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科创板做市交易启动满月。其间,42只做市标的交易平稳,波动下降,报单价差缩小。另外,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启动已经半个月,中证金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13只做市标的合计被做市商借入7448.30万元。 接受采访的业界人士表示,一个月以来,科创板做市交易运行平稳,做市商初步试水做市借券业务开展顺利,有效降低了做市商的成本。未来,期望监管部门出台更多配套措施,降低做市商交易成本,充分调动做市商的积极性。 报单价差明显缩小 平抑市场波动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10月31日以来,42只做市股票日均成交量平均为530.14万股,环比小幅增长4.81%,其中,超过半数做市标的日均成交量实现环比增长。从波动来看,42只股票日均振幅平均为4.88%,环比下降1.22个百分点。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传统交易方式,做市交易能够促进更多股票交易的达成,因此做市交易制度得以提升42只股票的交易活跃度,起到了提升做市标的流动性的积极影响。 “经过一个月的做市,42只做市标的中,64.29%的日均成交额较年初至今有明显提升,66.67%的日均振幅较年初至今有明显收窄,体现出做市商提供流动性以及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申万宏源证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做市标的日均成交额及日均振幅均有明显变化,未来随着做市商数量以及做市股票数量的增加,科创板股票的流动性及市场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 “从成交量的角度上来看,做市股票成交确实提升不多,但是一些潜在的做市指标是变好的,比如从盘口深度来看,报单价差明显缩小,股票盘中波动变小。”某头部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谈及做市标的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上述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认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持有底仓成本较高,做市商底仓不多;二是考虑到印花税等因素,做市商频繁交易的成本较高。 做市商“小试牛刀” 13只标的被借入逾7000万元 作为科创板做市商机制配套制度,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于11月14日正式启动。中证金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13只做市标的被累计借入117.92万股,借入金额7448.30万元。其中,普源精电、博拓生物和赛微微电借入金额超过千万元。从目前情况来看,做市商尚未大规模借券,尚处于初期“小试牛刀”阶段。 陈雳表示,做市借券业务目前开展顺利,保障了做市交易机制的平稳运行。做市借券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做市商的建仓成本,从而提升其应对风险的能力,这有利于做市商高效开展做市业务。 “目前,做市借券业务开展顺利,借券业务有利于降低做市商库存敞口的波动,调动做市商的积极性,且有利于盘活市场存量股票,提升市场的流动性。”申万宏源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市借券业务确实解决了做市商的一大难题,有效降低了做市商的成本。”上述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做市券源主要是科创板跟投持仓,部分是借入券源,并没有主动买入。 谈及做市商未大规模借入的原因,上述券商人士表示,每只股票的券源可得性不同,做市商或尚未找到合适的券源。此外,做市商也有可能受质押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限制。 继续优化相关机制进一步拓宽券源 未来,随着科创板做市交易和借券业务平稳运行,做市标的有望进一步拓展。但是,随着科创板做市标的增多,多家做市商向记者表示,希望未来监管部门出台更多配套制度,进一步拓展券源和出借人范围,降低做市交易成本。 据记者了解,做市商可以约定申报方式或非约定申报方式参与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在约定申报方式下,做市商需要自己寻找出借人,协商确定做市借券期限、费率;在非约定申报方式下,做市商直接向中证金融报单借入,不确定能否有券源,但是需要收市结算后才能看到是否成功借入。 “当前市场做市标的较少,还不会出现券源不足的情况,但是当做市商覆盖更多做市标的时,市场可能没有足够多的券源,做市商大概率会出现找不到券的情况。”上述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表示,此前公司已经采用约定申报和非约定申报借入券源,希望未来监管部门能进一步拓宽券源。 目前,做市借券业务的出借人包括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首发战略投资者。谈及拓展券源,有券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希望未来能放开个人流通股的出借,有助于做市商获取稳定券源,降低做市交易成本。” 谈及未来如何更好发挥做市商功能,陈雳认为,一方面,可以稳步优化做市业务相关制度,完善科创板做市交易的制度设计,持续提高做市交易的各环节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培育更多的合格做市商和做市标的,扩大科创板做市交易规模。相信在科创板做市交易发展成熟后,未来做市功能在我国股票市场将获得更大范围的应用和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