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你的天真烂漫,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孰不知你的无拘无束似乎超越了你们的“妈妈”所能容忍的限度,该让你收敛收敛了,顽皮的小孩始终得不到“妈妈”的喜爱! 是的,上述形象的比喻正说明了年初至今那记忆犹新的一拨疯狂上涨行情。 记得从3月份开始就进入了上涨行情当中,因为从2月份的纺企调查看到,企业用棉量是越来越大,外棉比例也逐渐提高。过了春节之后,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现货市场棉花价格强劲,有不少棉商在春节前就已经购进棉花,现在库存充足。又因为当时内地高等级棉非常短缺,新疆棉是远水解不了近渴;4月-5月是疯狂上涨阶段。这个阶段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说天气因素,由于本月是种植新苗的开端,主棉区的天气情况瞬息万变,这就导致了一个预期那就是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一定会减少,来年产量不高;另外,就是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国家近期对房产调控很严格,估计有一部分资金撤出楼市而转向棉市,游资的炒作使得棉花价格疯狂上涨。但是这种疯狂行情终究不能持续很久,6月份,面对如此高的棉价,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棉价,甚至有传出国家即将抛储的消息,于是我们就想到棉花该歇歇了!那么造成棉价如此之高的真凶到底是谁呢? 棉花的历史播种面积与产量 且不谈国外的情况,就国内的形势来说,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小幅增长0.02%,产量也大致与09年持平。虽然说不上棉花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对棉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种种事件说明这些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知道后期的需求量与消费量,那棉花的价格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图1说明的是1950年~2009年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单产的走势。可以看清楚的是1950年~1985年期间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的巨大落差,而1985年之后,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大致匹配。造成如此大的差别是由一定原因的,我们都知道1950年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些制度肯定很不完善,甚至连雏形也尚未建立。那个时候成立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商品交易制度之一。由于当时棉纺织工业生产能力恢复后出现了原料不足的困境,于是政府响应号召农民积极多种棉花,但是一些地区的农民对种植棉花心存顾虑(其实现在还是存在这种状况),于是就出现了预购定金制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下子被带动起来,有些甚至盲目扩大棉田,享受国家给予的待遇,可是凡事都有个度,量变过后必将质变,农民的盲目扩大棉田使得国家不得不停止对棉花的预购,在1963年左右,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下跌,也许就是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 一个转折,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民生产大丰收之后,也就是在1985年,国家实行农副产品合同订购制度,重新将流通制度提上日程。虽然此合同制度在1993年之后就取消了,但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影响,1985年之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增加,单产也在不断上升的轨道中,尤其是进入2000年之后,棉花单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远远超出棉花产量,其中夹杂着诸多因素,有如: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消费的增加、中国对外贸易的进程加快、国家农业政策的逐步完善、农民生产技术的提高等等,当然也有天公作美的嫌疑! 总体而言,在1950年~至今,棉花价格一直往高处走,2008年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假如排除掉这个异常时段,棉价一如既往的向上涨! 表1显示的是各年度棉花产量、消费量、库存、进口之间的关系。从总体趋势来看,产量、进口、消费量在逐年增加,而库存以及库存消费比正在下降。这也预示着国内对于棉花的需求越来越大,消费量也越来越大,消费和需求逐渐成为影响棉价的动力因素。由供求关系我们得出,供大于求的时候棉价必定上涨,反之则相反,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由以上分析得出,种植面积大并不意味着产量高,种植面积小也不一定产量一定小,看单产才是我们今后关注的方向,有可供给还得看需求,两者结合才是王道! 棉花播种面积、产量与单产的走势 表1 中国平衡表 今年棉花的形势 2010年是全世界的新元年,受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2009年的萧条阶段,2010年全世界整装待发开始复苏。但是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艰辛的,从1月份开始,全国各地接连不断的发生大事件,国家不断的发出调控政策,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加息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外围环境的恶化,如欧元危机的持续、美联储加息预期等等无不动摇着市场的信心。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