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的金融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到期后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国内现有的股指期货品种有四个,均在中金所上市,分别是沪深300指数股指期货(IF)、上证50股指期货(IH)、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中证1000股指期货(IM)。 表1为股指期货合约的具体内容四个股指期货合约的最大差异在于合约乘数不同,沪深300(IF)与上证500(IH)乘数为300元每点,中证500(IC)与中证1000(IM)乘数为200元每点。例如,2022年8月29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IF2209的开盘点位为4070.2点,此时每手IF2209的合约价值为4070.2×300=1221060(元),交易所保证金比例为12%,则开仓占用保证金1221060×12%=146527.2(元)。通常,在实际开仓中,期货公司收取的保证金略高于交易所规定的保证金。 除此以外,四个股指期货品种的合约内容大体一致。报价单位为指数点,最小变动价位为0.2,合约月份均有4个,分别为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交易时间为9:30—11:30、13:00—15:00。另外,每日价格最低波动限制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最后交易日为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遇国家法定假日顺延,交割日期同最后交易日。 股指期货分析主要围绕盈利维度、政策维度、流动性维度、估值维度四个维度展开。其中,盈利维度通过宏观层面的国内经济情况、社融走势,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净利润增速、业绩预告等指标进行分析。政策维度主要涉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业政策,政策层面对国内经济走向、流动性、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较大。流动性维度主要从银行间利率水平、M1等宏观流动性指标,及融资买入额、成交量、北向资金等市场流动性指标分析,其中市场流动性反映了当下的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估值维度主要分析市盈率、市净率的绝对值与历史分位情况,以判断股指期货的投资性价比。 长线策略展期方案 中长线单边持仓涉及合约展期。根据历史数据,对中证500股指期货各种展期方案进行的回测。 方案一中,到期日(T)移仓的具体操作为:若2017年1月1日欲开仓中证500股指期货中长线多单,则买入中证500近月合约IC1701,持有至到期日1月20日(1月的第三个周五),对IC1701进行平仓,同时新开IC1702多单,以此类推,每月进行一次移仓。 方案二中,到期日(T)移仓的具体操作为:若2017年1月1日欲开仓中证500股指期货中长线多单,则当日买入中证500当季合约IC1703,持有至IC1703合约到期日2017年3月17日(3月第三个周五),对IC1703进行平仓,同时新开IC1706合约多单,以此类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移仓。 方案三为持有下季合约IC1706,持有至到期,隔日开盘,开仓新下季合约IC1712,每年移仓两次左右。 通过回测发现,由于中证500股指期货存在贴水结构(历史平均年化贴水率为12%),在2017年1月—2022年8月的时间段内,虽然中证500指数下跌3%,但通过中长线持有股指期货,5年半内的收益可达66%,年均为13%,其中方案一的T-5至T-2移仓日期胜率更高。除此以外,可以合理推测,由于中证10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具有不同程度的贴水率(中证1000股指期货贴水率大于中证50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贴水率又大于沪深300股指期货),中证1000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中长线滚贴水策略同样有效。 对于中证1000、中证500及沪深300股指期货这三个形成贴水结构的品种,长线策略采用持有近月、每月到期前2—5天移仓至次月合约的方式,长期持有胜率更高。而上证50股指期货基本不具备贴水幅度,长线策略受持仓方法的影响不大。 跨品种套利 2022年7月中证1000股指期货上市,使股指期货跨品种套利更加可行,具体体现在中证500股指期货与中证1000股指期货之间的套利策略上。理论依据为从中证1000与中证500的指数特征来看,两指数的行业分布、历史走势高度相关,经统计,近4年二者相关性达95%,且价差中枢为300点。指数间的差异在于成分股的市值规模,中证1000、中证500分别代表小盘指数、中盘指数,当市场风格出现极致分化且有修正空间时,可以对指数价差走向进行交易。 相比单边持有股指期货,跨品种套利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更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从市场影响来看,跨品种套利有利于推动市场价格或市场风格的合理回归,有助于金融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提升,以促进金融期货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