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赵伟:繁荣的顶点?“日债危机”,风险是否被低估?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07-04 08:56:07 来源:赵伟宏观探索 作者:赵伟/李欣越

1、为何市场担忧日本债务问题?基本面恶化,叠加“615”恐慌


日本“615”国债期货暴跌熔断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日本债务问题的担忧。6月15日,日本国债期货大幅下跌,并接连在13点54分、13点55分,二度触发大阪证券交易所的熔断机制。按照日本交易所集团的机制设计,国债期货类产品熔断触发需要价格单边波幅达2日元。当日,日本7-10年期国债期货一度暴跌2.01日元,创2013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随后6月17日,日央行仍坚持维持当前超宽松货币政策,以0.25%的固定收益率无限制购债。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日本当前货币政策的广泛质疑,与对“日债危机”全面爆发的担忧。



收紧的外部环境、与升温的通胀预期推动日债利率持续上行,0.25%的上限目标在日央行无限量购债之下才得以维系。近期,内外力量均在推动日债利率攀升。一方面,发达国家央行多数收紧,快速攀升的欧美国债利率在套利机制下,使日债收益率也面临上行压力;另一方面,日元持续贬值、叠加油价高企,导致日本输入型通胀压力迅速抬升,也带动利率的上行。为了维持对收益率曲线的控制,日央行在近4个月显著提高了购债规模,累积购债高达6.4万亿日元。


外资机构的交易行为,则在期货市场直接刺破了这一上限。随着6月17日日央行议息会议的临近,外资机构开始押注日央行的政策转向。从OIS掉期率来看,通胀的持续上行、日元的大幅贬值,使得近期市场对今年日央行加息的预期快速升温,从6月12日的5.6%迅速上升至15日的42.9%。这一背景下,外资机构避开现货市场的直接交锋,大举做空日债期货,最终导致了日债期货暴跌。



2、日本债务问题有多严重?国债违约概率不大,结构性风险仍存


当下市场最担忧的是日本政府债务风险,从外债比例、短期还本付息压力等指标来看,日债短期违约风险不大;但国债利率一旦失控,偿债压力或快速抬升。


政府部门来看,当下日本政府杠杆率高居全球第一,但外债占比较低,短期付息压力较小。截至2021年12月,日本政府债务/GDP高达224.9%,政府杠杆率高居全球第一。短期来看,日本国债利息偿付压力不大。1)日本国债以内债为主,外债占比仅14.3%;2)日本国债多以0.005%和0.01%等低票息率发行,当前付息压力较小。然而,当下日本有110万亿日元国债将在1年内到期,一旦日债利率失控,偿债压力将迅速抬升。根据日本财务省测算,如果日债收益率飙升至3.3%,展期后日本政府2025年的偿债成本或将高达36.3万亿日元。



与此同时,日本外汇储备、海外资产充足,短期违约概率不高;但持续的贸易逆差对外汇储备的侵蚀,正带来日本外部脆弱性的上升。


当下,日本拥有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高居全球第二;同时,日本持有全球第一的国际投资净头寸,达3.46万亿美元。这足以支撑当前日本0.74万亿美元短期外债[1]的偿付。然而,近期日本贸易持续逆差,正对外汇储备形成显著侵蚀,2021年8月以来,日本外汇储备规模已减少946.33亿美元。如果国际收支持续恶化,外汇储备对短期外债的覆盖率也将快速下降,带来日本外部脆弱性的上升,加剧违约风险。[2]


[1]日本国债均以日元为计价货币发行。当前日本外储对短期外债覆盖率约1.8倍,高于1.0的警示值,但相较世界均值3.0倍较低。


[2]经测算,如果日本贸易赤字持续维持5月的规模,日本外储对短期外债覆盖率或在2年内下降至1.0的风险位。



此外,尽管外资力量在抛售做空,但仍在增持的险资、养老金等内资机构可以缓解抛压,避免日债收益率过快上行。除日本央行外,险资、银行、养老金是日本国债的主要持有方,合计占比38.9%,远高于外资的14.3%。这类机构投资者,多隶属于三菱、住友等财阀,或直接隶属于日本政府,其交易逻辑区别于欧美金融机构。2022年以来,外资抛压下,日本险资仍增持了2.8万亿日元日债,并表达了继续增持意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债收益率过快上行的风险。而日央行转向过程中,对国债利率上限的逐步放开,也可以缓释日债暴跌风险。



居民部门来看,当前日本居民杠杆率整体不高,且相对稳定;但输入型通胀压力下,中低收入群体实际购买力或将受到一定侵蚀。截至2021年,日本居民部门杠杆率为67.6%,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储蓄率为27.8%,略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宏观维度而言,相对稳定的居民债务,大规模违约风险不大。然而,输入型通胀下,居民实际购买力正受到持续侵蚀。2月以来,日本家庭实际收入与名义收入开始出现分化,小企业员工工资增速更低;而支出方面,2月东京都无业家庭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8%,显著高于所有家庭的2.2%。



企业部门来看,日本企业杠杆率较高,外债占比较低;成本压力、疫情冲击等因素下,中小企业或面临一定违约风险。截至2021年,日本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达117.6%,高于发达经济体94.2%的平均水平。在日央行特别贷款计划的支持下,疫情期间,日本企业杠杆率进一步增加16.4%。但日本企业债务超65%均为银行信贷,外债占比低,外溢风险有限。然而,随着输入性通胀压力的抬升、疫情对服务业的持续冲击,近期日本小型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线下经济企业违约风险明显抬升,东京商工调查显示,35%的中小企业存在债务过剩问题。



3、值得关注的风险点?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日元贬值的次生影响


虽然日本债务危机短期爆发的风险相对有限,但当下日央行大举购债行为、与海外央行政策间的持续分化,仍为日本积蓄了一定风险,并可能产生次生影响。


金融体系中,日央行持有大量国债与股票,使其更易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而大量承接日本国债,对MMT的过度践行,也在加剧日本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一方面,截至6月22日,日央行持有资产中73%为政府债券,19%为股权类资产。近期,日本国债和股指波动率快速攀升,金融市场的波动正直接冲击日央行资产端的稳定性。日央行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已快速攀升至146;另一方面,当下日央行已直接持有日本已发行国债的50%,对现代货币理论的过度践行,或使日元、日债失去合理的定价锚,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正在加剧。



金融市场层面,日本的外向型经济,容易在外部冲击下,由经济环境恶化带来金融环境恶化。外向型经济的日本,能源结构高度依赖油气资源,2020年对油气的依赖度高达63%。原油价格上涨、叠加日元的贬值,正带来日本贸易条件的恶化,并冲击日本的国际收支。6月21日,日本花旗贸易条件下行至-58.8,处于历史次低位。同时,5月,日本对外贸易连续10个月出现逆差,贸易逆差规模高达2.4万亿日元,仅次于2014年1月。持续恶化的经济环境正进一步加剧日元风险,并向日本金融市场传导,加剧日本金融市场的波动。


美日货币环境的分化、做空力量的加强,或将继续加剧日元贬值风险;同时,日元或将带来新兴市场货币竞争性贬值,对部分国家造成次生冲击。近期,日央行仍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分化的货币环境、叠加期货市场上做空日元力量的不断走强,或仍将加剧日元的贬值风险。同时,日元贬值正向新兴市场货币溢出,引发竞争性贬值。3月4日以来,泰铢、韩元、林吉特等货币兑美元贬值幅度均超5%。这或将引发,马来西亚等外债占比较高国家的次生风险。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6月15日,日本国债期货暴跌熔断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日本债务问题的担忧。基本面上,收紧的外部环境、与升温的通胀预期推动日债收益率持续上行,0.25%的上限目标在日央行的无限量购债之下才得以维系。交易层面,随着日央行议息会议的临近,外资机构的交易行为则直接导致了日债期货闪崩。


2)当下,当下市场最担忧的是日本政府债务风险,但较低的外债占比与付息率、充足海外资产支撑下、内资机构增持下,短期违约风险不大。利率上升加剧的偿债压力、贸易逆差对外储的侵蚀,均是值得关注的中期风险。短期而言,居民部门债务相对稳定,但通胀对实际购买力的持续侵蚀,或加剧中低收入群体的违约风险;企业部门,中小企业的困境同样值得关注。


3)虽然日央行的持续购债,缓释了日本债务危机短期爆发的风险。但日央行与海外央行政策间的持续分化、对MMT的过度践行,仍为日本积蓄了一定风险,并可能在部分债务相对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引发次生冲击。


风险提示:


1、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全球流动性收紧,资本市场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日央行政策转向超预期:持续贬值的日元、日债做空力量的持续加强,或导致日央行超预期转向。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