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1000指数是选取中证800指数样本(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样本)以外的规模较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具有中小市值的特征。中证1000、中证500和沪深300指数分别覆盖中小市值、中市值、大市值个股,形成互补。这三个指数可以满足投资者的大部分风险管理需求。除了中小市值特征外,中证1000指数还具有权重分散、民企占比高、个股分化大、股息率较低的特征。 发展现状 中小市值与高换手是中证1000指数最突出的特征,中证1000指数以中小市值个股为主。统计中证1000个股市值的中位数,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66.23亿元、76.57亿元、108.37亿元,个股市值多为十亿元、百亿元级别。市值较小特性决定中证1000指数换手水平相对较高,计算2016—2020年主要宽基指数日频换手率均值,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为0.44、1.33和1.91。 成分股数量多以及市值分布较为均匀,使得中证1000指数权重分散,相应期货工具适合作为中性策略的对冲底仓。这一结论可从两个维度论证:一是统计主要宽基指数权重排名前10%个股的权重之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为41.77%、23.50%和28.33%,中证1000指数权重集中度较低;二是统计中证1000指数行业分布,其中权重最高的基础化工占比仅为12.4%,这意味着中证1000指数受行业政策扰动相对较小。 统计指数企业属性分布,中证1000中有六成上市企业属于民企,而民企先天对于信用环境敏感。统计主要宽基滚动4季经营现金流与滚动4季营业收入的比值,可见中证1000数值显著低于沪深300和中证500。 中证1000指数个股之间分化加剧。统计最近4年中证1000个股跑赢基准指数的胜率,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为51.6%、43.6%、38.4%和41.5%,2019年之后跑赢基准指数的个股占比中枢下移。同时,计算年涨跌幅75分位数与25分位数的差值,2019—2021年,该数据始终在40%以上,这一现象暗含个股之间分化加剧。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或与2021年之后指数增强策略扩容有关。上述策略在活跃股中频繁交易,可能导致大量资金在少部分个股博弈,一个印证项是2021年之后成交额排名前10%的个股,其量能占比中枢上移,2021年升至37%,这一力量介入某种意义上加大了个股的分化程度,同时少部分个股提供绝大部分超额,Alpha的可获取性提升。 中证1000指数股息水平较低。统计中证1000指数近5年的股息率发现,中证1000指数派息水平显著低于沪深300和中证500,其中近两年股息率稳定在0.8%的水平。同时,统计现金分红的时间发现,5月下旬—6月中旬是中证1000分红的高峰,其派息高峰领先于沪深300约20个自然日。 后市预期 中证1000指数衍生品成交量、持仓量预计会快速提升。衍生品的活跃度与标的现货活跃度有关。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证1000成分股总市值达12.11万亿元,中证500成分股总市值为12.29万亿元,两者总体量相当。成交额方面,今年以来,中证1000日均成交额约2100亿元,中证500日均成交额约1600亿元。从指数成分股的体量和活跃度来看,中证1000指数略高于中证500指数,预期中证1000指数期货活跃度将快速提升。 中证1000指数期货上市预计会推升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的流动性。一方面,指数期货上市会提升指数的关注度,促进指数ETF的发行;另一方面,期货上市后会有较多的中性策略产品推出,增加了中证1000成分股的股票多头需求。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流动性提升的同时,指数本身表现预计也偏强。 期权方面,由于中证500指数的表现和波动都与中证1000指数相近,且中证500指数尚无期权产品,故中证1000指数期权上市会分摊一部分中证500指数管理需求。波动率方面,由于中证1000指数波动率偏高,预计中证1000指数期权的隐含波动率要高于沪深300指数期权,沪深300股指期权和中证1000股指期权之间存在期权跨品种套利交易机会,二者股指期权之间波动率的博弈也将反映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另外,回顾沪深300股指期权在上市初期的期权加权隐含波动率走势发现,股指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定价出现小幅高估,由此可关注新品种中证1000股指期权在上市初期的隐含波动率套利交易机会。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