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已浮出水面。 本报6月23日独家披露国泰君安期货庞大做空资金中存在国泰君安证券身影后(详见《谁在“空头大本营”里放空?国君期货高卖空量之谜》),记者试图通过进一步追踪采访勾勒出国君证券资金进入期市途径。 24日,国君证券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确实在股指期货上市初期为定向资产客户开立了一般法人与自然人账户,并且在4-5月间进行了期现套利交易。不过,该人士并不认同此举有“违规之嫌”。 “《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在4月24日才正式公布,中金所的《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管理业务指南》也是5月7日公布的,而我们开户时间在4月16日前,我们的开户不能算违规,而是‘无规可依’。”该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相关规则发布后,国君证券立即着手申请交易编码,但同时,国君资管部并未退出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至6月18日正式拿到交易编码,产生了两个月的“灰色地带”,这也正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插队入场 4月16日,中金所第一批股指期货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此后,数个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总部客户便分别以自然人和一般法人的身份,开设了各自的股指期货账户,签署相关协议后,这些账户便转交给国泰君安资管团队进行打理。 按照该公司说法,资管部门与其客户有过较为深入的交流,一些客户对参与股指期货颇为“热情”。 “由于没有具体指引出炉,我们就按照一般的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与客户签订了协议,双方约定了义务与职责,并以客户名义开立了股指期货一般法人和自然人账户。”上述资管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表示,这些账户,他们是按照证监会原有的定向资管业务细则去理解、操作。其中包括双方签署委托协议,明示风险责任,并对实际操作中的具体细节,如持有股指期货的风险敞口比例等予以限制。 然而一周之后,证监会正式公布《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明确准许券商定向和限额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可以灵活的采用各种投资策略进行股指期货交易。 5月7日,中金所也正式发布了《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管理业务指南》,其中规定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需向中金所申请股指期货交易编码。 “正式规定出来后,我们就按规矩办事了。”据该人士表示,国泰君安资管部随后便与客户根据证监会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并细化了资产委托协议,并着手向中金所申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交易编码。 6月18日,国泰君安正式从中金所拿到了编号分别为“600000”和“600001”的交易代码,为首的“6”代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这期间,沪深300指数从3356点(4月16日)跌至2696点(6月18日),累计跌幅达到19.7%。在此期间,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间一直呈现高度升水状态,套利机会层出不穷。 “我们定向资产业务做的不是投机,而是套利,如果这波套利行情不抓住,客户也不会答应。”据该相关人士透露,国泰君安资管部并不只为客户开立了股指期货账户,而是有现货股票账户与之对应,“我们操作手法就是卖空期指,买入数量匹配的现货,包括一揽子股票与ETF指数基金”。 据期货业内人士估计,在4、5月期间的期现套利行情中,套利资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20%。 两个月的灰色地带 值得注意的是,在“按规矩办事”的同时,国君资产部并未退出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而期指卖空的仓单也频频出现在国泰君安期货公司的持仓席位上。 国泰君安人士承认,即使在监管部门相关细则出台后,早前开设的这部分股指期货账户依旧在按照原有步伐进行交易。 这便是长达两个月的“灰色地带”:一边是国泰君安的提前介入,一边是相关细则尚未启动,夹在两者中间的,则是数个已经开户并正式运作的股指期货账户。 “从另一层法律关系来说,我们之前跟客户签订的第一份合同也是生效的,我们也是必须要遵守契约的。当时在这个细则没有出来之前,这两个月是不是也要继续履行这个义务?”国泰君安相关人士向记者反问。 “现在我们在对这部分账户规范处理,即按照证监会指引去申请新的账户,但我们不能在申请过程中就把原来的停掉,那客户也会跟我们有纠纷。”上述负责人介绍。 “过去的那段时候很难界定的。你说是违规,还是无规可依?当时就是无规可依。”该负责人强调,“而且我们之前所有的合同,都向证监局报备过,也跟监管部门有过沟通,他们回答说没问题,现在没这方面规定,你们可以先做着。” 另一项不可忽略的原因,则是股指期货起步初期普遍存在的套利机会,也在诱惑着国泰君安“插队”入场。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要做,这么急着往里面去?5月份的时候期货合约和现货指数价差曾达到100点左右,我们的客户也都知道,(股指期货市场)进去得越早越好。”国泰君安人士承认。 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显示,在拿下首位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交易编码后,国泰君安再度把目标瞄向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我们已经设计好了专门进行股指期货套利的集合理财产品,等时机成熟便可申报。”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 但截至目前,部分新近申报的集合理财产品并没有在条款中加入“股指期货交易”内容。 “监管层态度很谨慎,我们担心过早加入这项不利于产品的批准。”沪上一券商资管人士透露。 责任编辑:姚晓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