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逆势的代价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06-29 11:05:16 来源:网络

  逆势操作当然代价惨重,这已经为无数倒在期市血泊中的投资先烈们所证明。爆仓、资产大幅缩水等等,就一个词:亏钱。这是最直观的后果。我想就较之相对抽象一点的成本概念简单地谈谈对逆势的体会。


  首先引出一个个人一直以来所抱持的不太成熟的观念:鉴于商品的价值,底是可以抄的;又鉴于商品日益显现的金融属性,顶是不可测的。但农产品和工业品又由于各自基本属性的不同,又应当区别对待。


  大部分农产品因为其一年一种的可再生特点,其周期短,产量受天气影响大,所以在一定的运行周期内(这个周期的长短当视人口的增加所导致的需求增加和耕地的变化所导致的供应的变化以及农产品本身属性的拓展——如从纯农业属性扩大到具有工业属性等因素而决定,所以在之前的几十年及未来可预见的数十年内,它们的价格始终运行在一个可控或可以为人们想象的、上下高低点明确的矩形空间内。无论是从一两年的短周期、还是三五年的中周期亦或十年以上的长周期来统计,价格始终在如上所述的区间内运行,所以目前已有的周期一直未被突破。


  当然,还需要考虑诸如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政策性补贴、通胀等因素的影响,但毕竟这几点是相对更稳定从而也就是次要的),不仅价格的底是可测的,连顶也可以说是确定的(前提是目前的运行周期没有改变),底就是种植成本附近,顶则以历史记录为参考。因而,从事农产品期货交易,可以从价值角度出发抄底,也可以因其可再生及金融属性不那么明显而摸顶。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抄到最低、摸到最高,所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资金管理,即使一度逆势,也必有收获。


  而工业品不仅投入——产出的周期长,又多有不可再生性,稀缺的特征比较明显,而且金融属性日益突出,所以只能言底,断难测顶。两年多来有色金属和能源类商品的走势已经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哪怕按正常的逻辑来推断,价格已经明显地进入了泡沫区域,摸顶也是极度危险的事,因为没有人知道泡沫会吹到多大,在群众性运动中,人类的非理性会疯狂到什么程度完全不可预测,但并不能就此断定后来者不会做出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来。期货也是一种群众性活动。


  目前的有色金属和能源品种,其名义价格早就脱离过去几十年乃至百年来的价格区间,考虑到通胀因素,虽然其实际价格还未超过历史最高,但也日益有突破旧区间而奔向新空间的趋向。综合看来,已经可以认定它们摆脱了旧周期的束缚,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区间。


  再举个例子,以年初铜价在5000美元附近,这已是当时不可思议之高点,如果以最保守的操作方法,开仓10%甚至只有5%去摸顶,进行战略抛空,那么就算其之后不进行加仓摊薄成本,在见顶转势前,面对暴烈的涨势,其剩余资金也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终不免爆仓的命运。而这个假设例子中还没涉及到当时走势给逆势摸顶者的巨大的心理震慑影响。至于作为工业品使用的农产品(如天胶),那情况就要复杂点了,在此从略。所以,逆势摸顶本已是高危动作,摸工业品的顶更是比摸老虎屁股还危险。自杀系数陡然飙升。就此,我对“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的期市格言持保留态度,对前者的保留是针对工业品而言,对后者则是对所有品种而言。即工业品是不能以历史眼光来预测顶部的,而任何品种都是有底的,或者是历史的大底,或者是当期的生产成本。


  之所以说以上是不成熟的观念,一则是它逆势操作的特点,对一般投资者毫无借鉴意义,甚至是危害不浅。这种所谓的战略做法只有像巴菲特、罗杰斯、索罗斯等超级投资者才可为。二则从所花费的代价或曰成本来看,这个观念远非合理。还有个概念要澄清,既然是战略行为,必然志向远大,不会在乎价格百分之几变动的得失,尤其当出现于己有利的变动时,更不会早早就落袋为安,相反,还会顺势浮赢加仓。即是抱持一种单边市思维。本文后几部分将试述之。


  熊市大幅或长期下跌后进行战略抄底这种方法表面上看实际风险是有限的,因为毕竟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摆在那里。但最后即使有所赢利也并不代表这是一笔成功的投资,相反可能会付出超乎想像的综合成本。熊市的一大特征就是漫长,长时期地在低位窄幅振盪,夜以继日地受低迷行情无边无际的非人折磨。实际价值决定向下空间已很有限,但现实又不具备反身向上的基础,所以在一个狭小的区间内做钟摆运动,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片迷茫。只能等,等着现实的改变来让低迷的行情复苏。按专业术语,即以时间换空间。也许我们能走运抄到一个不错的低点,给战略做多开一个好头,但在此后漫长的等待收获之中,首先付出的就是时间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一段时间内全副心思关注着自己的持仓品种,无论是占用资金还是备用资金都为所投资的品种束缚,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意味着丧失了对其它品种的交易机会,尤其当自己的持仓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而其它品种有更好的交易机会时(表现在趋势性强、波动大、交易气氛热烈或者其运行规律更合自己操盘的个性口味亦或一段时间内自身对其把握性更大等状况),这种隐性的机会成本就显得更大,而且也更直接。至于为什么会吊死在一棵树上,那是我们倔强的性格、顽固守旧、不肯变通的思维所导致。


  不管现实生活中性格是如何,一旦接触了期货,就或多或少会把这些天生跟投资为敌的性格唤醒或者加强,从而埋下失败的种子。尤其对于中国人而言,本性中就多倔犟和因循守旧之气,否则百馀年来的社会转型也就不会如此困难。又传统文化中重君子、轻小人,所以潜意识中就多“从一而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哪裡跌到就从哪裡爬起”的大丈夫气概等等体现对信念的执着坚守的多少有点“愚忠”的信条,而恰恰缺少对投资而言最为宝贵的“油腔滑调”、“见风使舵”等在现实中为人所不齿的意识。至于不肯认错、千方百计寻找理由委蛇卸责、自圆其说或阿Q心理作怪而採取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满脑意淫从而错上加错,则更是我们的强项。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即使我们认识到了时间成本的存在,也会视而不见,而任由它扩大。


  除了上述这个机会成本外,第二个成本是很现实的移仓成本。在熊市中,一般各月份合约间呈正基差排列,而漫漫熊市要求我们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那么换月移仓就是不可避免的。正基差使得每换月一次,就要额外支付一笔新旧合约间的升水成本,熊市在底部“蠕动”的时间越长,意味着换月的次数就越多,那该项成本就越大。而就农产品而言,一般一年一周期,两个周期间相连比较紧。如果连续几年的丰收,上一年度的熊市还没结束迹象,抄底的多头还苦苦挣扎着没缓过劲来,紧接着又迎来了新的市场年度的丰收,那么就意味着产品的底部价值要进行新的向下评估确认了,这对不停换月抄底战略做多的投资者而言不啻是恶梦。去年到现在的豆类市场就是这样的状况。


  第三个是加仓成本。即因为强烈的单边行情的预期,往往在有突破震荡箱顶迹象时匆忙加仓,稍理智一点的则是在突破未果回落过程中于相对低位加仓,以期待下一次突破。无论那种方式,最后必然的结局是再度被套,反而推高了成本。而在熊市长时期的低位震荡期中,这样的来回摇摆会有很多次,甚至有几次会出现暂时有效突破箱顶的假象,即所谓的假突破,此时若重仓介入,那后果将更是雪上加霜。或者可以从理性的操作角度讲,知道突破失败,就将加仓部分止损。且先不说此时战略做多的心态导致任何一次开仓都不愿止损这样一个事实,因为跟心理目标比起来,即使箱顶最高位的价格也是很微不足道的。即使能忍痛止损,但震荡行情的特点会使得这样的开仓和止损是一种来回自打耳光的举动,这就导致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后,下一次就更不愿意止损了。


  第四个成本是受无尽熊市折磨煎熬的精神成本。自信的丧失、热情的冷却乃至冰冻、意志的消磨,一切以前所具有的良好交易状态被这只“大狗熊”以残暴无情的方式所啃噬殆尽。给以后的交易蒙上一层厚厚的心理阴影,如果不能得以调节恢复,那么将成为未来交易生涯的绊脚石,这又是一笔不可计数的透支未来的成本。


  一般而言,农产品毕竟靠天吃饭,又多为一年一度的生长周期,所以熊市中盘局的时间不会太久,但若基本面恶劣的话,也是不可想象的,如现在的豆类。若周期更长的工业品确立进入熊市的话,则其底部横盘的时间将会更漫无边际。于是上述成本就更大。


  这就是逆势抄底的代价,而越是数年大底甚至历史大底,这种成本就体现得越明显,从而也就越巨大。也许凭着坚忍的意志,坚持到最后终于获得可观赢利,但是如果能够将上述成本量化的话,那么会发现,所得赢利与之相抵,不过大致平衡,甚至负收益。逆势而为永远不可能得到想象中的超额利润(尽管可能最后名义上是得到了,但无形的代价使之黯然失色,失去本有的意义),活下来已是上帝的仁慈!


  熊市抄底的参照系是生产成本或历史大底,而牛市摸顶的参照系就只剩下历史高点。前文已有述及,因为人类活动中必然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导致的不可测度的泡沫,使得这种历史的高点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现在,一个流动性泛滥的世界,除了有为理性人士所不齿的投机泡沫因素外,多头还祭出了他们的超级法宝:商品的金融属性。这即使对于理性的人士而言也是不得不正视、不得抗拒、只能接受的。有了这个法宝,一切基于泡沫、暴利、历史大顶等因素考虑而试图冒险战略抛空、阻止价格继续上涨的投资者都会显得势单力薄。正如一片浮云终究挡不住呼啸奔天的火箭,结局只能是被穿膛破肚。况且,如今各个领域——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社会领域甚或军事领域,都在讲协同效应、多元化思维、多角度切入、三位或更多位一体的立体化作战等等,控盘的主力也日益深谙此道,也不会简单的凭供需基本面就事论事,除了之前所述的金融属性外,还根据各个品种的特点,深度挖掘其它炒作潜能,地缘政治、劳资矛盾、地质灾害等等都轮番上阵、四面开花。这也是当今日益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一个写照和反映。熊市中这些就派不上用场了。另外,牛市相比于熊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气旺盛、气氛热烈、成交活跃,这就决定了对于一个利多的消息,牛市中的反应要更为激烈,有较强的放大效应;而熊市中对一个利空消息,虽然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但因低迷的人气、萎缩的成交,所以放大效应不如利多消息之在牛市的作用。综合上述种种,可以判断牛市摸顶成功率较低,而风险无限大。尤其是对于工业品和资源类商品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由于是战略行为,所以如同熊市抄底一样,也有所谓时间成本、移仓成本(如铜多年来一直呈倒基差格局,当然农产品在牛市中这一格局不是很明显,除非有近月逼仓,但不可能如两年多以来的铜一样,几乎每个月都会逼空,所以只是很偶尔有倒基差)、加仓成本(强烈的看空意念导致将一次正常的回调认为转势向下突破,结果在低位加仓追空)、精神成本等。但是,我以为相较于熊市,牛市摸顶,这些成本虽然也很巨大,但比之账户资产迅速大幅缩水甚至濒临爆仓边缘,就不值一提了。因为熊市中行情波动窄小,资产长时期是处于小亏或平衡甚至略有浮赢的状况,最多随着来回震荡而上下坐电梯而已,所以心理被长期麻痺而幻想长存。而牛市中日日巨阳见红乃至涨停板的暴烈走势,直接导致亏损额日复一日呈直线递增,遇到涨停就处于加速状态,即使想认输止损都没有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保值的现货空头都会心惊胆战而选择退出或至少部分退出,何况投机空头?即使是出于高瞻远瞩的战略行为,恐怕也难以忍受活生生摆在面前的实实在在的巨额亏损,这种高度直观惨烈的代价决不会是做出战略抛空决策时所能认识得到的。还有一点,往往在此时,牛市中那鼎沸的人气更额外增加了逆势者本已沉重不堪的心理压力,几乎到了连人们谈论火爆行情时飞溅的口水都能淹死自己的地步,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试问,这种精神负担谁能承受?由此,止损会很主动和及时。所以牛市中战略摸顶的代价就是现实中很直观的、看得到摸得着的亏损,如果是长期抗战的,那难免一死。而熊市中这样的直接代价就显得太过隐蔽了。尽管就长期生存来说,逆势而为始终是通往爆仓的捷径,无论是熊市抄底还是牛市摸顶。但在相同的资金管理下,无疑牛市摸顶的生存时间要远远小于熊市抄底的生存时间,因而最后苦守寒窑盼来胜利曙光的概率也就要小于后者,毕竟生存得越久,离行情最后转势也就越近,从而离自己得到解放也就越近。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年初在白糖史无前例、火箭冲天般的暴涨行情中,万达和中粮一直是逆势抛空,越涨越抛,如同飞蛾扑火。但短短一个多月后就形势逆转,从地狱到天堂,成了最大赢家,扮演了一个先知先觉、无所不能的上帝角色。而如今,它们依旧是在白糖市场上大小通吃、多空通杀的庄家,白糖期货市场简直成了它们的印钞机。其实即使在逆势之初,对它们而言也不是在地狱,而只能说在通向天堂的路上绕了几道弯子而已。更不是飞蛾扑火,而俨然是一个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勇无比的消防队员。这个牛市摸顶最后却在短时期内由巨亏转而大获全胜的例子只能说是特例:第一它们有强大的现货商背景,套保抛盘天经地义而且保障充分(尽管套保行为中有多少投机成分不得而知——因为其之后的行为越来越像投机空头,只不过现货背景的身份可以让它们在投机与套保间轻松转换);第二,国家政策的支持。它们的国资背景、跟政府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使得其更像发改委的代言人和执行国家意志的强力工具。这就决定了它们有无限的能量(比如似乎无限的资金);第三,白糖也是地地道道的农产品,尽管当时就其工业能源属性炒作得如火如荼。只要是农产品,而且是一年一种的,那牛市摸顶的风险性就要打个折扣了,我在文章第一部分也已经提到了这个观点;第四,这是在主张国家干预一切的非市场化的国家,政府极端厌恶一切投机行为——不管它是理性合理的还是恶意制造投机泡沫的(在政府眼里,一切多头就是投机倒把分子,空头却是谦谦君子),所以常空短多是我们这个期货市场,尤其是国际化程度不高、政府控制力较强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一贯特徵;第五,也是由期市散多对实力主空的畸形投资者结构决定的。没有与现货空头对弈的机构投资者,导致多头的命运比白毛女还苦难。尽管牛市初也会有一波轰轰烈烈的行情,但总是很短暂,随之而来的就是现货空头的加倍报复以及多头的作鸟兽散。所以当外盘只是作了一个至多30%的中小级别回调,内盘已经彻底转势甚至回落100%了。而价格图形的连续稳定性就更谈不上了。白糖和玉米是最能说明这一切的了。有心者可以去对比一下内外的长期图形。这个特例,是决不会发生在英美自由主义条件下的期货市场中的,也是为国外一切成熟期货市场投资者所不可理解的。所以这个成功的特例,完全是特色的产物。在具有特殊国情的农产品市场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虽如此,但对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哪怕是一些实力雄厚、眼光独到、志存高远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却并不具有直接的模仿意义。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在顶部遇到慢牛走势,那危险性更大,因为这是温水煮蛙、钝刀跺肉,杀人于无形。去年铜在3000—3500的阶段就属于这种情况。尽管熊市底部往往也是缓慢运行,但对于这种慢熊走势一般都是有所心理准备的,而顶部慢牛走势就极容易使人麻痺和产生错觉。所以有一个观念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顶部是崎岖不平的。崎岖说的是高位震荡剧烈,不平说的是走势图形不会出现如慢牛般有顺畅的曲线、清晰的趋势。


  当然,上述对两种市况下战略逆势行为的成本比较并不是说熊市抄底比牛市摸顶更好,而只能说如果你在面对历史大顶大底的诱惑时一定要摸顶抄底的话,那么宁可选择熊市抄底,而不要牛市摸顶。这两者都不是好的行为,但熊市抄底比牛市摸顶更不坏。另一个现象可以说明:即国外指数基金和养老基金的投资方法也基本是持买入策略,甚至于都不计较是牛市还是熊市(但这既是这些基金的自身特点决定,更是离不开国外上至制度层面、下至参与者结构这一整套成熟完善的市场体系的支持)。不过对于一般散户投资者及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而言,逆势操作总归是不可取的,操作难度也较大。不管是战略行为还是短期行为,也不管是生存性相对较佳的熊市抄底还是死亡性更高的牛市摸顶。事实上,如今我对此二者都持否定态度,因而写这篇文章也是对文章开头那个不太成熟的观念的一个批判。当然还有对自己今年以来操作的一个反思。


  正如上文已提及的,写作这篇文章是对我之前那个不太成熟的观念一个批判,而这个批判的起源在于我今年来一个重大的操作失误,所以这更是一篇反思之作。


  我今年的这个几乎致命的失误是一厢情愿地去做了豆类的战略投资者。我放弃了自己更擅长更有把握的品种不做,皆因脑中主观臆想中豆类的空间太巨大了,这块肉太肥了。尽管糟糕的基本面一直为众人所知,几乎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但当时去战略抄底的潜在利多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一大堆。期货炒的就是未来价格嘛,所以只要有利多理由就行,管它潜在的还是现实的,潜在的反而更好,有朦胧性,到时兑现了更有爆发性。至于到底是哪些理由,我这里也就不在出丑一一罗列了。于是,我就开始了鬼迷心窍的抄底生涯,几个月来忠贞不二的守仓,雨打风吹不为所动,拳拳之心直比古代臣对君的愚忠,可是日子在痛苦绝望的煎熬中一天天度过,比之壮年守寡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结果想必各位都应该知道了。但是对于这份多头信念的执着,没人会给我威武不屈、精忠报国的称赞和高大肃穆的贞节牌坊来作丝毫的慰藉。因为这全属咎由自取。


  因为是无比强烈的战略做多意念,所以不设起码的止损,连最基本的技术分析都抛诸脑后。或者应该这样说,不设止损正是丢弃技术分析的直接后果。因为战略投资只在乎未来的伟大目标,眼前的一切扰动都是牛鬼蛇神所为,只要心中意念纯正、信念坚强,那么这些都完全不必放在眼里,更不值得花费精力去分析对付。之前视技术为圭臬的我,忘了技术提前反映基本面,都是先有了走势才有期评人士们洋洋洒洒、头头是道的基本面分析公诸于世。绝不可能是既存的基本面来决定下一刻的技术走势,更不可能是我头脑中单方面臆想的基本面来指导市场走势了。


  除了对利多基本面的意淫、对技术的放弃外,我也从没认认真真、冷静理智地分析过现实市场状况,包括现实基本面、市场结构、多空力量对比等等。不是不能分析,我想更多的是不愿意分析,体现出了内心深层次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严重心理缺憾。


  记得大概在去年底或今年初,就一批批战略空铜者前赴后继却最后无谓地倒下,我曾多次撰文指出这种行为的不可取,并且说这源于人性深处爱贪便宜的弱点。既然摸顶是爱贪便宜的表现,那抄底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基于价值说使它披上了一件貌似有道君子的外衣,殊不知这件外衣上下里外散发着迷魂香,使人麻痺,幻想自己所做的是前途光明的伟大事业,是高瞻远瞩的大师行为,堪比伟大政治领袖风范,而压根儿就跟贪小便宜风马牛不相及。市场一时的违背自己心愿的反向运行只能说明了“英雄的孤寂”,从而更加强化了对自己眼光长远的佩服和自信。于是就一错在错、错上加错。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甚至洋洋自得。当时看出了空铜者的悲剧源于爱贪小便宜,没想到在一个相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的故事在我身上重演,只不过换了导演、换了演员、换了场景和道具而已。而我却如睁眼瞎般不知自己所主演的故事正是之前已观摩了千百遍的经典悲剧。这又岂是能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老话轻描淡写地说过去的呢?几年的期市磨练,我总以为自己很成熟了,克服了该克服的弱点,所以自信转而成自大,坚忍转变成固执,这也是我自大固执的代价!


  这些便是我的逆势而为的代价和所得的教训。逆势,美丽的罂粟花,但不是普通人就能品尝它的果实的。毕竟我们不是巴菲特、罗杰斯和索罗斯,也不是手下掌管数亿美金的指数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更重要的是,可时至今日,还有如我般自以为聪明的人在反复犯着这个低级错误。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人性弱点使然,这个对期市中人而言几乎已成为陈词滥调的“人性弱点”为什么就那么难以克服呢?我想,至少反思和批判自己是克服它的第一步,所以作此文来表述我个人的反思,也献给所有的期市中人,希望能跟各位共勉,更以此作为我们失意者(我们不是失败,而是暂时的失意)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