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经济整体来看应该是会出现一个稳步复苏的态势,但是复苏的力度不一定会很大。7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反映出这个特点,一方面我们要对下半年经济增长保持信心和耐心,上半年已经度过了经济增速较差的时刻,特别是二季度仅仅实现了0.4%的增速,下半年应该有望出现复苏。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经济复苏的力度还是保持谨慎的判断,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7月份的PMI再次重新回到50%以下的荣枯分水岭,就表明经济复苏的过程是一波三折的。由于消费对于GDP的贡献在过去几年已经逐步超过了投资和出口,成为推动GDP增长的第一大引擎,只有消费复苏,经济才能够出现比较大的回升。由于7月份以来,部分地方发生了疫情。特别是旅游胜地很多都出现了管控的情况,所以对于旅游、酒店、免税等消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消费增速从7月份数据来看还是比较低迷的。但是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之后,疫情防控措施应该是会得到相应的调整,消费增速也有望出现一定的调整。 我们预期下半年消费增速有望逐步回升。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增速特别亮眼,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7%,远远超过传统汽车的销量增长。预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乘联会也把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的预期从之前的550万辆提高到600万辆以上,这个数据去年大概是350万辆。新能源汽车既是消费品,同时也是属于新能源方向,是我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补贴一方面能够提振消费增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在经济面整体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之下,新能源是为数不多保持高景气度的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风电等领域都值得大家关注。 近期央行下调了十个基点的利率,主要是逆回购的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虽然这一次没有降基准利率,但是降了市场的利率,这体现出我国货币政策还是以我为主,没有受到美联储四次加息的影响。因为我国与美国遇到情况不一样,美国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抗通胀,现在美国面临的是近40年来最高的通胀水平,不得不采取加息缩表的方式来应对。而我国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受到超预期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比较低迷,所以央行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运行,这一次进一步降低了逆回购和MLF的利率。这有利于保持经济中的流动性充裕,提振经济增速,同时支持企业发展。 现在从7月份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居民短期贷款出现明显下降,中长期贷款下降幅度更大。企业也出现了贷款下降的局面,这说明在当前对未来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之下,居民消费意愿和企业的投资意愿都比较低迷,所以在宽货币的情况之下,宽信用应该是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因为现在货币基本上是在银行间市场流动,向居民和企业传导的路径并不是很通畅,又加上市场信心不足,所以对于投资和消费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说能够逐步放开,疫情管控措施也更加的科学精准,避免一刀切,人员的流动受到限制减少,这样的话消费有望复苏,企业投资开工也有望逐步回升,经济整体就会活跃起来。所以我们在看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时要看到政策的效果,就是对于实际经济的刺激效果,而不能仅仅看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是高还是低,或者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是不是充裕,我们还是主要看经济的实际情况如何,这对于我们判断中长期的经济走势应该会更有意义。 美国7月份通胀数据有所回落,让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通胀可能是见顶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回落确实是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关,国际油价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减少了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美联储四次加息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通胀的效果。但是同时我们要看到7月份美国核心的通胀率仍然是比较高的,这可能对美联储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还是会形成一定的影响,预计美联储9月份议息会议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现在还不能掉以轻心。美联储加息对于全球资本市场形成了负面影响,当然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紧缩实际上是对它过去两年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一种调整,美联储大量放水催生了比较大的资产泡沫,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又加上今年俄乌冲突进一步推高了原油、天然气的价格,所以这使得美国、欧洲面临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预计美联储可能在明年考虑减缓加息,甚至有可能会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但是现在来看还不能掉以轻心,相对来讲美国通胀水平仍然是比较高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美国经济一、二季度环比已经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但是它是属于环比负增长,不是同比的负增长,现在并不能确认美国经济已经陷入到衰退。大家也担心如果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加上全球经济本身需求下降,后续会不会出现经济陷入到衰退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美联储也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除了抗通胀之外,还要考虑经济增长、美股的表现和就业情况,从就业数据来看,美国的就业率仍然是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这也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所以美国经济目前来看陷入衰退的风险并不是很大。 过去一年中概股跌幅比较大,一方面可能受一些紧缩性政策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就是受到部分中概股被纳入到退市名单有关系,美国根据其外国公司投资法案对一部分中概股实施预摘牌,这确实对中概股整体的走势形成了负面的影响,一些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或者是在港股二次上市来应对。现在中美监管层也在积极沟通,尽量避免出现大量中概股被强制退市的局面,中概股多数都是新经济企业的代表,其中不乏一些新经济的龙头企业,部分龙头企业回归到港股,它们的长期投资价值值得我们去关注。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