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业并购,非洲、拉美是个新亮点 在这位为全球许多采矿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合伙人迈克·埃利奥特看来,2009年,全球采矿和金属行业的并购投资的地点仍然更多地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及美国的资产交易占去年全球交易总额的44%。 中国是新兴资本提供者中的一股新动力,中国国营企业拥有对采矿和金属资产开展积极并购的资金实力和需求。从2000年到现在的10年时间里,中国进行了370项海外并购交易,除去中铝的交易外,总额达到500亿美元,其中,80%的交易是2008年以后发生的。 尽管在2009年的并购项目中,中国占的比例最高,但是在未来,原本活跃的日本、韩国、印度等传统投资者回归市场,对矿业资产的竞争将会持续激烈。“这些将使中国未来的矿业收购受到挑战。”迈克·埃利奥特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全球矿业并购交易在急剧增长,但中国所占的未完成的交易额是很少的,中国所占的份额有所下降。” 2010年及以后,新兴投资者不断涌现,能源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加入其中,加剧了矿业资产的竞争。为获取原材料,许多有意并购的企业将检查并购流程以提高竞争能力。 迈克·埃利奥特表示,2010年,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已将重点转移到被视为政治风险较高的地区。关于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他认为,因为最低风险地区的矿业资产价格已被抬高。这无疑表示,投资交易的成本将增加。同时,这也意味着在一些风险较高的地区,新采矿省份的资产价格相对其风险而言更具有投资价值,对于寻找较低成本资产的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大机遇。 他认为,未来全球并购交易额一定会增长,加拿大、澳大利亚依然是热点,非洲、拉美则会是一个新亮点。从2009年开始,超过50%的矿产资源交易来自南美和非洲。 安永南美洲采矿和金属业合伙人马西亚尔·加西亚(MarcialGarcia)表示:“我们在今年首季已看到出现这种投资趋势。与去年同期比较,第一季南美洲的外资投资总额上升了42%,交易量增加了189%。” 马西亚尔·加西亚还说,拉美各国是开放的,委内瑞拉、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有一些国有化趋向,但总体来说,矿业投资比较活跃,税收稳定,不会因为政策变化而带来风险。 迈克·埃利奥特说:“中国和印度不断寻找更多和更稳定的供应,全球各地更多采矿和金属业企业希望业务有适度的增长。今年北美企业重返市场可印证这一点。” 全球矿业并购交易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迈克·埃利奥特说:“资产的竞争会十分激烈。并购交易已不仅涉及价钱,还包括投资者能为交易带来什么其他价值。因此,要取得成功,投资者需要提供资金以外的其他条件。” 他说,对于2009年而言,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足够的资金是交易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一年,中国企业拥有足够资金,能快速解决资金来源,获得了很多成功的并购。但是随着2010年的到来,全球采矿和金属企业进行并购交易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战略性投资已成为普遍方式;合资合作以取得协同效应并从计划中的各项目达到规模效益;将个别项目分离出来并通过公开募股上市(IPO)筹集资金;潜在资本提供者间存在竞争。 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另外,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开始实行矿产资源国有化,政府的影响力在增大,这些对矿业并购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合适的目标越来越困难,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源,也越来越困难,但这些在并购交易中又非常重要。 中国在全球矿业并购中有自己的优势 那么,对于中国而言,还需要怎样的竞争力才能在愈演愈烈的矿业并购竞争中取得成功呢? 迈克·埃利奥特说,中国的公司在全球并购中有很多是强项,中国公司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开发的技术是很有竞争力因素。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是强项,中国不仅有足够的资金,还有强烈的意向投资这些基础建设。另外,中国企业下游的生产能力,如在钢铁制造方面,下游的市场比较广阔,使下游的生产能力较强,也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很多中国投资者已表示有意在基建方面进行投资,这是他们的一个主要特点,可带来竞争优势,尤其在南美洲及非洲很多地方。”迈克·埃利奥特说,“举例而言,哥伦比亚有很多已发现的资源,但目前只有靠近现有基建的资源才被开发。” 迈克·埃利奥特强调,“能提出更好合作条件的中国企业能脱颖而出,成功机会往往较大。” 然而,中国企业矿业并购中也有一些是弱项,比较欠缺的是先进的管理流程。“对潜在收购者而言,具备科技技术、先进管理技能、流程和系统、获得社会上对其营运认同、有意投资于基础设施,以及能提供营销方面的额外条件都有助带来竞争优势。”迈克·埃利奥特说。 另外,安永的这次会议也谈到关于澳大利亚新的资源超额利润税问题,迈克·埃利奥特说:“一个使情况更复杂的因素将是多国政府希望从资源获取更大比例收入。例如,澳大利亚方面最近建议设立资源超额利润税。这些税项显然将推低矿产投资的回报率,促使企业重新检视项目。事实上,我们在澳大利亚及其他国家已看到这些重新评估财务安排的情况。” 责任编辑:姚晓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