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张夏:明年经济政策,如何指引A股投资?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2-12-19 08:48:52 来源:招商证券 作者:张夏

01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我们从经济定调、目标、政策方针、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政策、房地产政策等多方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


▶定调:中央对经济转弱和外部环境严峻有了更加明确预期


对于经济的定调,中央提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这也意味着后续的政策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与后面“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呼应。2023年仍是稳增长政策出台的大年,政策驱动的特征将会仍旧明显。



▶目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继2019年和2021年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量的增长,而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更是两次提到“量的合理增长”。尽管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速进入新的中枢,但是必需要有一定量的合理增长,这是反复强调的。



今年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总书记做报告中明确“到二0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2年12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 要认识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达到国际公认的发展水平标准,比如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万美元以上”。


我们统计了外交部描述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家的人均GDP水平,做了相应的估算,总得来看,要实现2035年人均GDP翻一翻的目标,假定汇率在当前水平不变,我们需要维持3.6-5.2%之间的增速。考虑到经济基数越大,增速实现难度越大,则2023年GDP目标预计在4.5-5%之间。



▶方针: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方针里面,提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并且,此前反复强调的六稳六保中,突出强调“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另外,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二十大的核心提法进行再度强调,例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安全,补强产业链,科技自立自强”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提振市场信心”,并且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上一次提“提振市场信心”是2019年,尽管2020年疫情冲击来袭,但是市场信心较足,经济恢复较快,股市表现较好。目前,市场信心略有不足。居民防御性储蓄明显攀升,存款储蓄率创下了近十年新高。因此,如何推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值得期待,只有居民信心恢复,消费投资需求才有望持续改善。



▶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由此来看,2023年财政政策仍然是更加积极。不过,相较于2021年重点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基建的强调相对没有那么突出,只在后文扩大内需环节提到,“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而本次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提到了“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表明为了保证2023年财政支出的力度,中央会一定程度加杠杆,增加对地方财政的支持。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寻求精准有力


货币政策表述方面,2019年和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灵活适度”,实际的结果是流动性相对宽松,2020年和2022年利率中枢呈现下行的状态;而2020年是灵活精准,2021年利率中枢相对较高,流动性相对没有那么充裕。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为“精准有力”,预计明年流动性状态介于2020和2021年之间的水平,既不是大水漫灌,也不会大幅收紧流动性,目标是尽量使得新增社融增速尤其是中长期社融增速回升,预计利率中枢将会保持在当前水平附近震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有所作为。



▶产业政策:扩大内需是第一要务 ,但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在消费而非投资


扩大内需在明年的五大经济工作中是第一要务,面对“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2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探。2023年,扩大内需成为第一要务。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扩大内需”提到三次,加上一次“扩大国内需求”,四次提到扩大内需。一般情况,扩大内需也会提,但是提的次数如此之多,位置如此之靠前,这在过去十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是较为罕见的。



历史上,扩大内需作为排名靠前的产业政策出现在2006、2009、2011年。



本次扩大内需的策略,“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从这个表述来看,预计明年增量政策最多的三个领域为“房地产”“新能源汽车”“养老”。预期未来一段时间,“银房家”,“新能源汽车”和养老等板块将会有所表现。


另外,产业政策方面,继续强调补链强链,科技攻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科技自立自强,这与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应的表述是对应的。这就意味着,一旦明年扩大内需的政策逐渐落地见效,下一个重点工作就变成上述目标。这与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到的二十大报告对于A股未来2-3年投资思路的指引是一致的。



现代资本市场具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在高质量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据二十大报告内容,我们认为未来五年,资本市场围绕以下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将以上五个方向总结为新时代的五朵金花: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对于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提法再度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围绕安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关键词之下新产业趋势代表——新时代五朵金花“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含车),自主可控及人工智能,军工装备”等在2023年有望在经济逐渐企稳后逐渐开始占优。


▶关于地产——支持住房改善,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中国的地产环境很显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购房者预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上文中提到扩大内需时,排名第一是住房改善,很显然,地产成为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的关键领域,在需求端,预计会有更多的政策围绕“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在融资端,也明确定调“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在地产融资三支箭后,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进一步化解。


“房住不炒”仍提,但是表述位置已经明显靠后,地产行业已经逐渐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如此一来,房地产业自2015年开始的系统性杀估值基本告一段落,由于中国房地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未来房地产上市公司将会因为经营能力的好坏出现巨大的分化,优秀房地产公司也有机会走出独立的“α”行情。



▶关于反垄断——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2021年,平台互联网的无序扩张、不正当竞争受到严格监管,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于资本进行了定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2022年平台型互联网公司面临的监管环境有所缓和。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一方面,随着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完成,未来将通过常态化监管规范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平台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由此可见,未来在政策引导下,平台企业将在数字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两个毫不动摇: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自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再到2020年“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及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的五大工作中,明确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国企方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对国企改革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经过本轮全面深化改革后,国企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如,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改善、资产负债率下降且运营能力提升、股权激励更加广泛、积极引入战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际,也是国企改革新阶段的开始。未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结合前段时间证监会主席在金融界论坛的发言,“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在改革红利和国家战略部署的加持下,国有企业估值中枢存在提升空间。


民营企业方面,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六七八九”的特点是对民营企业在税收、GDP、技术创新、就业、企业数量等方面占比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其重要地位的肯定。疫情三年对中小企业造成明显影响,在疫后经济发展中,提振民企信心、恢复民企活力也是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重要内容,预计未来将继续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02 对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对于2023年A股的指引


基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政策定调及各项经济工作安排部署,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A股明年的投资指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由于2023年对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反复强调,预计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对于总需求相当支持,加上中国经济从疫情中逐渐恢复,GDP增速有望明显回升,预计2023年GDP增速能够回升至4.5-5%之间,企业盈利增速有望逐季回升,那么2023年A股有望在盈利回升的推动下回到上行周期。


第二, 与此同时,对于地产强调的住房改善,对于基建强调的是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恢复和扩大消费。淡化了基建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因此,我们也不认为2023年经济增速恢复到很高的增速,企业盈利增速回升的弹性有限,支持A股演绎“结构牛”的特征。


第三, 货币政策定调精准有力,强调保持货币供应量和名义GDP相匹配,预计明年流动性保持基本充裕的情况下难以进一步宽松,预计利率中枢在当前水平稳定,A股大幅提估值的空间较为有限。


第四, 2023年产业政策定调更为明确,扩大内需的抓手是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在自主可控,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以上行业和领域有望有更好表现。



总的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扩大内需政策加码概率进一步加大,在支持消费,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新产业趋势方面将会有更多明确的措施。当前市场进入稳增长扩内需和对明年经济预期改善的窗口期,在政策指引和经济复苏预期的推动下,短期内经济复苏相关代表指数上证50和银房家有望继续表现。


但与此同时,在希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强调的是精准有力有效。对于地产强调的住房改善,对于基建强调的是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恢复和扩大消费,弱化基建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因此,我们也不认为2023年经济增速恢复到很高的增速,企业盈利增速回升的弹性有限。当权重指数对经济复苏的修复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就会逐渐放缓上行斜率,逐渐转为偏新兴成长指数占优的局面。科创50、中证1000,创业板综等新兴成长指数可能会相对占优。


另外,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对于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提法再度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围绕安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关键词之下新产业趋势代表——新时代五朵金花“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含车),自主可控及人工智能,军工装备”等在2023年有望在经济逐渐企稳后逐渐开始占优。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