替代大豆种植,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比较明显,预计新季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以上,如果再加上不利天气的影响,今年国内大豆产量有望达到历史低点。据了解,由于4月份我国大豆主产区出现低温雨雪天气,导致大豆播种普遍推迟10—15天,大豆成熟期推后,后期大豆又将面临霜冻危险,而当前东北地区大豆土壤水分不足,雨量不足将威胁大豆的生长。 美豆基本面消息匮乏,美豆种植顺利,种植基本完成,随着美豆出芽期的结束,大豆进入开花期,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这一时期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开始增加,天气温度的影响将会加大,市场对天气因素的炒作有望加剧。 国内市场,在收储政策期限延长的作用下,大豆价格在3750—3800元/吨一带有较强支撑,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后市产量担忧加剧,随着后期市场对天气因素的炒作,大豆价格有望振荡上行,投资者可关注连豆在3800元/吨一带的买入机会。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