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铁合金:预期与现实博弈下 “ N字形 ” 路径的再度演绎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12-15 09:06:06 来源:五矿期货 作者:赵钰/陈张滢

01

2022年铁合金行情回顾:预期与现实间的频繁切换以及价格重心下移


回顾2022年(截至11/30),锰硅、硅铁呈现出价格重心震荡下移的走势(钢铁行业周期性回落的大背景),价格整体波幅较大,价格驱动不断在现实与预期之间切换。铁合金指数年内波幅达31.2%,其中锰硅加权指数年内波幅约25%,硅铁加权指数年内波幅约37%。


具体来看,一季度,在“稳经济”及全年预期5.5%的GDP增速目标带动下,市场预期先行,在弱现实中走出强预期,带动价格开启一轮连续反弹。其中,硅铁受益于下游金属镁(主要是汽车以及出口需求拉动)及出口方面(主要是地缘政治风险引起的海外需求向我国的转移)需求高增速,价格向上拉出36.6%的涨幅。锰硅则受限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下行以及与之伴随的螺纹钢产量的大幅下滑,整体涨幅一般(约13.3%)。


随后,在4月中下旬,基于政策目标下的需求强预期迟迟得不到兑现,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反复,尤其上海地区疫情的加重,行情开始逐渐由现实主导。黑色系,尤其成材自身需求疲软叠加疫情的扩散进一步打击市场情绪,市场由预期主导的看多情绪消退,锰硅、硅铁快速回落,抹平一季度涨幅至年初起涨位置。


在经历5月份的反弹调整后,期间原材料涨幅大于成材,持续挤压成材利润,钢厂持续的低效益使得其不得不在6月中旬附近进行主动减产,黑色系开启自成材向原材料传导的负反馈行情,叠加海外高通胀引起的加息潮,商品开启一轮普跌行情。其中,硅铁由于自身盘面高估值原因,向下跌幅大于锰硅(硅铁加权指数跌幅29.6%,锰硅加权指数跌幅20.1%)。


价格的快速下跌带动铁合金利润端迅速走差,甚至亏损,供给端出现大面积主动减产情况。随着7月中下旬市场情绪得到基本释放,极低的供应叠加需求端回升(主要是钢材端利润有所回升后的复产),供给出现阶段性错配,价格自底部开始反弹,震荡向上。并在9月份全国异常高温(电力需求增加)以及云南、四川等地罕见干旱带来水力发电量骤降(电力供应减少)产生的阶段性电力紧张推动下,价格创下下半年高点。


国庆节后,旺季需求不及预期,加之价格反弹下利润的回升带动锰硅、硅铁供应逐步恢复,出于对需求预期的调整,市场提前打出负反馈预期,市场情绪较节前出现大幅反转,价格再度回落,锰硅创下年内价格新低。


10月底,随着价格的快速回落,市场悲观情绪逐步释放,价格重新回到年内低点附近。此时,由于对于后市的悲观预期,钢厂补库多采取随用随采的策略,钢厂原材料库存处于极低水平。出于钢厂年底的补库预期,不同于期货价格受预期影响下的快速走弱,现货价格表现相对坚挺,导致基差拉开至年内高位水平。情绪的修复、盘面价格的超跌以及对于基差修复逻辑的演绎(现货较为坚挺,期货选择向上修复基差),锰硅、硅铁价格出现一轮10%以上涨幅的快速拉升。但随着基差修复到相对中性水平,价格的涨势便戛然而止。


截至发稿日,价格依旧在预期转强(低钢厂库存的年底补库需求预期及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与地产刺激政策加持下未来的需求回暖预期)与现实走弱的博弈之中来回震荡。



02

钢铁行业的周期性回落继续对铁合金估值形成压制


基于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以及房地产对于经济拖累程度的减轻,市场普遍预期中国2023年GDP增速将达到4.5%-5%。因此,对于2023年,经济目标仍旧是居于首位。其中,对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可能放松,参考韩国及台湾取消对于新冠控制政策后经济活动的发展路径,市场或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这种改变,这将导致在政策放松(若发生)初期,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呈现出短暂的放缓。因此,2023年经济在整体节奏上或呈现出增速前低后高的走势。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供给端,我们认为粗钢产量在政策端的压减压力不大,或延续平控政策。供给端粗钢产量的收缩压力或更多来自于钢厂基于需求侧考虑的自发调节,跟随需求进行波动。在钢材低效益的情况下,钢厂或选择自发性减产以对冲价格下行压力。其中,在房地产用钢需求依旧疲弱的情况下,以螺纹钢为首的长材或成为钢厂供给收缩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粗钢整体产量或仍旧出现同比下降。


其中,受经济增速前低后高以及2022年新开工的低增速更为显著地传导到需求端等因素影响,我们预期2023年粗钢产量在上半年同比或出现较为明显的降幅。下半年,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粗钢产量预计将维持在年内相对高位的水平,或继续略有回升。



2022年,投资,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投资,在稳经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22年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幅从2021年的4.4%小幅增长至5.8%。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2021年的0.21%大幅提升至11.39%,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快速下行对于钢材消费的冲击,使得钢材消费端未出现大幅坍塌。



展望2023年,在需求端,我们认为钢材消费仍旧面临压力。


基建仍旧是支撑钢材需求的主要项目,但力度预期有所回落。我们预期基建增速将较2022年有所回落,主要是受财政方面所面临压力的钳制。2022年,在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房地产行业相关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减少、新冠相关支出增多以及政府部门主动承担拉动投资责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公共财政显示出收入减少(同比-4.5%)、支出增多(同比+6.4%)的情形。


房地产下行的趋势还未终止,低迷的房地产行业依然是钢材消费端的拖累项。我们认为房地产快速下滑所给予钢材消费端的影响还未被完全体现。作为与钢材消费量关联最为密切的房屋新开工面积,截至2022年10月份,同比降幅达37.8%,较2020年几近腰斩。而钢材消费中,房地产消费占比最大的螺纹钢,截至2022年10月份,消费量仅同比-13.3%,尽管其间有基建同比+11.39%增速的对冲作用。



此外,虽然近期房地产政策端不断发力(注重房地产融资方面,信贷、债券、股权政策“三支箭”齐发),但政策发力点更侧重于房地产后周期的竣工端以及对于房地产行业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于前端开工的提振力度有限。考虑到当前房地产行业前景不明朗、销售端尚未回稳、开发商资金紧张、偿债压力大等因素,预计当前相关政策能够转化为实际投资行为传导到新开工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同时,我们需要看到,在大的政策方针方面,国家对于“房住不炒”的长期立场并未发生丝毫改变。放长周期来看,我国城镇化脚步的放慢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或将长期对房地产行业形成限制。



综上,钢铁行业需求端继续面临下行压力,而供给端受到的政策压力一般,这或将导致供给被动跟随需求进行滞后调整。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钢铁行业总体供需结构依旧偏宽松,具体的宽松程度取决于钢厂供给端的自主调节节奏与力度。进而,我们预期2023年钢材端整体的估值,即利润水平,或出于供需结构继续偏宽松的原因,继续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需要低效益对于过剩供给的挤出,不排除利好预期引导下有阶段性回升)。


钢材端估值水平维持低位区间,这将对铁合金上方的估值空间形成显著制约,我们预期2023年铁合金估值端均值或维持在中性(中性偏低)或低位水平,对应锰硅在0-200元/吨,硅铁在200-400元/吨水平。


03

供给限制有限,需求端缺乏亮点,供给跟随需求调整,供求结构趋于宽松


供给端:经济增速目标仍是主线,能控政策对供给限制有限


2022年,在“稳增长”的主旋律下,“双碳”目标以及与之伴随的能耗管控政策被淡化,全年锰硅、硅铁主厂区供应受能控政策端影响减小,供应主要根据利润进行调节。截至2022年11月,钢联口径下锰硅累计产量878.87万吨,同比-4.42%;硅铁累计产量546.5万吨,环比+1.5%。


展望2023年,我们预期经济增速目标依旧是主线路。因此,预计主产区能控方面政策对于供给的限制依旧较为有限,利润依旧是供给调节的主要根据,即供给将延续跟随需求进行滞后调整的路径。考虑到我们所预期的,2023年锰硅、硅铁利润水平将维持在中性(中性偏低)或低位水平,因此预计锰硅、硅铁全年产量或维持在近两年水平附近,其中,2023年上半年供给同比2022年上半年将会有较为显著的回落。



炼钢需求:终端需求下行压力依旧,供给预计跟随需求调整,同比或继续小幅下降,以螺纹钢为首的长材或成为钢厂供给收缩的主要方向


在对2023年钢材需求展望中(详见前文),我们认为钢材消费仍旧面临下行压力。其中,房地产用钢需求依旧是主要的拖累项。考虑本轮房地产下行的深度(主要是投资增速以及新开工面积),以及房企需要经历获取资金(销售及融资)、偿债、竣工交楼、改善资产负债表及资金情况最终传导到投资行为形成新开工,这一相对漫长的过程,我们认为房地产对于钢材需求,尤其对于以螺纹钢为首的长材需求的影响并未在2022年的需求中得到完全体现,且房地产用钢需求的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或长于市场的乐观预期。


粗钢需求的下行,预计将带动钢厂主动对供给做出调节,这是由低效益对于过剩供给的挤出导致的。我们预期2023年粗钢累计同比(中性预估)或下降1%至2%,即1000万吨至2000万吨。其中,最主要的供应收缩,我们预计发生在以螺纹钢为代表的长材端,这是钢厂以需求预期主动做出的调整。


回溯2022年,我们发现钢厂已经在根据需求端预期主动做调整。截至2022年12月,螺纹钢累计产量13690万吨,同比-13.34%或2100万吨,供给的收缩幅度与需求端的下滑幅度相当,表明钢厂在主动对供给进行调整,虽然期间存在调整过度等情况(7月份)。


考虑2022年房地产下行深度所带来的钢材,尤其螺纹钢需求影响的体现、房地产用钢需求或较长时间维持在低位以及基建增速方面对于钢材需求下滑的对冲作用,我们预计2023年螺纹钢需求或继续同比下滑8%-9%。在钢厂继续依据需求对产量做出调整的路径前提假设之下,我们预计2023年螺纹钢产量同比或继续下降约1000万吨至1300万吨。



金属镁:政策刺激下的汽车消费预计将继续支撑金属镁需求,但同时价格回落以及利润走差影响下供给端压力也在凸显


截至2022年10月份,我国金属镁累计产量77.89万吨,同比+12.56%或9.78万吨(其中7、8月份由于价格快速走弱带来大幅的停产检修)。产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2021年下半年金属镁价格的快速拉升以及利润的大幅走扩所带动的生产积极性提升以及下游汽车消费及金属镁出口快速增长对于供给增量的消化。


2022年5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带动汽车产/销量同比快速走正,尤其新能源车增幅明显。同年9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12月31日,继续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来促进汽车消费。截至2022年10月,我国汽车产量合计2266.8万辆,同比+8.1%或175万辆。


出口方面,截至2022年10月,我国金属镁出口合计40.35万吨,同比+11.25%或4.08万吨。



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政策对于汽车消费的刺激依旧存在,汽车端消费,主要是新能源车端消费的快速增长,将继续支撑金属镁需求。但考虑到传统乘用车产销的同比回落,以及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达30%,新能源车增速在对冲传统乘用车回落之后,能够带动整体汽车产销在2023年继续同比上升的幅度可能有限。而出口端,考虑到海外经济所面临的衰退风险,同比可能出现小幅回落。


同时需要看到,随着9月份以来金属镁产量的快速攀升,今年四季度金属镁价格持续处于阴跌状态。随着以经济目标为主线下对于“双碳”政策的逐步淡化,金属镁供给端产量扩张的幅度或已有过剩的迹象,面对价格的回落以及利润的走差,金属镁供给端继续增长的压力也在凸显。


因此,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金属镁产量预计将继续维持在高位水平,同比持平或有小幅回落。



出口:加息潮引发经济衰退担忧,海外粗钢产量或面临同比下滑;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海外需求转移预计将有所回落


截至2022年10月,我国硅铁累计出口60.02万吨,同比+39.85%或17.1万吨。其中,出口国中,对于土耳其、美国、印度、荷兰、墨西哥等国(俄罗斯硅铁的主要出口国)的出口显著增加,同比合计增加13.57万吨。此外,2022年1-10月,我国对韩国的硅铁出口合计13.07万吨,同比增加2.65万吨;对日本硅铁出口合计10.46万吨,同比减少1.69万吨。


具体来看,韩国2022年1-10月份对于硅铁(硅含量>55%部分)进口量合计17.86万吨,同比-10.42%,其中对俄罗斯硅铁的进口环比-3.43万吨(-62.17%),对中国硅铁的进口环比+1.81万吨(+17.14)。日本2022年1-10月份对于硅铁(硅含量>55%部分)进口量合计32.74万吨,同比-6.95%,其中对俄罗斯硅铁的进口环比-3.07万吨(-26.03%),对中国硅铁的进口环比-2.61万吨(-21.31%)。


因此,对于2022年我国硅铁出口的高增速,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地缘政治冲突所引发的全球硅铁出口贸易的重构以及其带来的海外需求向我国的转移。我们预计随着地缘政治冲突的缓和,这部分需求增量将面临收缩风险。 



截至2022年10月,海外粗钢产量同比-5.19%。其中,日本粗钢产量同比-6.5%,韩国同比-5%。印度粗钢产量在2022年继续显示出较强的增长潜能,在2021年同比+17.8%的基数上,今年继续同比+6.1%。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全球经济面临的衰退风险将对全球粗钢产量形成制约。2022年,高通胀问题所引发的海外加息潮使得全球经济陷入到衰退风险中。虽然美国、韩国等通胀有见顶回落迹象,但我们预期在通胀具备韧性的情况下,紧缩政策或难以快速退坡,较长周期的紧缩环境将使得经济持续承压。


从2023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来看,我国硅铁的主要出口国中(日本、韩国以及增速较快的印度):高盛预期2023年日本GDP增速在1.3%,摩根士丹利预期在1.2%,同比所预计的2022年1.4%-1.5%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韩国央行在2022年11月24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将2023年实际GDP增长预期从原先的2.1%下调至1.7%,随即又在11月28日将其再度下调至1%,相较于所预计的2022年2.6%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出于棘手的通胀问题,各大机构纷纷下调了印度2023年的GDP增速预期,野村证券将印度2023年经济增速下调至4.7%,高盛将其从6.9%下调至5.9%,经合组织则预计增速在5.7%,机构所预期的印度2023年经济增速均低于所预计的2022年7%左右的增速。


海外经济承压环境下,我们预计将带来海外直接以及间接钢材需求量的下滑,并间接导致海外粗钢产量的回落与海外硅铁需求量的下滑以及对于我国硅铁出口需求的减弱。



供需结构:预期引导下,上半年供给或维持在高位,从而带来供需结构的相对宽松;下半年经历供给向现实需求的靠拢以及实际需求的回暖,供需或重回平衡


基于市场预期先行以及对于2023年经济前低后高的走势判断,我们预计锰硅、硅铁供需结构将呈现上半年宽松,下半年通过供给向现实需求进行调整(可能通过预期证伪以及伴随的价格回落去实现)以及需求的回升,供需结构将重新转向平衡。



04

成本端:电力价格难降,锰矿及煤炭存在价格走弱风险


锰矿:随着全球范围内钢材产量的回落,锰矿供给预计将出现过剩


回顾2022年,在需求端,截至2022年10月份,全球粗钢(64国合计,国际钢铁协会)产量约15.48亿吨,同比-3.42%,预计2022年全年产量在18.5亿吨,同比-3%。按照粗钢10千克的单吨添加量,以及钢铁行业对于锰矿消费90%-95%的占比数据估算,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对于锰矿的需求量在1950万吨-2050万吨。在供给端,截至2022年3季度,我们所统计的主流矿山锰矿产量(占全球锰矿产量的接近80%)约1216万吨,同比+2.64%,预计2022年全年产量或达1627万吨,同比+3.14%。按比例估算全球锰矿产量或达2060万吨。因此,从整体的供需情况来看,2022年全球锰矿资源的供应充足且略有盈余。


展望2023年,从目前已公布的消息来看,South32将2023财年(2022Q3-2023Q2)全年锰矿产量计划定为5400kwmt(千湿公吨),同比2022财年的5432kwmt基本持平。Comilog方面,预计2022年产量将超过750万吨,同比增速预计接近9%,2023年或有望继续保持相对高增速。因此,从供应端来看,全球锰矿的供给在2023年存在继续增加的倾向。而需求端,在高通胀以及随之而来的加息潮中,海外以欧美为主的经济体面临着衰退风险,在全球经济承压的情况下,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钢材需求量的下滑将带动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出现回落,这将带来全球锰矿需求量的同比减弱。因此,我们认为在供增需减的变化中,2023年全球锰矿供需结构上将朝着宽松继续转变,这将给予锰矿价格方面的压力。



兰炭以及焦炭:


兰炭方面,2022年,兰炭下游消费整体呈现回落态势,其中,需求的下滑主要来自于电石方面产量的同比回落。


随着下游房地产竣工面积大幅走弱向上游PVC,进而向电石(碳化钙)方向传导,截至2022年10月,电石合计产量1252.65万吨,同比-11.14%或139.55万吨。除此之外,兰炭其余消费端,铁合金端,主要是硅铁产量同比小幅+1.65%;粗钢端,主要是高炉喷吹,粗钢产量预计同比-0.97%。


而供给端,根据统计局数据统计结果,截至2022年9月份,我国兰炭的主要产地之一,榆林,合计产量达2676.95万吨,同比+5.38%或136.55万吨。从MYSTEEL统计的兰炭全国开工率数据来看,除开8、9月份由于罕见高温及干旱引发的阶段性电力紧张所带来产量的显著回落以外(叠加疫情),其余月份开工均维持在2021年同期水平之上。即2022年兰炭供需结构呈现出供增需减的情况。



展望2023年,我们预期硅铁产量同比持平或小幅回落,粗钢产量同比预计继续下降。同时,地产端“保交楼”推动下预计房地产后周期的竣工端将早于前端的新开工开始恢复,但我们认为竣工回落的影响尚未完全传导至PVC供给端(PVC截至2022年11月份,产量同比仅下滑1.08%),即同样未完全传导至电石产量端。因此,我们认为电石端对于兰炭的消费预计将还有一个探底的过程。而供给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增长为主线路以及海外能源危机,“双碳”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兰炭供给端的限制将明显减轻,因此整体供给或略松于需求(供给的主动调节空间大)。


此外,从兰炭成本,即原材料煤炭角度,随着煤炭方面国家保供稳价工作的持续推进,煤炭端的供需结构,尤其动力煤方面,已经出现显著缓和(兰炭炼制所使用的煤种以长焰煤、不黏煤以及弱黏煤为主,与动力煤的煤种相近)。截至2022年10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投资增速在27.5%,维持在高增速。


同时,动力煤进口也处于持续恢复中,尤其蒙煤方面,已恢复至前期高位水平。除此之外,俄煤由于欧美的制裁,出口也更多地倾向于亚洲市场。叠加近期中澳关系有所缓和,澳煤进口禁令的可能放开等,均使得煤炭的供给端压力预计得到缓解。煤炭供需结构的缓和或将促使煤炭产业利润结构重新构建,上游煤炭端存在降价向下游让利的需求与趋势。


基于供需结构转向宽松,成本端存在下移空间,我们预计兰炭价格在2023年依旧存在向下调整的风险。


焦炭方面,我们预计随着下游粗钢产量在2023年的进一步下降,焦炭自身供需将不存在显著矛盾。而随着上游煤炭对于焦炭成本端支撑力度的减弱,焦炭价格同样存在被成本拖累下行的风险。



电力:总体维持平稳,需要警惕夏季用电高峰阶段若叠加经济较快速回暖带来的阶段性电力紧张,以及异常气候可能导致的短期供应紧张


基于行业高能耗的特性,在总体“双碳”的大背景下,虽然在阶段性以经济增速为主要路径的发展中,对于能耗管控的限制(作为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将会有所减轻,但我们认为针对锰硅、硅铁的电力价格将难以有显著的回落,或持续维持在相对高位水平。


基于市场对于2021年“缺电”引发的“史诗级”行情的记忆,电力市场的供需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驱动铁合金行情的重要情绪因子。2022年9月份,国内普遍的异常高温天气所带动的电力短期需求增长叠加云南、四川等地罕见干旱带来的水电供应大幅回落所带来的阶段性电力紧张,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减产限产与工业“让电于民”,就曾带动硅铁走出一段向上的“千点行情”,即使云贵、川渝等地相关硅铁产能十分有限。


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对2023年可能形成电力紧张的时点及触发的动因进行了思考,最终仍旧认为在7-9月份,即夏季用电高峰时,仍可能产生阶段性的电力紧张情况。主要基于夏季本身由于酷暑带动的电力需求增加,以及在我们所认为的经济前低后高这样的预期下,年中稍靠后的时间节点,容易叠加经济加快回升所带来的电力需求这一另一层需求增幅。同时,夏季靠近秋季的时间节点也是容易出现雨水偏少而带来的干旱以及水电的供应减少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在2023年电力因素方面,可以加以注意的时间节点。


05

预期对价格仍形成重要干扰,价格或在预期与现实共同作用之下重走“N字形”路径


展望2023年锰硅、硅铁的行情走势。我们认为继续走出2022年“N字形”路径的概率依旧较大,主要还是基于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博弈。“N字形”将表现为超前的强预期(相较于现实而言)在弱现实中对于价格的拔高,预期被阶段性证伪后价格回落对过剩供给的出清,以及最终供给出清叠加需求真正回暖共同带动下的价格反弹。


同时,我们认为,市场在经历过2022年上半年价格走势的强预期以及弱现实之后,对于预期的高度预计会有所压制,这将导致2023年预期主导阶段价格向上的幅度或不及2022年。同时,向上的力度变小也使得向下的调整力度变小(需要的时间或更长,以达到更好的供给出清效果),但最终供给出清以及需求真正回暖带来的价格反弹力度或将大于2022年(市场对于需求的恢复更具有信心)。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实际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在疫情政策端出现放松预期以及地产相关利好政策等的一系列刺激下,市场预期被拔高,有一定概率导致2023年上半年整体供应缩减有限,而现实需求很大概率未能被及时、有效激发,进而使得上半年的宽松程度被放大。但即使供需的宽松程度在增加,在该阶段(年初至4月中下旬附近),我们认为行情主要还是以预期为主导,表现为盘面价格相对坚挺或伴随有上冲欲望,即强预期在弱现实阶段主导行情。


随后,出于现实的恢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兑现,在预期得不到兑现的情况下,价格开始向下以出清多余过剩供给。该阶段,价格将有一个向下探底并震荡等待的过程(预期在5-7月份时间节点附近,需要的时间或较2022年更长,以达到更好地出清效果)。


而随着供给端多余产量的出清,以及经济开始拐头向上,需求恢复逐步兑现等多重因素带动下,价格可能开启一段底部向上的反弹(预期有较大幅度)。该阶段(7-9月份时间节点附近,若经济复苏更早,则节点向前),同时存在经济复苏叠加夏季用电高峰所带来的阶段性电力紧张,对价格向上形成另一层助力。


06

2023年铁合金行情展望及策略分享


具体到价格方面,我们预期2023年锰硅加权指数价格运行区间在6100元/吨-8700元/吨;硅铁加权指数运行区间在6500元/吨-9600元/吨。


基于对于价格可能重走“N字形”路径的判断,我们建议可以关注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初附近时间节点卖出保值策略,以及等待价格向下二次探底并震荡出清过剩供给、需求/经济出现回升迹象时的单边做多机会。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