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美通胀高企,货币紧缩政策将持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同时发力,短期经济形势向好。A股本轮反弹已对前期下跌进行了修复,后期走强仍需新的经济政策支持。 6月以来,A股主要指数呈现稳步抬升的走势,其中上证综数上涨6.66%,深证综指上涨10.82%,创业板指上涨14.61%,上证50指数上涨8.72%,沪深300指数上涨9.62%,中证500指数上涨7.1%。从指数的涨幅看,权重股强于中小板股,中证500相对上证50指数走势偏弱。 行情回顾 2022年上半年A股市场先是被下跌逻辑支配出现三轮下跌,后受政策利多逻辑支撑企稳回升。 2020年开始,全球股市的上涨逻辑主要是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年10月之后,美联储逐渐释放货币紧缩预期。其间国内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地楼市调控政策频出,坚持“房住不炒”,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虽然在降准刺激下,A股市场出现一波反弹,但全球整体宽松的市场逻辑已经转变,因此,今年1月4日至2月8日股市出现一轮下跌行情。 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风险资产被抛售,全球股市出现新一轮下跌,国内市场亦未能独善其身。该阶段主要是新能源赛道优质股估值偏高引发的下跌,直至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释放利多消息,市场企稳。 3月28日上海等主要城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陆续开始封控措施,机构担忧企业业绩下滑,A股市场下行,直至4月底企稳。 5月之后,疫情形势向好,各地复工复产复市不断推进,前期利空引发的担忧情绪逐步修复,国内货币和财政支持政策也陆续发力,A股开启一轮上涨行情。 宏观因素分析 由于疫后世界各国的复苏进程不同,主要经济体目前也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位置。2020年中国受益于有效的防疫措施率先从疫情影响中恢复,去年世界各国逐步开启复苏进程。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了抑制高通胀开始紧缩进程,经济复苏放缓,特别是欧美国家后期大概率从滞胀走向衰退。 2021年4月起,欧美国家的CPI同比增速快速上行并持续走高,至2022年3月,美国CPI同比增速高达8.5%,欧元区CPI同比增速高达7.4%。2022年5月,美国CPI同比增速进一步升至8.6%,欧元区同比增速提高至8.1%,此前市场认为通胀见顶的观点被证伪,欧美通胀形势严峻,不得不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欧美紧缩的货币政策正在影响其经济活力,PMI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加速下跌,当前已接近荣枯线。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俄乌冲突和新一轮疫情影响后,正在走出周期低位。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的中期相对位置正从“美强中弱”转变为“中强美弱”。但目前国内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是美联储加息压缩国内货币政策空间,二是人口老龄化和房地产周期带来的经济压力仍然存在。 资金面与估值 随着股市的下跌,融资余额从年初的17190亿元减少至4月29日14337亿元的低位,5月份之后随着行情好转,逐渐增加至15097亿元,已经回到2020年以来的中值位置。 北向资金自2014年持续流入,当前沪股通净流入8987亿元,深股通净流入8076亿元,目前总持仓1.7万亿元。今年行情波动加大,北向资金仍较为稳定,外资配置中国的趋势仍未改变。截至3月底,北向资金净流出350亿元,但至6月底已经转为净流入713亿元。 图为北向资金走势 截至5月底,险资运用余额为24.03万亿元,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规模2.97万亿元(较上月增加1650亿元),占比12.37%。5月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余额大幅增加,说明前期市场确实处于低估状态。 图为险资股票投资比例 2022年7月,科创板运行满三年,将迎来“解禁潮”。据不完全统计,科创板首批“大非”解禁规模4700多亿元,其中,7月解禁规模超过2100亿元;“小非”解禁规模超3800亿元,其中包含券商跟投的24个月禁售的限售股。当前市场虽非常活跃,但“解禁潮”到来或影响行情。 截至6月30日,万得全A指数TTM市盈率为18.26,近十年均值为18.13;上证50指数TTM市盈率10.87,近十年均值10.13;中证500指数TTM市盈率为21.06,近十年均值32.04。从市盈率角度看,万得全A和上证50指数处于估值均值附近,整体估值已进入合理区间。中证500指数估值偏低,中小板仍有机会。 综上,欧美通胀高企,货币紧缩将持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同时发力,短期经济形势向好,但中长期受外在和内生周期的影响,依然有下行压力。从估值和技术层面看,A股本轮反弹已对前期下跌进行了修复,后期走强仍需要新的经济政策的支持。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7月科创板将出现“解禁潮”,中报陆续披露有可能不及市场预期。 笔者判断,IH主连合约将在2820—3050点区间振荡,IC2209合约将在6050—6500点区间振荡,7月行情振荡向下的可能性较大,IH、IC短期可逢高轻仓试空。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