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期货自2013年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品种日益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2年、5年和10年期限的国债期货品种,基本形成了覆盖短中长端的国债期货产品体系。不过,随着利率管理需求的提升,市场对于更长久期国债期货品种的需求逐渐升温。 海外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市场均已推出超长期国债期货产品。同时,超长期国债期货品种在国债期货产品体系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超长期债券一、二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超长期国债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各方都在期待30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 海外长期、超长期国债期货的发展历史 从国际债券市场来看,国债发行期限主要包括2年、5年、10年、30年。一般来说,10年期以上(包含10年)的国债被统称为长期国债,其中发行期限较长的国债,如30年,则被称为超长期国债。 从期货市场来看,海外成熟市场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国债期货产品体系,可以覆盖收益率曲线的短中长以及超长端,能够满足机构对于不同期限债券风险管理的需求。当前,海外金融市场上市的超长期国债期货包括:芝商所(CME Group)推出的经典国债期货和超长期国债期货、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推出的德国超长期国债期货,以及洲际交易所(ICE)推出的英国超长期金边国债期货。其中,CME Group的长期和超长期国债期货,交易较为活跃。 海外金融市场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的时间相对久远,美国与德国分别在1977年和1998年便挂牌交易长期国债期货和超长期国债期货。他们运行经验丰富,对于长期品种的设置也更为细致。以美国为例,CME Group挂牌将10年以上期限国债期货产品按照长期与超长期进行区分。根据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的投资者分类,以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为主要构成的资产管理类机构,是目前美国超长期国债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 我国推出长期、超长期国债期货的影响 超长期国债期货可以为资产配置型机构提供长久期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同时,超长期国债久期更长,对利率波动更敏感。我国银保机构是超长期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需要长久期的避险工具以管理利率风险。推出超长期国债期货,将填补我国超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空白,满足市场机构对于更长期限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求。 此外,推出超长期国债期货有助于提高超长期国债价格发现效率,进一步完善收益率曲线。相较于10年期国债,更长期限的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差。超长期国债期货的上市有助于促进国债现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后,交易者通过期现货套利交易、期货实物交割等方式实现期现货市场联动,促进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的提升。此外,期货价格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对超长期限利率走势的预期,可为投资者提供30年期国债的价格参考,进而促进对收益率曲线的完善。 我国推出长期、超长期国债期货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超长期利率债发行规模总体显著扩大。2016年,财政部开始大幅增加30年期国债发行量,并发布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同时在国内外市场环境推动下,投资者对低风险资产的配置需求也不断提升。 早在2018年,我国就推出了30年期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中金所也多次表态,将加大创新发展力度,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种,积极推进上市30年期国债期货。目前,中金所30年期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合约代码为“TL”,涨跌停幅度为4%,合约标的为面值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3%的名义超长期国债,可交割券的范围为发行期限不高于30年,合约到期月份首日剩余期限为25—30年的记账式附息国债,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另外,30年期国债期货仿真合约的最小变动价位为0.01元,交割手续费标准为每手5元。同时,限价指令每次最大下单数量为50手,市价指令每次最大下单数量为30手。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在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允许入市的环境下,推动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的时机已到。超长期国债期货将填补超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空白,进一步丰富国债期货产品体系,更好地满足机构投资者风险和久期管理需求。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