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价格研究

玉米进入平稳运行阶段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07-08 08:51:07 来源:物产中大欧泰有限公司 作者:方献华

由于预期新季玉米丰产、进口玉米和高粱等替代数量较大,再加上国内玉米市场社会库存同比增加,下半年玉米市场将难以出现上半年那样的长线走高行情。



近期,国内外玉米期现货价格联袂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市场看跌情绪却没有增强,预计未来玉米价格将趋稳。与此同时,由于预期新季玉米丰产、进口玉米和高粱等替代数量较大,再加上国内玉米市场社会库存同比增加,下半年玉米难以出现上半年那样的长线走高行情。


玉米长势转好


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一场又一场降雨天气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先后出现,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墒情不足问题,而且高温高湿的天气还加快了玉米生长发育的进度,再加上各产区农民及时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我国新季玉米丰产可期。


据了解,我国麦茬玉米主产区河南省今年农作物的夏播面积在9000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6800万亩以上,包括玉米5500万亩。与此同时,河南省周边的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等北方地区的麦茬玉米播种面积多呈现稳中有增格局,主要是农民种植玉米投入少、收益高。目前,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已进入传统的多雨季节,预计玉米长势将好于往年。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东北三省一区的春播玉米生长状况转好,预计单产提高将有效弥补种植面积下降及晚播对产量的不利影响。数据显示,我国东北三省区春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1000万—1400万公顷,正常年景时的玉米总产量为9000万—12000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来源地。


今年年初,尤其是春播季节,东北三省一区疫情多发,再加上部分地区有些干旱,导致大豆、玉米出现了晚播现象,但出苗情况良好。随后,东北三省一区多次出现降雨天气,令玉米长势很快就得到了扭转,当前的整体长势已与正常年份持平或略好。


整体来看,由于高温多雨天气增多,当前我国春播与麦茬玉米均长势良好,丰产前景较为乐观,预计将有效增加新季玉米市场供应量。


进口替代品数量较为稳定


海关等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为16454万吨,同比增长18.1%。今年1—5月我国粮食进口总量为6652万吨,同比仅下降0.2%,其中大米和玉米的进口量超过了2020年。分品种来看,我国5月进口小麦67万吨、玉米208万吨、高粱167万吨、大麦80万吨、大米66万吨、大豆967万吨。作为国产玉米的替代品,1—5月我国小麦进口总量为442万吨,同比只下降了4%。1—5月我国玉米进口总量为1139万吨,同比仅下滑2.9%。当前我国除了进口乌克兰、美国玉米以外,还从巴西、缅甸等国进口,进口多元化格局明显。


另外,5月我国大米进口量激增98.7%,1—5月大米进口总量为292万吨,同比增加29.6%。5月我国高粱进口量激增171%。高粱作为玉米的主要替代品种,1—5月进口总量为508万吨,同比增加37.8%。


综合分析,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国际粮油市场形势,我国正在持续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已经有效地掌握住了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粮油尤其是玉米进口渠道得到了拓展,再加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解除了加拿大油菜籽进口等,未来我国玉米市场的供应能力将得到持续加强。


青黄不接期社会库存充足


目前,虽然国内玉米市场已进入传统的青黄不接阶段前期,但玉米价格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如大连玉米主力2209合约期价自6月20日至7月4日,在11个交易日内,从最高价2920元/吨最低到2681元/吨,累计下跌239元/吨。与此同时,现货玉米价格也出现明显下滑态势。市场专业人士认为,除了新季玉米长势转好、玉米进口替代品稳定有增削弱了市场的看涨情绪以外,今年青黄不接期社会库存较多也是导致玉米价格稳步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当市场价格出现下滑以后,在下游需求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出现增长的背景下,中小型贸易商等纷纷开始抛售,这更加剧了市场的看跌情绪,也是造成短时间内玉米价格下滑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据业内人士介绍,河南大部分地区贸易商上半年收购当地产玉米的毛粮价为2740元/吨,经色选筛后净粮入库成本为2820—2850元/吨,当前的抛售价在2860元/吨左右,处在略亏损状态。另外,据了解,当前南方港口、山东主销区等的玉米价格也表现疲软,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