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期货机构资讯

国盛期货即将迎来新控制人 期货公司增资扩张跑马圈地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07-08 10:25:43 来源:中国经营报

江西国资组团接盘,国盛金控迎来新股东


国盛金控7月6日晚间公告,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财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江投资本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已确认为公司9.7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43%)的受让方,报价结果约88.79亿元。而这五家企业均为江西国资。


国盛金控9.76亿股股份的转让方,分别是张家港财智、深圳前海财智远大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凤凰财鑫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凤凰财智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迅杰新科,均拟悉数转让其股权,涉及股权比例合计50.43%,转让价格约88.79亿元。


新股东即将入主之际,国盛金控子公司国盛证券的接管期,也将在7月16日届满。2020年7月17日,证监会决定对国盛证券、国盛期货实行接管。次年7月作出延长接管期限的决定。(第一财经 周楠)


期货公司增资扩张跑马圈地


得益于股东的“大手笔”,东证期货成为期货行业第五家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的期货公司。东方证券(600958.SH)近日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东证期货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8亿元变更为人民币33亿元。


事实上,近三年来,期货行业悄然掀起了一轮增资潮。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数十家期货公司以股东注资、利润转增、引入新股东、上市募资等多种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其中券商系期货公司是此轮“增资潮”中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期货市场不断壮大的背景下,产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明显提升,期货公司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净资产收益率(ROE)改善,牌照价值愈发凸显。与此同时,期货公司凭借《期货和衍生品法》的东风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发力风险管理、做市商、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而创新业务大多是重资本业务。


“30亿级梯队”扩容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约15家期货公司完成增资。


近日,东方证券向全资子公司东证期货增资5亿元。在此之前,中信期货、银河期货、华泰期货、中信建投期货、英大期货、西部期货、中金财富期货、华安期货等均完成了增资。


具体来看,各家的增资额度和增资方式不一。大多数公司获得股东注资,增资数额从数千万元到20亿元不等。浙商期货则是通过在浙江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方式引入投资者,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完成增资的。其注册资本已由人民币10亿元增至人民币13.71亿元。


从全行业来看,今年国内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有明显增长。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全国150家期货公司注册资本1062.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38%。


对比2021年末150家期货公司987.07亿元的注册资本,今年前五个月,全国期货公司注册资本合计增加75.49亿元。而2021年全年,全国期货公司注册资本合计增加124.56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前五个月,已经达到了去年总增资额的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注册资本30亿元以上的期货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中信期货、银河期货、国泰君安期货、招商期货和东证期货。


上述五家期货公司均在近两年内进行过至少一次增资。比如,中信期货的注册资本在2021年5月由20亿元增至56亿元,2022年5月再次增资20亿元至76亿元,跃升为行业注册资本第一位。同样地,今年5月份,银河期货注册资本由23亿元变更为45亿元,两年内增资33亿元,资本金和增资额均仅次于中信期货。


注册资本介于10亿元(含)到30亿元之间的“第二梯队”共有24家期货公司,其中半数公司近三年内有过增资动作。比如,广州期货2021年两度增资,注册资本由5.5亿元增至16.5亿元;中信建投期货自2020年以来三次增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7亿元增至14亿元。此外,自2009年以来国内首次新设的、全国第150家期货公司——山东港信期货有限公司2021年7月开业,其注册资本为10亿元。


此外,根据中期协披露的数据,尽管全国150家期货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突破千亿元关口,但其中位数仅为4.96亿元。“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二八法则比较明显,行业分化凸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对本报记者指出,“在上一阶段券商系期货公司发力之后,下一轮弯道超车的可能是净资本较高的期货公司。”


资本过小难展业


“期货公司增资潮,主要源于各方资本看好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某券商系期货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产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对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参与度也明显提高。对期货公司的股东而言,加大投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物产中大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景川此前表示,“股东增资期货公司的动力,来自近几年期货公司ROE改善以及行业快速发展。并且,期货公司牌照长期受到市场关注,期货公司的专业服务加上金融持牌,尤其在风险管理业务迅猛发展时期,其市场价值愈发凸显。”


实际上,2021年,中国期货市场延续前一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类机构和产业客户踊跃入市,全市场保证金历史上首破万亿大关。据中期协6月2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5月末,全国150家期货公司的客户权益总计1.4万亿元。


在期货市场不断壮大、蓬勃发展的背景下,2021年全年,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实现营收、手续费、营业利润、净利“大四喜”,其中营收494.64亿元,同比增长40.34%;净利润137.05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均创下历年来新高。今年5月份,全国期货公司的交易额40.01万亿元,交易量4.71亿手,营业收入33.10亿元,净利润10.76亿元。


“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净资本实力将是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上述受访期货公司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和产业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部分期货公司由于客户权益攀升,净资本指标随之达到监管临界点,补充资本金势在必行。


这一轮增资潮从2020年开始启动。彼时,银行、保险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被期货公司形象地称为“大象进场”,而迎“大象”进场的期货公司增资压力骤增。根据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所选期货公司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如成立5年以上,上季末净资本达到人民币3亿元(含)以上,且不低于客户权益总额的8%;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为A类。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在业务实操过程中,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时,多数会考量期货公司的管理规模、服务水平以及IT技术等情况,注册资本也是参考指标之一。“公司注册资本过小,可能不足以取信于机构客户,达不到合作门槛。”


看重场外业务


程小勇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当前期货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尤其是《期货和衍生品法》颁布之后,给期货市场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期货公司凭借《期货和衍生品法》的东风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发力与创新业务。而创新业务大多是重资本业务,例如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做市商业务、资管业务和国际业务。


“从当前的期货公司各项业务来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和做市业务对净资本要求很高。”程小勇分析指出,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中的基差交易和场外衍生品(包括含权贸易)为例,含权贸易一方面现货贸易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含权贸易中的期权部分需要风险管理子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也需要占用保证金。做市业务同样需要大量资金参与期货市场买卖交易,为提供流动性,往往买卖可能相对频繁。


从这一轮增资潮来看,增资资金去向主要是风险管理业务。


比如,今年2月份获得3亿元增资的西部期货,其中1亿元用于西部期货以货币投资方式投向其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海西部永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用于支持其风险管理业务发展。


更早前获得近30亿元增资的招商期货,部分资金也用于对子公司招证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拓展大宗商品业务。此外,登陆A股市场后,南华期货随即通过定增募资15亿元,其中不超过10亿元用于提升风险管理服务能力,包括对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增资。


可见,规模激增的风险管理业务,逐渐暴露出自身“吞金兽”的特性。期货业内有观点认为,券商对期货公司和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增资,是对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场外业务的看重。尽管相较于现货业务板块,场外衍生品业务资金需求较小。但是券商系期货公司加大对风险管理公司场外业务的支持,主要希望通过规模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培育盈利增长点。


在程小勇看来,未来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范围还会拓展,除了传统的合作套保、基差交易和场外衍生品(包括含权贸易),部分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还在发力于供应链金融,这将进一步增加对资本金的要求。


“除了资本金要求之外,期货公司竞争力还体现在股东背景、业务协同能力和投研服务能力。”程小勇进一步分析道,2020~2021年期货市场增量资金大多数来源于金融机构。因此,股东背景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那么期货公司获得增资的可能性要较高,股东系统内部的业务协同带来的发展空间越大。另外,当前期货市场步入机构化时代,投研服务能力是期货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传统经纪业务需要投研支持,而且创新业务也需要投研支持,尤其是机构化时代服务,机构投资者非常专业,如果期货公司投研服务能力跟不上,那么必然影响期货公司机构客户的拓展,导致经纪业务增长上限较低。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