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32周岁。32年间,上交所已有2166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672家,汇聚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科创板494家,涵盖六大高新技术产业。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责的重要任务。对于“年富力强”的上交所而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其继续向世界一流交易所迈进亦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上交所制定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在新一轮提质行动下,沪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将续写新篇章。 沪市公司“量”“质”齐升 近年来,在注册制改革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深改下,沪市上市公司数量、质量齐升,上市公司结构显著优化。 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上交所上市公司2166家,总市值46.49万亿元,较2019年年底分别增长37.79%、30.76%。其中,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146家公司在上交所IPO,合计募资3462.94亿元。 疫情以来,沪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彰显较强韧性。具体来看,主板公司2019年至2021年三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49%和8.23%,科创板公司分别为24.82%和62.35%。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和5%,科创板公司分别增长33%和25%。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结构优化,创新性凸显。目前,沪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千亿元以上、百亿元以上市值公司中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8%、24%上升至21%、41%。风险化解取得积极成效,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显著下降。投资者回报水平不断提高。沪市公司三年累计实施现金分红3.75万亿元,连年创出新高。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公司已实施中期现金分红2353亿元,回购和增持金额突破千亿元。 此外,沪市公司科研投入持续加码,三年研发投入总额近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科创板已汇聚超过15万人的研发人才队伍,超六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研人才,超过120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拥有博士学历。 三大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经过多年发展,上交所已经集聚一大批优质企业,其中集成电路、光伏、汽车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如沪市集成电路产业链,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下游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全产业链,已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前三季度,沪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减少4%,其中超六成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超五成公司净利润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市场由全面“缺芯”转向结构性“缺芯”,半导体设备、材料以及下游应用于工业控制、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芯片企业整体增长稳健,而存储芯片和移动终端芯片等消费端芯片需求明显减弱。 另外,沪市光伏产业链增长势头强劲,汇聚了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大全能源、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龙头,上市公司达到27家。在国家深入推进“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受下游需求旺盛带动,沪市光伏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89亿元,同比增长89%,净利润743亿元,同比增长139%。25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大全能源、通威股份等11家公司实现净利润翻番。 此外,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沪市90余家汽车产业公司共同筑就较为完备的产业布局。既有知名整车企业品牌,也涵盖福耀玻璃、均胜电子、爱柯迪、拓普集团等一批在汽车玻璃、电子电气系统、座椅底盘、精密部件各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更有近20家分布在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负极铜箔材料、中后段设备、整装电池生产等环节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 “这些企业深耕技术,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产品推陈出新,满足安全性和消费不断升级的需求。”业内人士指出。 沪市央企经营韧性强 央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上交所一直把支持国企央企改革创新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央企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沪市共有263家央企,在沪市公司占比一成左右,其中主板238家,科创板25家。2020年至今,沪市新增33家央企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0家,科创板新增23家,央企数量持续扩充。 经营方面,沪市央企也保持了稳健的经营趋势。2021年度,沪市央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67万亿元,净利润2.48万亿元,相较2019年22.22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12万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而言,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5%和8.2%。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263家央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9万亿元、净利润2.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8.93%,经营指标均优于沪市整体水平。总体看,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一成左右的公司数贡献了沪市整体超五成的营业收入以及超六成的净利润,经营韧性凸显。 此外,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积极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并购重组方面,2020年以来,沪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重组方案32家次,涉及交易金额约2700亿元;8家推出分拆方案。再融资方面,2020年以来,28家次央企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约2635亿元。此外,2022年来产业类央企成功发行公司债近2900亿元,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3家央企基础设施REITs项目上交所成功发行。 股权激励方面,2020年至2022年11月末,沪市共有51家央企披露股权激励草案,涉及激励股份35.89亿股,以定向发行股票作为主要股票来源,激励对象涉及董监高和核心技术骨干人员等,激励价格最低达到5折。 为进一步提升央企估值,2022年9月份以来,上交所大力推动专业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走进央企上市公司相关活动。截至12月19日,已组织走进央企上市公司48家次,邀请各类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近700家次。值得一提的是,12月份,上交所推动兵器工业集团下属6家上市公司开展集体调研活动,就企业高质量发展、履行强军首责等内容进行交流,集中传递公司价值。 此外,为支持央企开好业绩说明会,上交所通过提供场地、技术、分析师邀请、新闻宣传等全方位服务,推动178家沪市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全部召开2021年年报业绩说明会。 同时,上交所推动沪市央企将业绩说明会、投资者交流会作为与投资者互动交流的常态化方式,支持154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召开半年报业绩说明会,占沪市央企比例超8成。进入三季报以来,支持约15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召开三季报业绩说明会,占沪市央企比例达8成,重点支持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下属公司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生动展示央企集团的风采。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