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人们自然关心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 毋庸讳言,去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低于预期,估计仅为2.8%;其原因,主要是新冠疫情持续导致防疫措施难以过早解除。 但疫情和防疫措施已在去年末产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当前奥密克戎病毒的致病力比疫情初期时的病毒大为降低和我国人均疫苗接种率已达2.5针以上的形势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1月11日推出了具转折性意义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12月7日出台了具体优化举措十条,12月26 日更公布了“乙类乙管”新政策,意味着我国的防疫措施已基本放开。 因而今年是后疫情时代的元年,经济增长从疫情的冲击中复苏将没有疑问,而且复苏应该是强劲的。 这首先是逻辑使然。既然去年经济增速跌至2.8%,比前年大幅下降5.3个百分点,为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的第2低速,仅高于新冠疫情爆发年2020的2.3%,而根本原因又在于新冠疫情及其导致的防疫措施,则今年新冠疫情结束,防疫措施放开,经济增速大跌的根本阻力得以消除,必然将强劲复苏。这也就是所谓的技术性反弹,即由于特殊因素造成的超跌后随特殊因素消除而形成的反弹,一有必然性,二具强劲性。 当然这只是从经济自身运行的逻辑或技术性来判断,实际如何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主要是政策因素和外部因素。 政策方面,从去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今年以稳增长为首要任务,为此年度增长目标应定于5%以上,并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要抓手,因而各项经济政策可望大幅加码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分别在加力提效和精准发力的要求下更大力度和更加定向地实施宽松,财政赤字率提升至3%以上和降准3次以上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提振消费措施将大大增强,房地产调控将进一步松绑,促进投资措施将更加有力;平台整顿将转为鼓励健康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将明显增大。总之,经济政策视实际增速与增长目标的差距而适情适时地加码宽松,将是今年经济从疫情强劲复苏的有力保障。 外部方面,今年肯定明显差于去年,但影响应该在可消化范围。全球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但相信在发达国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力撑下和中国经济复苏的支持下不至于到衰退的地步,预计维持在2.5%以上,比今年放缓0.5个百分点以内。因而我国出口增速将继续去年4季度的弱势并从去年全年10%左右的增速显著减慢,但应该会保持在正值区间。 鉴于我国经济由内需主导,政策与外部因素综合来看将支持经济增长从疫情中逻辑性或技术性地强劲复苏。 所以定性而言,强劲复苏是大概率事件。但定量来说,复苏究竟能有多强劲,从而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究竟能有多高,是人们的关注所在,也是预测家们的为难之处。 从防疫措施基本放开以来近1个月的情况来看,定量预测之难的关键在于放开后人们基本上回复到疫情前正常生活状态的时间长短的不确定性。 近一个月来,由于奥蜜克戎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全国各地的新冠感染人数急剧上升。在此形势下,尽管重症和死亡人数仍然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人们为感染所阻或仍然恐惧感染,因而并没有像所希望的那样在措施放开后很快就外出活动和消费,反而外出更少了,造成街市以前更加冷清。所以,去年12月份,防疫措施放开反而进一步削弱了消费和经济。 但这将是暂时的,在大量人群感染过且确认奥蜜克戎病毒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很低之后,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像对待普通感冒一样对待新冠,从而解除对新冠的恐惧心理。届时,人们将勇于外出进行基本正常的活动和消费,甚至报复性的活动和消费,则经济增长将反弹至基本正常的水平,甚至报复性的水平。做到这一点所需要的时间,姑且称为“复常时间“。 那么问题是,这一“复常时间”会多长呢 ?这将是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复苏能有多么强劲和速度能有多高的关键;显然,其越短,经济复苏的时间就越早,今年经济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否则反之。 对此目前来看各种可能性都有。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是在去年3月以后基本放开防疫措施的,如美国、德国和日本在3月,韩国和新加坡在4月,而英国和越南分别在前年3月和9月;放开后人们对于新冠的恐惧心理增强了一段时间,但较快地就转为减弱,随之大多数人将新冠视为普通感冒,勇于外出活动和消费,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至于“复常时间”为多长,难以准确计算,各国情况也不一样,但从基本放开防疫措施后的下一个季度或当季,对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而言去年2季度,对韩国而言去年3季度,对英国和越南而言分别为前年2季度和4季度,各国GDP增长速度均出现反弹来看,“复常时间”除韩国外都在3个月之内,韩国稍长一些在5个月之内。上升的幅度,有的较大,如美国、英国、韩国和越南,有的较小,如日本、德国和新加坡,表明各国在3或5个月以内的“复常时间”长短不一。当然,这些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在其后又都放缓,但这并不是因为防疫措施放开效果下降或疫情反弹,而是由其他新发因素,如俄乌冲突、通胀攀升、美国加息、各国货币政策收紧等所致。 这就是说,上述经济体的“复常时间”绝大部分是3个月以内,个别为5个月以内。那我国的“复常时间”将接近于哪一个呢 ? 对此,首先应该看到,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由于我国在放开前防疫措施严厉得多和感染人数少得多,基本放开后感染人数的上升快得多,从而人们的外出能力更差和恐惧心理更强,致使“复常时间”更长。从这一点看,我国的“复常时间”可能更接近于韩国的5个月之内。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是在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和致死率都降到很低、疫苗接种率较高和感染后的康复期较短的情况下放开防疫措施的,放开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及康复时间都会低于或少于去年或前年放开的其他经济体,而这将降低人们的恐惧心理,缩短“复常时间”。由此来看,我国的“复常时间”又更接近于韩国以外的6个经济体。 综合以上,目前来看,我国的“复常时间”在3个月之内和5个月之内都有可能。为谨慎起见,作为定量预测的假设考虑两种情境,从去年12月初算起,一是在3个月之内,于今年2月中旬基本复常;二是在5个月之内,于4月中旬基本复常。则,第一种情境下,经济增长于1季度后期开始反弹;第二种情境下,经济增长于2季度前期开始反弹。 “复常时间”后,在两种情境下都可以指望,鉴于前述我国内需的主导性和增长条件,经济增长反弹后不会像其他经济体去年或前年那样回落而会大幅加快。 第1种情境下, 1季度前期,特别是春节前后仍处于感染期,加之去年1季度的高基数,所以即使后期开始反弹整个1季度GDP增速仍将低于去年4季度,预计为2.5%。但2季度基本复常后反弹将开足马力,加上去年0.4%的超低基数,GDP增速可望达10%。3、4季度反弹将持续强劲,但因基数效应减小增速分别为6.8%和7.8%。则,鉴于前年1、2、3与4季度的GDP权重分别为21.4%、24.6%、25.4%和28.6%,预计2023年GDP增长7.0%。 第2种情境下,GDP增速1季度将为-1.0%;2、3和4季度分别大幅反弹至6.8%、6.7%和7.9%。则,预计2023年增长5.4%。 GDP增速从去年的2.8%到今年的7.0%或5.4%,都可以说是强劲的复苏。5.4%位于当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区间5.0 – 6.0%的中点附近,所以第2种情境是恢复性的复苏。 与之相比,第1种情境下增长7.0%,可称为报复性复苏。所谓报复性复苏,即经济增长不仅回升到潜在增长率区间。而且还将去年的增长损失基本补救回来。今年的增长速度如达到7.0%,则去、今两年的年均增速为5.0%,达到潜在增长区间的底部,说明将去年的增长损失基本补救回来了,便是报复性复苏。从去年的2.8%反弹至今年的7.0%的确幅度很大,但回想一下我国GDP增速在2020年2.3%的超低增长后2021年反弹至8.1%,就应看出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究竟会是哪一种复苏呢,是恢复性的,还是报复性的 ?需过一段时间看疫情放开的更多效果才能更有信心地判断。报复性复苏当然是所希望的,其假设条件,即2月中人民生活基本复常的可能性也存在,从去年12月中下旬和元旦期间不少地方已出现消费复苏现象,如第一批放开防疫措施的保定街面已基本复常,12月底北上广深地铁客流量持续回升,和今年元旦期间国内旅游出行人数及收入同比转正和各大城市重燃烟火气等情况可见端倪,所以应该尽力争取。这对于提升市场对今后我国经济仍能实现中高速增长的信心非常重要,而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点之一。这就要求今年的各项经济政策要充分发力。 自然,在年初时点准确预测全年是困难的,何况是在防疫措施放开这种转折时期。因而以上两种情境预测是很初步的和粗线条的。首先,两种情境下“复常时间”的假设不排除别的可能性,包括“复常时间”更短或更长或处于3个月内和5个月内之间,如是则预测将会不同;其次,新的政策因素和外部因素,特别是后者的出现不能排除,如是预测也将会变化。预测只能动态地进行,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细化。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