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月出口再度较为明显地回落,一方面显示海外商品需求缺口继续收窄,另一方面也与国内近期疫情扰动重点出口商品生产直接相关,而后者是阶段性而非连续性的。 10月我国出口(美元计价)同比大幅下行6pct至-0.3%,低于我们的预期。一方面显示美欧加速退出货币财政刺激已经开始令全球商品消费需求趋势性降温,同时美国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整体海外需求缺口处于逐步收窄通道中;但这一现象从8月开始已在显现,而此前出口增速剔除基数后的回落速度整体温和,10月单月大幅回落至负数区间,除上述原因外,也包含了国内部分电子产品重点产业链布局区域疫情再度扰动生产所导致的暂时性、阶段性冲击。8月进口同比低基数下仍回落1个百分点至-0.7%,亦低于预期(1.9%),国内产业链进口替代亦持续进行。 二、电子产业链布局重点区域疫情扰动生产,高附加值机电商品出口回落幅度显著大于其他商品类别。 10月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回落幅度明显大于低附加值品类,而后者其实与海外消费品需求的逐步降温趋势更加贴合。这种结构分化显示10月出口回落幅度中也包含有新增的生产端短期冲击的因素。具体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当月同比-6.3pct至-0.3%,三年平均增速-2.5pct至11.6%)对整体出口同比拖累达3.7个百分点,是10月出口回落主因。其中手机(当月同比-16.2pct至7.0%)、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当月同比-4pct至-16.6%)两大商品类目即拖累整体出口增速分别达0.7、0.4个百分点,前者更构成主要商品中的最大单项拖累;此外对广深疫情情况较为敏感的对中国香港出口10月亦明显走弱,10月对中国香港出口同比低基数下仍下行5.8pct至-13.4%,三年平均增速-3.4pct至3%。近期我国电子产业链总装产能最为集中的郑州、广深地区均受到较为复杂的新一轮疫情影响,生产端阶段性承压对10月出口的影响应予充分重视,这种影响路径不是连续数月的。 三、对发达经济体出口普遍回落亦显示外需降温趋势,但对美出口回落幅度更大或也包含美国自身工业生产与欧英日此消彼长、恢复好于预期的影响,而对日英出口反而走强,显示能源供给紧张风险持续扰动非美发达国家工业链,构成我国出口支撑因素。 从主要出口目的地结构来看,10月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继续呈现整体下行特征(美欧日英合计-6pct至-9.4%),显示全球消费需求寒意延续。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虽低基数下仅下行1pct至-12.6%,但三年平均增速则明显回落2.1pct至9.5%,一方面源于美国供需双向奔赴,商品需求缺口持续收窄,此外国内电子产品对美国出口也相对集中。另一方面,从三年平均增速来看,对欧盟(同比-14.6pct至-9%,三年平均增速-1.8pct至12.9%)回落幅度相对较小,而日本(-2.1pct至3.8%,三年平均增速+2.6pct至8.5%)、英国(-2.7pct至-14.5%,三年平均增速+5pct至8.5%)出口三年平均增速甚至反弹,显示面临更大能源安全威胁的欧日英产业链,由于工业生产持续疲弱,需求缺口收窄速度放缓,出口反而有所走强。 四、大宗工业品进口继续改善,但加工贸易相关产业链进口替代持续压低整体进口增速。 10月进口同比低基数下回落1个百分点至-0.7%,低于我们预期(1.9%),三年平均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至7.7%。大宗商品进口整体继续趋于改善,原油进口量同比大幅回升16.1pct至14.1%,铁矿砂(-0.6pct至3.7%)、铜矿砂(-3.7pct至4%)当月同比增速仅小幅回落。但进口替代因素亦继续令加工贸易直接相关的机电产品进口走弱,集成电路(-2.1pct至8.4%)、自动数据处理设备(-6.6pct至13.5%)、汽车零部件(-6.9pct至-1.2%)进口三年平均增速均趋回落。 五、伴随发达经济体采取严厉货币紧缩操作,全球消费需求寒意已现,加之美国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海外商品需求缺口收窄速度略快于我们此前预期。但非美经济体工业生产在能源安全的扰动下持续呈现疲态,海外商品供需格局不会由当前需求大于供给快速扭转为供给大于需求,因而我国出口短期很难见到持续负增长。 而10月出口单月大幅走弱,海外商品需求缺口收窄的影响小于国内疫情扰动重点出口品类别生产的程度,若后续月份防控形势得以改观,这一因素可望未来数月内扭转为新的出口支撑因素。虽然目前11月广深疫情仍然散发,预计11月出口同比增速仍处于0%附近的低区间,但伴随供给侧趋于恢复,或带来明年初出口一定程度的上行支撑,我们维持2023年出口同比增长5%左右的基准预测不变。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