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供销社成为热门话题。 网友纷纷议论,“国家将全面重启供销社模式?中国将退回计划经济时代了?备战备荒?民营要受冲击?……”一时间,各种声音在网上纷传,那到底是什么情况? 为何突然爆火? 事实上,掀起这一热潮的,是湖北等省份大力“恢复重建供销社”的消息。 据10月12日湖北日报报道,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2025年全省基层社社员达到150万。 此外,宁夏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也在10月透露,截至目前,全系统基层社总数达到249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由2017年的56%提升至92.7%,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 另外,10月26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了招聘公务员的通告,该消息进一步提升了供销社话题的热度。 供销社概念暴涨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开始“爆炒”供销社概念。 11月1日,供销社板块大涨超8%,多只供销社系统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股票纷纷涨停。 11月2日,供销社概念持续走强,板块内多股再度涨停。 11月3日,沪指跌0.19%,深成指跌0.34%。但是,供销社板块指数一度涨近6%。其中,天鹅股份、中农联合收获四连涨停,多只供销社概念股大涨。 11月4日,供销社概念大幅拉升,天鹅股份、中农联合5连板,天禾股份、辉隆股份、浙农股份、新力金融等跟涨。 事实上,上述概念股均为供销社系统公司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其中天鹅股份控股股东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旗下的山东供销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60.87%; 中农联合大股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上海公司,持股比例为 30.57%; 天禾股份的大股东为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旗下的广东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25%; 浙农股份大股东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旗下的浙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23%。 多只供销社概念股近期发布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其业绩均比较理想。其中,天鹅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5.8%;浙农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8.52亿元,同比增长16.2%;天禾股份前三季营业收入130.25亿元,同比增长36.55%。 另外,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首家上市公司辉隆股份今年11月3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于当天接受了26家机构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等。 供销社的“前世今生” 供销社几乎一夜之间重新回到聚光灯下。供销社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供销社的全称是中国供销合作社,社徽图案由四个“合”字变形组合而成,衬底边线为四叶花瓣状。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上,在介绍历史沿革的篇章中,开头就放了这句话——“合作社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合作社,可追溯到1922年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当时以贩卖简单的布匹和日用品为主,至今正好已有100年历史。 不过,大家所熟知供销社,来源于1950年成立的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并在不久后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其最早的定位是一种农民进行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最基础的单元是农民,也就是社员。它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推动集资成立的“超级连锁店”,组织供应农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和收购、推销农副产品等的商业机构。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直接领导,行政级别为正部级。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是供销社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供销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供销社开始了市场化艰难转型。1995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199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形成改革的总体思路。1999年,《国务院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当前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供销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2000年全系统扭亏为盈,当年系统汇总实现利润13.77亿元。 在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经过这一工程的强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业务得到恢复和加强。2011年,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十八大之后,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开始加速。2014年4月初,国务院确定河北、浙江、山东、广东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省,这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层面批复的第一家全国性改革试点。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及供销合作社。比如,“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2016年);“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2019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2021年)。 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内设机构14个,监事会内设机构1个,下辖15个直属事业单位、14家主管社团和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集团管理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到2020年底,全系统已有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2789个,基层社37652个,比上年增加5187个。人员结构方面,2020年年末,全系统共有职工326万人,其中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人员编制4.9万个。 到2020年底,供销系统有: 连锁企业6697家、 配送中心10802个、 配送网点83.2万个。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随处可见的菜鸟驿站的网点总数也才不到10万。 另外,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在2021年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高达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农产品销售额约2.76万亿元、日用品销售额约1.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 6.26万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一体量已超过京东和拼多多全年GMV之合。 不要误读“供销社” “毛主席说:合作社是农民的靠山,农民是合作社的主人,要买要卖都到合作社去。”这句话实际道出了供销社的职能,它与未曾接触过供销社的一代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它包括了买和卖。 “虽然从名称上还是供销社,但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概念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需要正确理解今天的供销社。武长海指出,当前的供销社没有过去那么强的行政属性,已成为了公司制,“将现在的供销社和计划经济联系起来是一种误解。现在更多是类似日本的农业协会,相当于村民的自助组织,为农民科学种植提供产销服务等。” 其实,合作社起源于欧洲,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组织模式,整合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法国德国都有农业合作社,以色列的基布兹,日本的农协都是合作社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机构,中国供销合作社1985年加入了该组织。 而“新时代供销社”,已不再是当年的一个个小商店、物资供应点,而是“实体店+网上服务”的立体模式,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多角度全面介入了乡村振兴。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未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作为农村物资供应重要载体的供销社再次兴起了新一轮热潮 在二十大的号召下,各地都在积极开展供销社学习培训会,看来在未来几年供销社的全国开花是大势所驱。 另外,疫情因素、俄乌冲突、大国博弈中的各种制裁等因素,尤其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危机,它们都在提醒我们:特殊时期,百姓的生活要得到保障,非得建立可控、高效、价稳的物资保障机制。 相关专家总结了特殊时期“供销社的8大战略需求”,它们分别是:1、中国式现代化需求; 2、乡村振兴需求 ;3、全国统一大市场需求 ; 4、国内内循环需求; 5、共同富裕需求 ; 6、粮食安全与储备需求 ; 7、战时统一调配需求 ; 8、高质量发展保障需求。 小编也摘取一些网友的观点,大家记得去留言区一起讨论~ 1、为了应对复杂形势下的农产品调控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对全球农业产能带来严峻挑战,全球疫情和国际争端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农产品供应变得紧张。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 如果全国供销系统全面重启,一旦发生天灾人祸,甚至是战争,国家可以第一时间调剂生活物资,保证供应、掌握粮食的话语权。同时,还可以稳定物价,对抗通胀。 2、国家高度重视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2021年6月,商务部、供销总社等17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供销总社将在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开展企业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建设改造产地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发展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 3、促进共同富裕 所谓共同富裕,简单理解就是发展成果人人有份、人人共享。 而供销社多达83.2万个配送点,覆盖的是从村到省一级的五级体系,一旦全面重启,足以破解以产品流通产业链长、流通环节多、上下游高度分散等弊端,保证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研究中心综合整理自网络 <你做交易,我给资金!>:1个账户,同时参加3个大赛,奖金上不封顶,针对性享受多项免费服务,优秀选手对接管理型资金,分红比例20%~70%! 添加微信:15068166275,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赛 七禾三大排行榜欢迎有能力的盘手参与。 七禾基金榜诚邀私募基金产品进行登记,五星基金及七禾基金奖虚位以待!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