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多、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今日,螺纹钢和白银期权在上期所上市交易。12月23日,上期所公布了首批上市交易的螺纹钢和白银期权合约的挂牌基准价。 据了解,首批上市交易的螺纹钢期权合约共计224个,对应的标的期货合约为RB2303、RB2304、RB2305和RB2310。首批上市交易的螺纹钢期权合约中,挂牌基准价最高的合约为RB2310P4650,基准价为792.0元/吨;挂牌基准价最低的合约为RB2303P3250,基准价为2.5元/吨。 首批上市交易的白银期权合约共计136个,对应的标的期货合约为AG2303、AG2304和AG2306。首批上市交易的白银期权合约中,挂牌基准价最高的合约为AG2306P6200,基准价为950.5元/千克;挂牌基准价最低的合约为AG2303P4450,基准价为5.0元/千克。 从合约规则来看,螺纹钢期权和白银期权均为美式期权,每次最大下单数量100手。螺纹钢、白银期权合约和期货合约分开限仓,共用获批的套期保值交易头寸。 对于螺纹钢和白银期权的推出,市场各方普遍认为,上市螺纹钢、白银期权,将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多、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更灵活的套保策略,进而更有效地满足产业链上下游的实际套保需求。 “2022年,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和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面临产量压减、利润下滑和主动去库存的局面。”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茂晗表示,为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许多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螺纹钢场外期权开展风险管理,并呼吁上期所尽快推出螺纹钢场内期权,上期所此时上市螺纹钢期权是符合企业期盼的举措。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豫光金铅)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苗红强表示,白银期权上市,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套期保值工具。期货和期权的综合利用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更适合自身的投资组合,丰富要素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提升市场流动性,促进白银期货市场平稳运行。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利润下降明显。很多钢厂正在采取内部降低成本、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应对行业冲击。”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期现风险管理室主任耿浩博表示,钢铁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好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风险管理,需要更多、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上期所此时推出螺纹钢期权正当时。 “推出白银期权既是我国白银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有力举措。适时推出白银期权,在服务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永慧介绍,白银期权独特的定价方式以及非线性的收益曲线,决定了其不仅能够管理价格方向风险,而且能够管理市场波动风险。 “白银期权上市后,企业可以通过期权交易来弥补期货保值的不足,改善套期保值期货头寸,提高企业套期保值的灵活性。”苗红强表示,目前白银期货合约流动性强,合约之间交易连续,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合约的期权与期货结合进行逐月保值,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给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螺纹钢期货运行多年,是国内期货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种之一,许多钢铁企业都已积极参与螺纹钢期货套保交易。”章茂晗表示,长期以来,市场希望上市螺纹钢期权,与螺纹钢期货一同发挥风险管理功能。 梁永慧认为,白银期权的推出对白银企业采购、销售等风险控制以及贸易增收等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更丰富的交易方式。 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红松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市场发展,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日趋多样化,加之近几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螺纹钢和白银期权的推出,将为相关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避险体系,有助于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价格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期货与期权、场内与场外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运用灵活多样的组合策略更好规避价格风险,还可以帮助企业创新购销模式,在传统期货套期保值和基差点价的基础上,向含权贸易、备兑开仓等新模式发展,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中信期货副总经理王金兵认为,螺纹钢和白银期权上市后,将为我国期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豫光金铅作为国内最大的铅锌有色冶炼企业,白银产量多年稳居全国首位。”苗红强表示,公司会积极参与白银期货、期权交易,完善内控制度,研究期权与期货在套期保值中的应用,助力企业稳健经营。 王金兵表示,中信期货将抓住白银和螺纹钢期权上市的机遇,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合理运用期权和商品场外互换等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帮助企业保“价”护航,助力相关产业链转型升级。 “海通期货将充分利用白银和螺纹钢期权上市这一契机,积极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期权开展相关风险管理,有效发挥期权市场功能,助力企业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为期权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持续贡献力量。”吴红松说。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