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旱情导致食品通胀维持高位。而高通胀带来的货币紧缩,外加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各大经济体步入衰退的概率加大,这将降低对工业品的需求,商品市场有望呈现农强工弱的格局。 因高温干旱导致的缺电限产的影响,近期商品总体表现较为分化。而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也增加了原油在发电等领域对天然气的替代需求。反过来,能源危机又加快了经济步入衰退的步伐,同时高温干旱又容易导致农作物出现减产风险,后期商品有望呈现农强工弱的格局。 欧洲高温干旱影响内河运输 能源危机风险加剧经济衰退预期 受到高温干旱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创下新高,法国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生产国,核电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0%,法国目前正经历1958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法国7月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受水位下降的影响,核电反应堆冷却受到影响,法国电力公司多家核电减产。另外,澳大利亚考虑暂停天然气出口,将进一步加剧能源危机。 欧洲目前正处于至少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中。根据欧洲干旱观察站的一份报告,约64%的欧盟国家正处于干旱预警或警报状态。欧盟专家表示,预计欧洲部分地区炎热干燥的天气将持续到11月。严重的干旱和热浪天气给整个欧盟的水位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欧盟的几种作物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根据最新数据,谷物产量预测比5年平均产量低16%,玉米产量预测比5年平均产量低15%。 显而易见,欧洲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更大,能源短缺则更为严重,从PMI等前瞻性指数看,欧洲经济在下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很高,而以目前的通胀数据来看,食品造成的通胀粘性依然很高。在此背景下,海外央行转向宽松的节奏也可能滞后于市场预期,这对工业品会形成一定的压制。 高温天气对部分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或造成部分农产品减产 美国USDA的8月月报下调了棉花、小麦和玉米的库存预期,上调了大豆库存、产量、出口预期。虽然美国农业部在8月12日的作物产量报告中预测 2022 年大豆单产为 51.9 蒲/英亩,但是当前美国大豆种植地的农民继续担忧干旱天气模式对于大豆玉米作物造成的伤害,由于今年春天早些时候的种植延迟,51.9蒲/英亩并没有反应出8月份以来的高热天气。市场仍在等待9月报告中是否会体现热损害对于美豆单产的影响。 本年度德国秋收作物产量低于近几年平均水平,且由于持续高温和旱灾,玉米、甜菜、土豆等作物的收成损失达到约50%,此外,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德国的农业用电价格翻了一倍,而化肥价格则上涨了3倍。在成本上升和通胀的背景下,当前德国的食品保障情况依然艰难,农产品即将供不应求。 高温天气也会对我国部分农产品产量或造成影响,近期粮食安全被重点持续强调,这需要引起重视,虽然根据初步调查,今年秋粮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有较好基础。从长势来看,根据遥感长势监测显示,当前玉米、大豆等主要秋粮作物长势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南方持续高温导致部分丘陵岗地和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块受旱严重,华北、东北降雨导致局部作物倒伏和农田积水,8、9月份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密切关注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总的看,当前南方高温干旱影响总体可控,但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很有可能发生伏秋连旱,这需要做好提前预判。 中国7月经济数据低于预期 未来CPI将强于PPI 7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表现整体低于市场预期,一是因为7月极端高温天气对工业生产有所拖累,二是经济依然受到疫情散发的冲击。而从CPI与PPI各自的环比涨幅的趋势来看,未来CPI有望冲击3%,而PPI出现了连续环比回落,表面中国工业需求的疲软。 2022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5%;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环比下降1.3%。7月PPI已经连续9个月出现了回落,国外供给溢价回落,国内地产疫情扰动,7月份PPI的环比降幅创出了13年之最。 我们看到7月份CPI的上涨主要是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0%。整体而言,食品在中国CPI的占比接近30%,中国CPI上升受食品的扰动比较大,食品价格更多反映的是食品供给的变化,而不是反映整个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变化。 我们预计CPI将进入补涨通道,而PPI受到经济疲软的影响正处在下降通道。CPI与PPI的剪刀差缩小,为之后农强工弱奠定了基础。 今年全球各地出现旱情,会对今年末及明年的粮价有一定的影响,粮食价格易涨难跌,而用谷物来饲养的肉牛和猪肉也会因为成本因素水涨船高,预计今年的食品通胀将维持在高位。相比工业品,由于高通胀带来的货币紧缩,外加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各大经济体步入衰退的概率加大,这将降低对工业品的需求,商品市场有望呈现农强工弱的格局。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