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开始,国内糖价受外盘提振从5500元/吨底部位置连续上涨,冲击5800元/吨整数关口遇阻回落。虽然有外盘糖价的强劲支撑,但国内糖市基本面疲弱,国产糖进入季节性生产高峰,新糖累库速度快,叠加现货销售旺季不旺,使得国内糖价反弹高度受限。 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受天气影响,广西甘蔗入榨量预计减少5%—10%,但产糖率提升约0.8%,2022/2023榨季产糖量在600万—610万吨,较上榨季略微减产。云南产糖量尚存变数,省内种蔗面积因受劳动力缺乏、农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出现小幅下降,但境外甘蔗入榨量高于上榨季。由此来看,云南甘蔗可能呈现恢复性小幅增产,产糖量预计为195万吨,持平略增。此外,2022/2023榨季海南甘蔗工业总产量预计接近90万吨,产糖量预计为11万吨,增产2.44万吨。截至12月20日,广西74家糖厂仅余2家尚未开榨,云南开榨糖厂数量接近50%,甘蔗糖生产步入高峰。 食糖消费驱动力逐步减弱 在国产糖及进口糖供应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国内2021/2022榨季糖价涨幅有限的最重要原因是食糖消费不佳,集团单月销糖量明显低于往年同期,糖价自身驱动力因素趋弱。12月本是国内白糖的春节备货旺季,但现货销量并无明显起色。一方面,食品厂的产品订单下滑15%—30%不等,由此带来食糖采购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结转陈糖挤压了新糖的销售空间,产区物流现货发运量同比大幅下降,现货销售不畅。因此,预计12月食糖销售数据很难有出彩表现,但笔者对2022/2023榨季的食糖消费回升保持乐观态度。 国际糖市呈产需两旺状况 印度糖厂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2022/2023榨季印度已产糖821万吨,较去年同期的779万吨增加42万吨。扣除乙醇业分流走的450万吨糖量,印度2022/2023榨季实际糖产量预计在3600万—3650万吨的高位水平。目前,印度糖厂已签订450万—500万吨的食糖出口合同,占首批600万吨出口额度的80%左右。印度第二批食糖出口配额公布取决于生产情况,越晚宣布就意味着供应延迟。 印度食糖出口平价也是影响国际糖价的关键因素。印度政府规定的最低国内食糖销售价格为31000卢比/吨,但实际上国内糖价在33000—35000卢比/吨,以国内食糖最低销售价、80印度卢比兑1美元汇率计算,食糖出口平价为17.6美分/磅。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卢比汇率升值将有利于出口平价的上移,预计2022/2023榨季印度糖出口门槛平均在17—18美分/磅。 甘蔗制糖的收益远高于产乙醇,预计2023/2024榨季巴西糖厂仍将以最大限度的制糖比(46%)进行生产。国际机构预估,下榨季巴西中南部糖产量约为3500万吨。到目前为止,巴西糖厂已进行的2023/2024榨季累计套保数量达1464万吨,相当于巴西预期出口量的61%,套保交易的平均价格为17.27美分/磅。国际糖业组织11月调增2022/2023榨季全球食糖产量至1.821亿吨,下调全球食糖消费量至1.76亿吨,预计供给过剩618.5万吨。尽管2022/2023榨季全球市场的产需过剩,但实际贸易流的过剩压力或不及产需预估数据表现得那么大。 12月21日,ICE原糖价格创20.99美分/磅的近6年价格最高点,强劲的价格背后是原糖市场供应持续偏紧。巴西中南部生产几近结束,本年度大量出口食糖导致其国内库存处于低位,而精炼糖市场需求反弹,白糖较原糖高溢价促使刚开榨的印度、泰国优先生产白糖用于出口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造成原糖市场供应偏紧,投机资金净多头寸连续6周增持。笔者认为,原糖贸易流偏紧状态的改变将出现在2023年二季度之后,届时巴西中南部将进入生产供应高峰,价格相对便宜的巴西糖大量上市,原糖贸易流预计将转为过剩,进而给ICE原糖价格带来下行压力。预计ICE原糖2022/2023榨季主要价格区间在16—21美分/磅,高企的国际糖价为国内市场带来较强支撑。 国内糖价行情料出现分化 2022/2023榨季国内糖市表观供需数据平衡,较2021/2022榨季偏宽松的形势有所改善,预计糖价延续区间振荡走势,核心价格区间在5400—6100元/吨。此外,2023年国内糖价行情将出现阶段性分化。具体来看,在国产糖压榨期间,供给增加、消费淡季等因素将压制盘面价格,糖价或围绕生产成本振荡整理。5月开始,国产糖进入纯销期,库存压力降低,此时配额外进口食糖到港增多,国内外糖市联动性增强,糖价跟随外盘波动幅度加剧,配额外进口利润预期将逐步修复,但难见到较大的利润空间。7—8月开始,夏季食糖消费旺季来临,相信国内已经适应疫情放开后的阶段性冲击,届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久违的食糖销售放量增长。随着食糖库存消耗,不排除榨季尾声出现“金九银十”的翘尾行情。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