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沪深两市在消费股大涨的带动之下大幅反弹。今年以来由于受到超预期因素的影响,消费增速较低,但品牌消费品具备长期的增长潜力,经过近两年的调整之后,很多消费白马股逐步具备了配置价值。周末香港宣布放宽入境条件,入境香港只需要实施“零加三”,即不需要集中隔离,这对于推动旅游消费具有很大的意义,赴港航线的订票网站一度爆满。消费白马股从中长期来看值得重点关注,因为从经济转型受益的方向来看,新能源和消费是比较确定的转型方向。2020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将迎来消费升级和消费总量扩张。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品牌消费品增长潜力巨大。事实上在我国能够获得比较大利润的科技企业多数是和消费相关的科技企业,比如说像智能手机制造、新能源汽车销售等方面的,科技加消费类的模式能够释放出巨大的业绩增长。而近十年来,一些科技互联网企业同样也是借助消费大扩张的东风才成为世界级的龙头企业。科技互联网公司本质就是用互联网的手段让消费者更便利,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我管理的前海开源优质龙头基金二季报已经公布,除了布局新能源龙头股之外,重点布局消费白马股。7月份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持续调整,主要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虽然到四季度这些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有望边际改善。 从外部因素来看,美联储持续加息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了冲击。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3%~3.25%区间,这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第五次加息,而且是连续加了三次75个基点,加息的节奏史上罕见。虽然9月份加息75个基点符合之前的市场预期,但是对资本市场来说仍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美联储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速预期,2022年的经济增速从1.7%下调至0.2%,同时,2022年的PCE通胀率预期从5.2%上调至5.4%,至2022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将达到3.8%,2023年预计升至4.4%。而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大幅上调了2022年、2023年的利率预期,其中2022年的利率预计将达到4.4%。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美联储的两次议息会议可能会加息125个基点。在美联储上周召开议息会议之后,美股和美债均出现震荡,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冲高至3.63%后回落,但仍在3.5%以上,美股则出现大幅收跌。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突破111.6,从今年1月初的最低点88.95计算,美元指数涨幅已超过25%,这导致非美货币出现大幅贬值。欧元相对于美元已经跌破平价,这是历史上首次。韩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400的关口,创下2009年3月31日以来的最低记录,日元兑美元跌破145关口,今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已超过12%。短期来看,美元走势的强劲主要得益于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和美元的避险属性。 长期来看,汇率走势取决于两国经济的基本面,考虑到美联储连续加息缩表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走入滞胀甚至衰退,因此美元长期强势的基础并不牢固。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汇率跌破“7”也不会引起市场过度担忧,因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较大,经济基本面支撑了人民币长期的走势。当前美欧经济均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欧元区面临着经济低迷而通胀高企的困境,欧洲央行已经两次加息,9月初欧央行加息75个基点,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在10月份可能会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考虑到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欧元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实现降通胀的目标。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资本外逃,这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全球贸易周期下可能会出现增速放缓,对于经济面来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我国经济构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之下,GDP增速出现了持续下降。而受到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二季度GDP下降到0.4%。 下半年经济面已经开始复苏,但是复苏力度不大。随着国务院推出的一揽子稳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四季度我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稳步复苏,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强力的支撑,当前是布局四季度行情比较好的时间窗口。我一直推广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且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提出中国特色价值投资,在过去几年的投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初步的验证。A股市场相对于美股来说波动更大,指数上涨幅度不大,个股的结构性行情轮动较快,结构性行情比较突出。这使得在A股市场做价值投资需要更加灵活的操作,当市场出现泡沫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减仓来降低风险,而当市场急跌的时候则是逆向投资布局的时机。把握行业轮动的机会,把握结构性行情,是有效的投资策略。在当前市场分歧较大,市场信心较低迷的时候,建议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公司的股东或者通过持有优质基金来抓住资本市场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