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美国就业问题,美国塑料行业举行了圆桌会议,深入探讨行业内的问题与方法。此次会议与会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大家是否看到了塑料业工作机会的曙光来临?”这样的问题在每次峰会都被屡屡提及,但缺乏成熟劳动力问题一直以来成了美国制造业越不过去的坎儿,而为此塑料界的同仁们能做些什么呢?是否有新的政策措施来争取成熟劳动力呢?且看慧聪网小编来自国外的第一手报道。 背景资料:6月22日,美国某权威塑料媒体邀请了行业内15大资深人士畅谈塑料行业发展状况。此次盛会主要针对“就业、合作、危机”三大议题进行了探讨,业内人士主要针对美国近年来成熟劳动力严重短缺进行分析解惑,而新兴话题“人才项目”成为此次这盛会各界一致赞成的解救措施。 ChristofHeisser(Sigma塑料公司):如今在制作业领域就业问题仍然很严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引擎”,从70年代早期,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美国就在面临就业问题,而且没有任何好转迹象。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在欧洲和美国生活了15年,所以在这10-15年中我见识到了许许多多企业为提高生产力所做的努力。美国确实在经历着制作业就业机会的缺失,而且要早于欧洲,我认为一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1970年以前美国一直是个岛屿,人们都可以实现自给自足。那个时候的美国只需生产90%的消耗品而实际消费90%,而现在却截然相反,可能最多只需生产60%的消费品。以前我们需要两到三个人来看守一台注塑机,而现在我们是一个人在运作两台甚至四台机器,我们保证产量的同时却减少了劳动力。 工业的发展历程类似农业,在1860年的时候我们有92%的老动物受雇于农业,而现在只需2%,如果这些农民得到的报酬多一些,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给整个世界。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谁活了下来了呢?是那些大企业还有把苹果卖到三倍价钱的农民们。而在在这其中的中间人群并没有赚钱。 在制造业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状况,关于失业问题我想说的一点就是,我们应该把由于生产力提高和临时性失业区分来看。所谓临时性失业并不等同于永久失业,而是一旦产量增加公司需要人手的时候他们还会有工作。可能很多人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公司在裁员30%以后,每个星期又在招人,这是因为招聘与裁员都取决于产量。我的产量越多,需要的人手就当然越多。所以临时性失业的人口终究还是会被雇佣。 JeffLewis(快销品生产商):我认为我们失去很多生意机会是因为经费不足,每年我们会花费大笔钱制作钢笔或者刀叉等日用品。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只付给我们员工每小时1美元的工资?答案是否定的,这不是我们解决危机的办法。我们所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产品和企业凝聚力相结合来带动企业发展,而不是与其他国家竞争员工工资的高低。这就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经济部景气的原因,开销对于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DaveLange(DME模具公司):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关注模具注塑的灵魂—技术,而我们所遭遇的是精通技术的人才在不断的缩减。就像很多人上学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然后再去读MBA,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他父亲那样的营销高手,而很少人去上学时为了生产模具。我们总是鼓吹要制作出世界顶级的模具,而做这件事情其实就需要一帮优秀的人才,一所顶级的大学。而目前的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在了模具的制作上,却忽视了培养下一代新型模具的人才上。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Heisser:我想很多人都面临一个问题是,谁给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大学里不会教你怎样生产高端模具,大学里只会传授一些基本的概念,而技术培训交给了一些供应商。我曾经和RJG公司有过一次谈话,他们为客户提供传感器和所有的产品信息。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竟然会教授类似注塑101这样的课程,他们的回答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令我深思的是即使这些供应商规模人数都不如类似GE这样的公司,但是他们却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这个产业需要技术。 BruceCatoen(Mold-Masters公司):既然我们不能要求大学去做这些,那么我们需要反思自我。如果你去欧洲你会看到很多实习生都在做一些大型的实习项目,而他们争取到工作机会的方式就是通过这些实习项目,这是我在世界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达到这一水平。而这些实习生的工资可能都不如一个扫地工,他们没个月只有$1000-$1500de收入。而且这些项目一般都是2-3年的时间,而很多公司更愿意雇佣这样的实习生,他们把这样的大型项目看做是一项投资,他们也会择优录取。而很多企业对于这种培训人才的项目呈冒险观点,他们认为花费2-3年的时间去培训一个优秀的技术人才出来,最后如果出现跳槽或者转行的人员,那对企业势必是损失。 Heisser:实际上实习生培训项目本来就是个冒险的事情,如果你在六个月内没有收益那意味着在未来5-10年里都不会有收益,但是最后你得到的最大的收益是你有一批优秀合格的员工,这样的优势更利于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这样的项目必须抓紧来做,你也许可以把它搁置到10年以后,但那时你可能面临的是需要投入巨资从国外引进人才,那么新一轮的移民又开始了。 面对这些行业专家所提出的人才项目,可能很多中国企业会困惑,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很多企业想当然认为这里是廉价劳动力的发源地,而很多人也同时忽视了高端人才给企业带来的无限效益。所以,人才竞争势必会成为将来角逐行业宝座的必胜法宝。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