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听军事学专家谈名将们的策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11-22 10:58:47 来源:网络

  导语:宫玉振,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获得过军事学博士学位。


  长期以来,他致力于军事史、战争史、战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对于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领导力与竞争战略、战略文化与战略行为、中国文化中的领导力等方向具有很多独到深入的见解。


  本文收集整理了宫玉振教授的多篇文章,梳理出他对于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商业规律、组织、管理、竞争等方面的观点。


  面对不确定性的旋涡,不妨打破大脑中的条条框框,逐机应变,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尝试从不确定中获益。


  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


  1.不确定性造成的影响


  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国际格局的动荡,加上政策的调整、技术的演进、市场的竞争等因素,导致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


  不确定对管理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大致有三个。


  第一,使人焦虑迷茫。


  人的本性追求确定、追求秩序,希望事事可预期,但环境的不确定恰恰打破了这种需求。因此,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会出现焦虑、迷茫,甚至情绪化。


  第二,使人急功近利。


  不确定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未来的不确定,因此很多人就不愿意对未来进行投入,往往只关注现实和眼前,甚至会表现出机会主义,导致急功近利和短视。


  第三,使人随波逐流。


  既然环境是不确定的,我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就随波逐流好了。这种无力感会使人陷入消极与被动,放弃主动把握和改变命运的努力,听凭环境的裹挟。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今天所处的环境,其本质就是不确定的,想回到过去那个相对确定的环境已经不可能。


  2.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不确定性带来的一个影响是:过去我们讲战略,往往一旦制定了战略就可以管5年、10年;现在不行,外部环境处于高度易变、不确定、模糊、复杂性中。


  打个比方,过去定战略像登山。


  山就在那里,是静止的,大致方向是知道的,要做的只是规划一条路线,然后率领团队,依靠经验、体力、协作精神等因素走下去。


  途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山本身是不变的。


  现在定战略从登山变成了冲浪。浪是一波接一波,动荡、不确定的,战略的地基是动荡的,这对每个人都是最大的挑战,管理者会陷入迷茫或不适。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从军事看管理,从战争看竞争?尤其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为什么我们用战争的案例来思考企业的战略?


  因为战争的本质就是不确定的。自古以来军人就必须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外的军事家早就揭示了这个主题。


  2500年前,中国的孙子就提出了“兵形象水”的命题:“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争和水一样,水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战争也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无常”,就是动态,就是不确定。


  19世纪,《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明确提出了不确定性的概念:“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


  今天大家常谈的“VUCA”这个概念(VUC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分别代表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就是20世纪80年代美军在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VUCA后来被引入商业领域,被公认为商业环境最本质的特征。


  不确定性带来了战争的最大悖论:战争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是人的理性总是有限的。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能看到结果,没有人对大势的理解能够一步到位,更没有人能一次性看清所有过程和细节。


  因此也就造成了战争决策的最大悖论:一方面,在战争史上,完全按照计划来实现的战略只能是例外,而不可能是常态。普法战争的指挥者、普鲁士名将老毛奇曾讲:“在遭遇敌人的时候,没有任何计划能够保持一成不变。”


  但另一方面,战争又必须有计划,没有计划或者计划漫不经心从来都是战略的大忌。战略的价值就是要解决这个悖论。


  为什么在战争中一定要有战略?战略就是驾驭不确定性和利用不确定性的艺术。战争中的战略本来就是用来应对和利用不确定性的。


  向军事,学什么


  1.把握军事的4个基本要素


  我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战争和商业毕竟属于不同的领域,战争中的经验不能机械地套用到商业管理。


  但还有一句话,叫做“隔行不隔理”。在方法论的层面,战争和军事又可以给企业管理提供独特的视角。


  在我看来,企业向军队学打胜仗,应该从决定竞争胜负的本质要素入手,包括战略、组织、领导力、执行四个方面。


  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身就是来自于军事,原因就是没有一个领域会像战争这样,把战略的价值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


  战争史上经常有这样的例子:赢了眼前,但输掉了长远;赢了局部,但输掉了全局。原因就是缺乏战略头脑。


  美军在越战之中最大的痛苦就是打赢了每一场战役,但是输掉了整场战争。


  其实企业也是这样,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过于关注眼前的业绩,反而伤害了公司长远的发展,原因同样是缺乏战略思考的意识。


  学会战略性的思考,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组织


  不管是战争还是商业环境中,经常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组织。


  新手看重的是打仗,要打更大的仗,打更漂亮的仗。


  就像有些企业,就是要推出更多的爆款,要进入更大的市场。但仗打到一定程度之后,突然发现组织能力跟不上了。


  真正的老手看的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支撑军队持续不断地打胜仗的关键因素。


  企业也是这样。刚刚创业的时候可能你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行了,但是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组织能力变成了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


  好的军队能打胜仗,不管是战国的秦军,还是西方的罗马军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大的组织能力。好的企业也是这样。


  领导力


  战场是学习领导力的最好课堂。


  好的将军从来是打出来的,而不是选出来的。你到底有没有领导力,一到战场上就看得清清楚楚。


  关键时刻,卓越的领导力可以在看来没有胜算的情况下,扭转战局的走向。


  在战争的环境下至少有两条是所有将军都要具备的,第一要沉着冷静,第二要同甘共苦。没有这两条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再好的战略理念,也需要强大的领导力,才能真正落地。战场和商场,都是如此。


  我们今天的商业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复杂、动荡而又充满压力。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优秀的管理者同样也要像优秀的将军一样,具备强大的领导力。


  执行


  世界上最强调执行的组织可能就是军队了。军队要靠结果说话,要打胜仗,所以军队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执行的文化。


  企业如何打造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和强执行力的文化?军队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给企业提供很多的启发。


  所以,战略、组织、领导力和执行这4个要素,不管对于战场还是商场来说,都是打胜仗要把握的基本要素。


  2.要避免的3个误区


  当然,向军队学打胜仗,我们也要避免一些误区。我认为有三个误区一定要警惕。


  第一个误区是形式主义。


  向军队去学打胜仗,不能光照搬军队的做法,套用军队的形式。


  很多企业一提起向军队学打胜仗,就搞军训、讲军语,或者套用军队的编制等等。


  生搬硬套军队的做法,往往学到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主义的,与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根本就是两层皮,这样做反而会扭曲了企业的管理,未受其益,先蒙其害。


  第二个误区是短期主义。


  有些企业之所以想起来要向军队学习,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抄捷径心态,以为有一种打胜仗的灵丹妙药,可以立竿见影,马上改变组织的现状,马上解决现实的问题。


  没有这样的事情,打胜仗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想打胜仗,就必须从决定胜负的最基本要素入手,老老实实地沉下心来,一点儿一点儿地把打胜仗的基本面做好,这样才能奠定持续打胜仗的根基。


  第三个误区是片面主义。


  很多人对所谓的军事管理经常理解成军事化管理,把军事化管理又进一步理解为绝对服从,坚决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


  这些东西是不是军事管理的内容呢?


  肯定是,但不全面。真正保证军队打胜仗的机制,远远比这些要复杂得多。


  片面地强调这些要素,以为这是军队管理的精髓甚至是全部,是军队之所以能打胜仗的原因,从而把这些要素绝对化,只会使企业的管理更快地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背道而驰,离打胜仗的目标越来越远。


  从长征中学习管理


  长征中的红军,从组织层面,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的管理者去思考。


  第一条就是组织的扁平化。


  红军当年在四渡赤水过程中有一个扎西整编,扎西整编就是除了红一军团之外,其余的军团全部取消了师的编制,由军团直接辖团。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红军主要的组织就变成三级:中央、军团和团。组织扁平化,压缩了组织层级。


  而且中央是和军队一起行动的。中央的指示可以迅速地传递到一线,一线的信息和意见又可以迅速地反馈给中央,回过头来完善甚至改变中央的决策。


  就像过金沙江,中央原来的想法,是在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在云南打一个大仗。


  但是林彪和彭德怀在一线先后发现金沙江出现了机会,跟中央建议要迅速地抓住机会过金沙江。


  而中央立即接受了林彪和彭德怀的意见,做出了过金沙江的战略决策。


  这就是我们讲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参与决策。


  决策也就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战略和执行二者也不再是脱节的。决策变成了一个上下级不断反馈、不断互动的过程。


  战略和执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环境的变化、一线的声音通过制度的方式给充分纳入了决策。


  第二条就是组织的开放性。


  刚才我们讲的是上下级的关系。从平级来讲,红军在四渡赤水过程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打破了组织的刚性边界。


  林彪是一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是三军团的军团长。两人是平级的,但作战中根据任务需要,林彪有时候可以指挥彭德怀,彭德怀有时候可以指挥林彪。


  如果任务是以彭德怀的三军团为主,那么彭德怀可以指挥林彪;如果任务是以林彪的一军团为主,林彪就可以指挥彭德怀。


  他俩是平级,但是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相互指挥。任务完成以后这种关系就自动取消。


  这是一种在动态的过程中随机改变指挥关系的过程。


  也就是说它的组织不是完全封闭的,相反是开放的、柔性的,可以随机地迅速形成一种新的指挥关系,从而实现动态环境中的完美协同。


  组织是扁平化的,上下级之间是不断互动和反馈的,平级之间是开放和协同的。


  这样的组织就不再是官僚化、刚性化的,相反是一种我们今天所说的敏捷型的组织。


  这种敏捷型的组织、水一样的组织,背后有一个要素,就是组织必须要有拥抱变化的文化。


  共产党部队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因为他们长期习惯的就是游击战和运动战。


  什么叫游击战?游而后击;什么叫运动战?运动以后再打。


  机会是打出来的,是走出来的,是探索出来的,而不完全是你事先规划出来的。这种战略战术的机动灵活是共产党军队的基因。


  因为大家在思想和理念上都接受这种机动灵活,随机应变,接受这个变化,接受调整,随时可以调整,随时可以变化,你才能真正打造出敏捷的、水一样的组织。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敏捷型的组织一定需要拥抱变化这样一种文化。没有这种拥抱变化的文化,你很难打造水一样的组织。


  存量时代,如何面对竞争?


  1.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来自于苏联的压力很大,中苏之间很可能会发生战争。有人问毛泽东:该怎么打仗?毛泽东的回答是:打仗非常简单,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我们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带对方的节奏,不能被对方带了节奏。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同时让对手的优势无法发挥。


  尤其在竞争环境下,好的商业战略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当年eBay进入中国的时候,凭借其雄厚的资本,财大气粗地跟中国所有主流的门户网站都签了排他的广告协议,目的很简单,就是封杀包括淘宝在内的所有竞争者。


  马云出人意料地采取了免费的模式。很简单:在规模与实力层面,弱小的淘宝根本不是强大的多的eBay的对手。


  但是免费的策略,却足以颠覆行业的逻辑,使得淘宝与eBay之争,从eBay希望的规模与实力之争,变成了淘宝发起的商业模式之争。


  这就是经典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身为弱者,我不会在你具有优势的战场与你正面对抗,进行实力与资源的消耗。如果那样的话我就死定了。


  我要把你引导到对你不利的战场上、采取对你不利的模式,让你的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让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就可以为我打败你创造条件。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强大eBay最终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战略性的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将实力的对抗、资源的消耗,变成智慧的较量。


  2.知彼知己


  《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很多人容易说成“知己知彼”。


  我们经常拿这句话看一个人有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或者有没有好好读过《孙子兵法》。


  如果说“知己知彼”,那这个人一定是没有好好读过《孙子兵法》。因为《孙子兵法》说的从来都是“知彼知己”,从来没有说过“知己知彼”。


  它的语序,其实背后是有战略的内涵,就是战争环境下“知彼”和“知己”之间关系上的深层逻辑。


  首先,知彼难于知己。


  “彼”和“己”之间,在战争的环境下,包括在商业的环境下,谁最难了解清楚?


  一定是“彼”对吧。


  双方都在尽量掩盖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都在尽量搞清楚对方的实力和意图,都在释放烟雾误导对手。


  你了解自己的意图和实力相对容易,想了解对方很难,知彼难于知己。


  其次,知彼重于知己。


  在战争上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你想怎么做其实不重要,对手认为你会怎么做更加关键。


  您看四渡赤水的过程中,毛泽东想从什么地方突围不重要,蒋介石认为毛泽东会从什么地方突围,这个对毛泽东的决策才重要。


  你了解蒋介石的判断,就会知道他的计划,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针对他的计划,找到你的机会,这就是知彼重于知己。


  所以,好的作战计划一定是建立在对手的作战计划基础之上的。


  其实企业竞争也是一样,好的市场计划要建立在对手的市场计划的基础之上。就像招投标,如果你了解了对方的标的,那你很容易就赢了。


  最后,知彼是知己的前提。


  人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时候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有时候我们如果不看对手,不看其它的,会觉得自己特别好。


  我经常看到很多企业家分析自己优势的时候,会说你看我的人才有优势、我的市场有优势、我的技术有优势。


  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中,你认为自己优势的地方恰恰可能是你致命的弱点。


  竞争的特点是什么?


  相对于对手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如果你没有知彼,没有对整个大的参考系有了解,怎么可能给自己找到最准确的定位呢?所以知彼是知己的前提。


  知彼难于知己、知彼重于知己,知彼是知己的前提。这就是《孙子兵法》为什么特别强调知彼,一定要把对手的情况了解清楚。


  在商业的世界中,这个“彼”不只是对手。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你的客户、消费者的心理、你的竞争对手、外在的大势,这些东西都算“彼”,你要了解清楚,才能给自己做清晰的定位和决策。


  这是从《孙子兵法》的角度来讲它的战略思想,反映了战争的环境下,也包括博弈环境下,“知”的特点。


  比如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是一个事实,屡败屡战是一种态度。就是不服输的精神,曾国藩叫倔强之气。


  比如曾国藩“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是一个事实,屡败屡战是一种态度。就是不服输的精神,曾国藩叫倔强之气。


  曾国藩老打败仗,但是为什么最终还是他赢了呢?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有不服输的精神。他叫“打脱牙和血吞”,把我的牙打掉了,我连牙带血一块吞到肚子里,不露出败相,咬牙立志,就是愈挫愈勇。


  其实所有的管理者,尤其企业家,注定要遇到挫折和逆境,甚至遇到失败。


  关键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屡败屡战的意志,有没有强大的韧性,就是决定你和你的团队能不能走向成功的关键。


  这就是为什么“屡败屡战”的精神可以鼓励很多人继续走下去。


  曾国藩有句话,“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事,打得通的便是好汉”,做任何事情都有极其艰难的时候,让你绝望想放弃,但挺直了、打通了、脱胎换骨就好了。


  他讲当你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正是上天要磨炼你、成就你的好机会。英雄是怎么成就的?


  是磨炼出来的。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正是磨炼自己、成就自己最好的机会。


  尼采说“凡是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强大”,其实真正的领导者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成熟、一步步脱胎换骨的,组织也是如此。


  失败和挫折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成人礼。想要打造打胜仗的组织,就先要能够经受失败的考验。


  结语


  在不确定的战略环境中,最大的战略能力就是感知、驾驭和利用不确定性的能力,甚至包括给对手制造更大的不确定性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把不确定性作为常态,并主动地去塑造未来和创造未来。


  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红军3万人,国民党40万大军,从常规来说红军没有取胜的机会。红军为什么可以突围而去?


  红军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智慧和行动来影响和塑造自己的未来。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创造未来,永远比预测未来更为重要。


  所以,我们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并把制定战略变成利用不确定性来创造机会的过程,让不确定性成为我们的朋友。


  这样,我们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不确定环境下最大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