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国内新糖压榨已经结束,但当前受疫情影响,夏季中秋消费呈现旺季不旺,后期国庆提振或有限,需求整体不佳;海关总署公布预混粉的税则号归类,短期提振市场情绪,但实际影响有限;内外价差持续倒挂的背景下,进口压力不大,此外糖厂挺价意愿显现。 今年下半年起基差走强,期货低于现货价格,甚至跌至全国最大主产区广西的生产成本附近。由于配额外进口价差持续倒挂,国内市场白糖价格低于成为主流糖源,对期货价格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对2022/23年度白糖现货成本预估并持续追踪有较大意义。 1.糖料种植面积增加 收购价预计上调 2021/22年度由于种植面积减少的预期,出现小幅减产;2022/23年度国内各糖料主产区种植面积增加,预计将出现增产。 广西:持续三年的490+3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到期,今年部分糖产可能提高收购价格。 云南:云南除红河蔗区可能持平略减之外,文山、玉溪、西双版纳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均有望小幅呈现增长,增幅约在5%左右,整个云南2022/23榨季的甘蔗种植面积持平小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甜菜糖产区:为增加种植面积,内蒙和新疆等甜菜糖产区大幅提高收购价,内蒙古22/23年度收购到厂价达到640-660元/吨,同比提高45-60元/吨;新疆22/23年度收购价达到了510-560元/吨,同比提高50-100元/吨。 2.政策鼓励降成本已见成效 近年为了降成本并鼓励种植高品质糖料,政府不断推出降成本的政策。早在2020年广西糖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到2021/22榨季全区糖业主要指标较2018/19年榨季全面提升,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效。按计划,2021/22年度吨糖不含税成本应累积下降300元,从订单情况来看,普通甘蔗收购价仍为490元/吨未变,但在降成本的政策引导下,吨糖不含税销售成本下降至4870元,创六个榨季来成本最低值,可见降成本的政策切实落地。 近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做好 2022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2〕672 号),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压力、降低企业用地房租原材料成本、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鼓励引导企业内部挖潜等 8 个方面26 项任务。该通知的发布,也意味着降成本的工作将持续。 从地区政策来看,2021年全国最大主产区广西一方面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对糖料蔗脱毒种苗推广按350元/亩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并对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给予补贴;同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支持实施包括甘蔗收获机在内的使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也使得种植成本不断下调。 整体来看,糖料的成本下调将会成为长久的趋势。 3.成本预估 3.1.内蒙甜菜糖成本显著提高 但产量恢复难度大 22/23制糖期内蒙古甜菜收购到厂价基本都已达到640-660元/吨,同比提高45-60元/吨,按内蒙古12.81%的平均出糖率计算,仅原料成本最高就达5152元/吨,但在作物竞争依然激烈的背景下,内蒙古甜菜糖产量大幅恢复的难度很大。 3.2.蔗糖收购价提升或使成本小幅上涨 近两年在行业材料、人工费普涨的情况下,叠加甘蔗品质的提升使得甘蔗收购价上涨,市场预计白糖成本存上行风险。但政府降成本政策持续,前期高温干旱当前台风天气,也使得甘蔗含糖率存不确定性,以上都是后期追踪蔗糖成本的重点。 3.2.1.广西甘蔗收购价提升 2022年是订单农业实行的第三年,部分前期签订甘蔗收购价格的还是会按490元/吨(基准价)和520元/吨(良种/高糖)论价,本榨季预计部分糖厂会在此基础上提高收购价。 3.2.2.关注天气对含糖率影响 前期高温干旱天气对广西甘蔗影响有限,关注后期降水情况,适当的降水利于糖分累积。此外,由于近年广西双高种植和对高产高糖的甘蔗加价政策初有成效,良种甘蔗出糖率也偏高。 目前广西甘蔗处于工艺成熟期,随后甘蔗进入糖分积累期,出糖率容易受昼夜温差影响,通常昼夜温差较大则利率糖分的累积。 3.2.3.成本预估 白糖的成本估算可以简单归结到 白糖价格=(甘蔗价格+甘蔗运费、杂费)/出糖率+加工成本+三项费用-副产品收益+税 甘蔗价格=(白糖价格-税+副产品收益-三项费用-加工成本)*出糖率-甘蔗运费、杂费 今年化肥等材料、人工等出现上涨,预计甘蔗的种植成本上涨超过2000元/亩,由于目前出糖率还较难预估(初步先按21/22榨季出糖率预估),粗略预计新榨季广西制糖厂吨糖成本(不含税)在5500元/吨以上,其余费用也需基于开榨情况进行调整。 (浙商期货 倪筱玮)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